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22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探讨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变异度与重症患者的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edical Information Mart for Intensive Care,MIMIC)-Ⅲ中38 852例入ICU的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入ICU后24 h内记录的MAP的变异系数作为MAP变异度,采用一般线性回归观察入ICU 24 h内MAP变异度与重症患者ICU病死率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估MAP变异度预测重症患者ICU病死率的能力。结果 入ICU 24 h的MAP变异度与ICU病死率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R2=0.860, P <0.001),MAP变异度越大,ICU病死率越高。24h的MAP变异程度预测ICU病死率的AUC为0.61。结论 重症患者入ICU 24 h内的MAP变异度与ICU病死率有很好的相关性,MAP变异度越大,ICU病死率越高;MAP变异度能够为简单快速预测危重患者的ICU病死率提供一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2.
目的研究慢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水平关系。方法对205例慢性胃病患者进行了血清sICAM-1水平检测,并同时进行RUT、组织MB染色、Hp抗体和~(14)C-UBT四项方法检测Hp感染。结果胃粘膜Hp阳性组患者血清sICAM-1为889.43±22.52ng/m1,明显高于Hp阴性组患者747.07±30.45ng/ml(P<0.05);胃粘膜Hp感染菌量+、++、+++三组患者sICM-1水平分别为841.68±72.36ng/ml、905.43±37.59ng/ml和1012.54±49.34ng/ml,三组间差异显著(P<0.05);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胃粘膜Hp感染患者血清sICAM-1水平明显升高,血清sICAM-1水平可作为判断Hp感染新的感染免疫活动指标。  相似文献   
93.
患者男,62岁,因腹胀1个月于2009年8月13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感腹胀,与进食无关.1个月来腹胀逐渐加重,伴腹围增加及双下肢水肿,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等.  相似文献   
94.
患者男,62岁,因腹胀1个月于2009年8月13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出现感腹胀,与进食无关.1个月来腹胀逐渐加重,伴腹围增加及双下肢水肿,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无呕血黑便,无畏寒发热等.  相似文献   
95.
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并且是胃癌的早期危险因素,有学者研究认为,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为其可能传播途径,并提出口腔内有Hp寄居,并可能是胃病复发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唾液中Hp抗原进行非侵入性检测,研究唾液中Hp的存在情况,并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
目的 获得滑动载荷作用下关节软骨不同层区的法向位移分布,探讨压缩应变、滑动速率和滑动次数对不同软骨深度法向位移的影响。方法 以新鲜猪关节软骨为研究对象,采用非接触式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对滑动载荷作用下软骨不同层区的法向位移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 滑动载荷作用下,关节软骨表层的法向位移最大,深层的法向位移最小,中间层的位移介于二者之间;随着压缩应变的增大,沿软骨厚度方向的法向位移都增大,并且表层的法向位移增加幅度最大。滑动速率越大,软骨沿厚度方向的法向位移越小。在不同的滑动次数下,法向位移随滑动时间的进行都呈上升趋势;随着滑动次数的增加,不同滑动时间时的法向位移都增大,并且发现从第1次到第2次滑动时法向位移增大最明显。结论 滑动载荷作用下,软骨不同层区的法向变形有差异,不同层区的法向位移随着压缩应变、滑动速率和滑动次数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可以为临床软骨疾病治疗和软骨缺损修复等方面提供依据,同时对人工软骨结构组成、人工构建、力学功能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与伤椎置钉及单纯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临床效果差异。方法 180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B和C三组,每组60例,分别采用单纯短节段固定,伤椎置钉及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日本整形外科学腰椎疾患治疗成绩(JOA)评分等。结果 B、C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JOA评分均显著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C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矢状面角度及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单纯短节段和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短节段固定治疗,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微创等优点,有助于改善固定稳定程度,避免术后矫正角度过度丢失,并提高腰椎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靳三针疗法对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模糊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爱荷华博弈任务分别对20例经常规治疗的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20例经靳三针针刺治疗的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以及20例年龄、性别及受教育程度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进行模糊风险决策能力测试。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常规治疗组的脑卒中患者不仅存在数字广度(即倒序DS)(t=-15.4258,P0.01)及stroop-3错误率(t=12.2369,P0.01)测试的障碍,还存在模糊决策能力障碍,三组在博弈任务中总净剩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靳三针治疗组的总净剩值高于常规治疗组(t=3.2264,P0.01),靳三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5个Block中的净剩值两两比较显示,从Block1至Block5两组净剩值的差异逐渐增加,并且在Block4(t=2.2281,P0.05)和Block5(t=2.2162 P0.05)的净剩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靳三针治疗组在5个Block的净剩值及总净剩值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关分析表明,常规治疗组的总净剩值与stroop-3错误率负相关(r=-0.691,P0.05)。结论: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在风险概率不明确条件下存在决策能力受损,表现出主动趋利不能。当使用具有明智作用的靳三针治疗后,基底核区脑卒中患者的模糊风险决策能力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促进鼻腔黏膜上皮化及减少术后鼻腔血痂形成,防止鼻腔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患者共150例,按左右侧鼻腔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术腔用20 mL注射器均匀涂美宝湿润烧伤膏,然后正常填塞膨胀海绵;对照组术腔常规填塞膨胀海绵。观察2组患者的填塞反应、血痂脱落时间及鼻腔黏膜上皮化的进程。结果实验组术后鼻部渗血及血痂明显减少,术后黏膜上皮化时间缩短。结论鼻内镜鼻部手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可以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EA对CCI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及DRG 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组织学的影响及P2X3受体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健侧EA组、患侧EA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及EA组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疼痛模型。各组于术前(0天)及术后3、57、1、01、2、14天分别测量大鼠患侧足MWT和TWL,EA组于术后第8天电针"足三里"-"阳陵泉"连续7天,每天1次。术后14天对坐骨神经标本行组织学观察,采用Estebe评分方法行组织学评分,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患侧L5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CCI各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P〈0.01),而电针干预后EA组较CCI模型组痛阈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假模组。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各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EA组较模型对照组患侧DRG L5中P2X3受体表达显著减少(P〈0.05),并且患侧EA组较健侧EA组减少明显。结论:电针对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DRG中P2X3受体的表达产生作用;患侧电针较健侧电针镇痛效果明显;电针后坐骨神经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