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932篇
  免费   5939篇
  国内免费   2708篇
耳鼻咽喉   838篇
儿科学   2883篇
妇产科学   978篇
基础医学   3621篇
口腔科学   1530篇
临床医学   15919篇
内科学   15346篇
皮肤病学   4086篇
神经病学   3411篇
特种医学   33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37篇
外科学   4406篇
综合类   37580篇
预防医学   10878篇
眼科学   1615篇
药学   11898篇
  96篇
中国医学   32667篇
肿瘤学   1233篇
  2024年   561篇
  2023年   2261篇
  2022年   2492篇
  2021年   2919篇
  2020年   3097篇
  2019年   3035篇
  2018年   1489篇
  2017年   2310篇
  2016年   2724篇
  2015年   3374篇
  2014年   6255篇
  2013年   5882篇
  2012年   7584篇
  2011年   8279篇
  2010年   8006篇
  2009年   7665篇
  2008年   9226篇
  2007年   8400篇
  2006年   7420篇
  2005年   7869篇
  2004年   6570篇
  2003年   5935篇
  2002年   5309篇
  2001年   5076篇
  2000年   3707篇
  1999年   3096篇
  1998年   2869篇
  1997年   2832篇
  1996年   2709篇
  1995年   2417篇
  1994年   2243篇
  1993年   1789篇
  1992年   1710篇
  1991年   1631篇
  1990年   1266篇
  1989年   1547篇
  1988年   356篇
  1987年   237篇
  1986年   141篇
  1985年   124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9篇
  1958年   16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腰背疾恙之治每每求取于委中穴,其效必应,此为前贤经验所得,明代医家徐凤据此撰歌赋曰:"腰背委中求"。笔者通过对中医学经络、脏腑及西医学解剖层次、血液成分等方面论述,为"腰背委中求"提供了理论依据,并通过借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使其内涵更为丰富。现代医家对委中穴的运用包括针刺、灸法、穴位贴敷及注射等方式。以委中穴为基础并据证配穴施于患体,则其疾祛。笔者藉阐析"腰背委中求"古今之见解及基于委中穴之治疗方式,意在示人古今并重之要,在熟谙古籍经典文献的基础上羽翼以现代科学技术佐证之、佐助之,以期委中穴用治腰痛病可广为医家所资鉴。  相似文献   
92.
《黄帝内经》中约出现了493次“死”字,不能一概理解为“生命终止”之义,结合《黄帝内经》文意与后世医家探究,笔者认为约414处“死”字应灵活解释为病情紧急、危重难愈或预后较差。同时还有部分字词,如“亡、尽、终、不治、不可治”等也通此义。通过分析《黄帝内经》相关论述,将“死”症的机理归纳为阴阳离决、邪盛正衰、脏气竭绝、脾胃气绝、神气衰亡、经气败绝6个方面,发现以上病机既可单一致“死”,亦可复合相加致“死”,其中脾胃之气的衰微在多种病机中均有体现,故而认为“脾胃气绝”是“死”症的核心病机,因此在临床对于危重病人的救治中要慎察脾胃之气的盛衰变化,时时固守,谨防败坏。明“死”之机理,方能在辨病治病、判断预后、养生康复等过程中把握关键、争取主动。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UCG)联合心电图(ECG)对川崎病(KD)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以就诊于本院的100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均接受UCG与ECG检查,按UCG检查结果评定冠状动脉受累情况并进行分组,比较各组ECG异常情况。结果 100例KD患儿中,41例伴冠状动脉扩张(CAE),其中30例左CAE、4例右CAE以及7例双侧CAE; 17例伴冠状动脉瘤(CAA),其中15例左CAA、2例双侧CAA;另42例未见CAL。100例KD患儿中,ECG异常22例(22. 00%)。有CAL组、无CAL组的ECG异常率分别为34. 48%、4. 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伴CAE组及伴CAA组的ECG异常率分别为17. 07%、76. 47%,均高于无CA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CAE组和CAA组的ECG异常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UCG联合ECG有助于更好地判断KD患儿伴发的CAL,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布鲁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以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7月1日~2018年8月30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布鲁菌病患者73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征。结果73例患者年龄集中在40~60岁,74.0%(54例)有活羊、羊肉或羊奶接触史,男女比例为2.04∶1。26.0%(19例)以肌肉关节疼痛、腰背疼痛或乏力纳差等为首发症状而就诊于骨科、风湿科、消化内科、血液内科及疼痛科等。绝大多数患者有发热(90.4%,66例)、乏力(47.9%,35例)、多汗(39.7%,29例)、肌肉疼痛(50.7%,37例)及关节疼痛(45.2%,33例)等典型表现;肝酶升高及贫血发生率均超过50.0%。血清布氏杆菌凝集试验阳性患者48例(65.8%),血液、骨髓培养马耳他羊布鲁菌阳性患者分别为39例(53.4%)、10例(13.7%),血液和骨髓细菌培养阳性报警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5±0.96)天比(2.80±0.80)天,P=0.454]。大部分患者治疗2~5天后临床症状缓解;除1例失访,所有患者均完成足疗程治疗,且无复发病例。结论布鲁菌病临床表现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有活羊、羊肉或羊奶接触的高危人群出现发热时应警惕布鲁菌病,早期行布氏杆菌凝集试验及血或骨髓培养对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子宫腺肌病(ADS)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导致的以子宫局灶或弥漫性增大为主要改变的良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数研究者认为ADS是基底层内膜细胞增生、侵入到肌层间质的结果。在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中,上皮细胞失去细胞极性,细胞间紧密连接和黏附连接减弱,获得了浸润性和游走迁移能力,成为具有间质细胞功能和特性的细胞。EMT在肿瘤形成中赋予细胞迁移、浸润的能力,而ADS发生、发展过程中子宫内膜细胞侵入肌层的生物学行为与之非常相似。已有研究表明EMT在ADS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ADS的临床治疗面临较多的挑战,因此阐明ADS的发生机制是寻求临床早期预防、治疗ADS有效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
97.
目的近些年菏泽市牡丹区布鲁氏菌病防治形势日显严峻,特别是2016年发病率明显上升。本研究对2016年牡丹区监测的165例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其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牡丹区2016年报告的165例布鲁氏菌病病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按乡镇、人群、时间、发病与确诊间隔时间、报告及时性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5例病例分布于牡丹区14个乡镇办事处。发病最多的是都司镇74例,占全区总数的44.85%;其次为胡集镇54例,占比32.73%。年龄14~87岁,主要集中在30~60岁,占69.09%。男女性别比1.32∶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94.55%。明确接触羊及其制品的占63.03%。全年12个月份均有发病。发病与诊断间隔时间中位数为21d。及时报告率为99.39%,及时审核率为100%。结论控制牡丹区布鲁氏菌病疫情需加强综合防治,尤其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和健康教育,减少慢性化发生。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lncRNA RP11-86H7.1在川崎病(K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筛选KD特异相关的循环lncRNA,分KD治疗前患儿组、KD治疗后患儿组、普通发热患儿组及健康儿童组,采用qPCR检测各组血清lncRNA RP11-86H7.1相对表达。分析血清lncRNA RP11-86H7.1相对表达与KD临床病理特征间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血清lncRNA RP11-86H7.1表达水平对KD的诊断效能。结果:KD急性患儿组血清lncRNA RP11-86H7.1相对表达量高于各对照组(P<0.05);年龄和性别比例与低表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发现lncRNA RP11-86H7.1在KD急性期患儿血清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KD恢复期、健康儿童及发热儿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ncRNA RP11-86H7.1在KD患者中表达上调,其可作为KD早期诊断和评估预后的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99.
围绕痰瘀浊毒学说源流、痰瘀浊毒与男性不育症中医病因病机、痰瘀浊毒与男性不育症西医病理关系等进行论述,提出痰瘀浊毒学说指导下的男性不育症诊治新策略:探索男性不育症特异性分子靶向标志物,从精子形态、能量代谢与精浆生化评估精子质量,重视细胞免疫与神经内分泌在男性不育症中的作用;治疗以涤痰化浊、活血化瘀法,清热解毒、导浊化湿法,"症(精)-病-体-证"多元思辨法等。认为亟待加强男性不育症中医体质学、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分型与理化指标关系、男性不育症领域的中医理论创新与实验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0.
刘强  王琦 《江苏中医药》2020,52(3):78-80
风药在头痛中应用广泛,其作用不仅是祛风解表,而且还有平肝熄风、搜风通络止痛的作用。风邪是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肝风上扰,清窍瘀阻,拘挛作痛为头痛的主要病机。风药在瘀血头痛治疗中可以发挥以下作用:引经用药,上达病所;温通血脉,升阳止血;调畅气机,畅通气血;火郁发之,透邪外出;化痰利气,开窍止痛;平肝息风,化瘀止痛;搜剔络道,利窍止痛。现代的药理研究也证实部分风药有直接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