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2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心肌梗死患者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心肌梗死病因。方法 对我院近 10年因心肌梗死而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 12 0 0例患者中有 4 0例 (3 3% )造影正常并行血管内超声检查 ,回顾分析其可能的病因 ,并进行定期 (门诊和电话询问 )随诊观察临床预后。结果  4 0例心肌梗死患者中 2 9例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痉挛所致 ,4例患者为结缔组织病 ,1例冠状动脉畸形 ,6例冠状动脉肌桥。所有患者随诊 (2 5± 17)个月 ,无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结论 心肌梗死的病因中部分患者为冠状动脉痉挛、血管炎 ,冠状动脉畸形或肌桥等其他病因所致 ,这些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2.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早在1974年Brown和Goldstein[1]博士就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LDLR)突变和FH的发生相关.1986年,他又通过对纯合子FH患者的研究对LDLR突变的细胞分子生物学机制做出了进一步阐述[2].此后,科学家们又发现载脂蛋白B基因、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基因(PCSK9)和常染色体隐性高胆固醇血症基因(ARH)突变都能导致FH.其主要表现是皮肤黄色素瘤,较高且药物难以控制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及早发冠心病.纯合子突变患者(hmzFH)血LDL-C水平更高,冠状动脉病变在儿童期就可发生.另外,FH可引起主动脉根和主动脉瓣的严重狭窄和功能异常,以及主动脉钙化的提前发生.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加重了外科手术的难度,我们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结节性多动脉炎(polyarteritisnodosa,PAN)心血管病变特点,以便早期诊断及治疗,减轻患者缺血造成的永久性脏器损伤、改善预后。方法北京协和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8月PAN住院患者共64例,收集患者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PAN患者中,导致心血管病变者41例,PAN相关心血管受累发病率为64%。临床表现为缺血所致症状(腹痛、坏疽、胸闷,胸痛),但多数患者并无相应临床表现。PAN累及心脏者11例(17.2%),5例有胸闷、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表现,余6例无相应临床表现;7例冠状动脉受累,2例心包积液。41例PAN合并心血管病变者共197支动脉受累,每例患者平均受累动脉为(5±3)支。动脉病变以狭窄和闭塞最常见。多种表现可同时存在于1支动脉造成串珠样改变。对称性受累少见,非对称与对称性受累比例为57/46。内脏(25例)及下肢动脉(19例)受累最常见,其中以肾动脉(19例)、胫前(15例)和胫后动脉(12例)及肠系膜上动脉(9例)受累常见。41例PAN合并心血管病变者中,40例患者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出现死亡或不可逆性脏器损害者5例(12.2%)。PAN合并心血管受累患者与未合并者在出现皮疹(46.3%vs.91.3%)、舒张压升高(68.3%vs.34.8%)、镜下血尿(4.9%vs26.1%)及激素治疗(冲击/大剂量/中小剂量)(13例/25例,3例vs.2例/19例/2例)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AN合并心血管病变多见,数患者无相应临床表现。对有危险因素如舒张压升高者应积极予以筛查。PAN合并心血管病变易造成不可逆性脏器损害,早期发现、积极并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4.
脂肪组织是人体重要的能量储备库,也是最大的内分泌器官。堆积的脂肪产生大量生物活性因子破坏体内代谢稳态,促进全身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抵抗,成为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疾病的启动环节,也成为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简单回顾了各种脂肪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并重点介绍一种最新发现的脂肪因子趋化素(chemerin)的表达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关系,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出新观点,也为后继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
目前,临床上对于冠心病高危患者的二级预防,以及急性冠 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的抗血 小板治疗,均以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二联疗法"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96.
病历摘要 患者女,27岁.8年前无诱因出现头晕,伴视物不清,数分钟自行缓解.1年前患者劳累时胸闷,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数分钟症状消失.同时患者诉活动时左上技无力,休息好转.  相似文献   
97.
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尤其是进行风湿免疫病的免疫抑制治疗,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包括糖代谢紊乱、血压升高、脂质代谢异常等,这些情况同时也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另一方面,很多需要长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风湿免疫病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此时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原发病可能降低与原发性疾病相关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临床上,无论是患者还是临床医生都非常关注如何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进行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98.
临床医学博士后项目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推行的复合型医学精英人才毕业后教育项目.2016年北京协和医院设立了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内科学系在既往住院医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创新设立了分层培养模式、阶梯式培养评估反馈体系、360°评价体系及危重症模拟培训课程等,并在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本文对北京协和医...  相似文献   
9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亟需更多基础扎实、技术精良、综合素质高的临床医师.北京协和医院不断传承创新优秀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根据前期经验、文献检索分析及调研结果,自2016年起探索实施"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这是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改革的创新模式之一,旨在高效、持续强化学...  相似文献   
100.
心脏嗜铬细胞瘤三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脏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报告心脏嗜铬细胞瘤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17、40及35岁。患者均以头痛、心悸、大汗及血压增高就诊。1例男性患者及女性患者术前行2次24h尿儿茶酚胺检查:男性患者24h尿肾上腺素(E):1.84,150.28μg/24h[正常值:(4.08±2.34)μg/24h],去甲肾上腺素(NE):734.77,508.00μg/24h[正常值:(28.67±11.98)μg/24h],多巴胺(DA):823.00,620.31μg/24h[(正常值:(225.76±104.83)μg/24h];女性患者24h尿E:12.40,16.03μg/24h,NE:1778.92,1243.96μg/24h,DA:1517.47,926.89μg/24h。分别经超声心动、CT加核素融合扫描、MRI、冠脉造影等检查证实心脏不同部位有占位性病变,3例生长抑素受体显像阳性。3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术。结果3例患者术中分别见主动脉根部、左心房及房间隔处2~5cm地毯状浸润性生长肿瘤,切除肿瘤,修补缺损。术后病理证实为心脏嗜铬细胞瘤。术后8~24个月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分别下降30和20mmHg。1例17岁男性患者生长抑素受体显像提示原肿瘤周边部位放射性增高,心影消退缓慢,提示心脏功能下降;1例40岁男性患者术后1个月出现心悸,PET检查发现左房手术区域有代谢增高灶;女性患者术后发生心肌梗塞。结论心脏嗜铬细胞瘤极为罕见,诊断过程复杂困难,手术难度大,术后可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