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4篇
  免费   378篇
  国内免费   127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17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107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556篇
内科学   293篇
皮肤病学   83篇
神经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84篇
外科学   127篇
综合类   786篇
预防医学   513篇
眼科学   45篇
药学   385篇
  4篇
中国医学   348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91篇
  2022年   190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222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分析影响无创分娩减痛在初产妇中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56例顺产初产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分娩疼痛程度分为镇痛不良组(90例)和镇痛良好组(166例)。分析影响无创分娩减痛在初产妇中镇痛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孕周、文化程度非影响初产妇无创分娩减痛效果的因素(P>0.05);年龄、体质量指数、妊娠期合并症、心理状况为影响初产妇无创分娩减痛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无创分娩减痛的镇痛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年龄、体质量指数、妊娠期合并症、心理状况为影响初产妇无创分娩减痛的危险因素。对合并危险因素者需要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以改善初产妇子宫内环境及阴道试产质量。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分析雅培化学发光法在HIV筛查试验中的假阳性。方法对本院2011年8月至2012年3月期间所有术前检查病人通过雅培化学发光法进行HIV筛查试验检测。结果 39076例病人血清标本中,共筛检出阳性血清31例,经北京市疾病控制中心通过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后,21例为阳性,6例为不确定,4例为阴性。结论雅培化学发光法HIV抗原抗体联合检测假阳性率(12.90%)较高,因此仍应结合临床资料及确认试验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科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近年研究发现,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导致造血功能紊乱,有些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患儿的临床唯一症状就是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迄今对此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9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疗法在治疗多种晚期实体瘤中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其中包括了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在过去几年中,已有多种ICIs应用于CRPC,并证明可改善患者的总生存期(OS),但是由于适用人群受限以及毒副作用大,大部分药物的临床获益很少是持久的。目前可预测ICIs在CRPC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仍欠缺可靠性和临床实用性,因此寻找相关生物标志物对指导治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就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5.
目的统计患者入院及出院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分析早期胃癌患者接受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对其生活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连续纳入自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因早期胃癌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住院治疗的295例患者,其中接受ESD治疗患者219例(ESD治疗组),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76例(外科手术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入院和出院时的ADL评分、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疾病史、家族史、术后病理类型、病变大小等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判断早期胃癌患者接受ESD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结果ESD治疗组与外科手术组患者的入院ADL评分比较[(98.65±5.28)分vs.(97.83±8.9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治疗组的出院ADL评分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组[(98.45±8.25)分vs.(92.70±16.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提示:年龄与入院ADL评分相关,年龄越大入院ADL评分越低(β=-0.114,P<0.05)。年龄及治疗方式均与出院ADL评分相关,年龄越大出院ADL评分越低(β=-0.220,P<0.001);校正年龄因素后,ESD治疗组的出院ADL评分仍明显高于外科手术组(β=-6.412,P<0.001)。结论治疗方式与年龄为ADL的主要影响因素。接受ESD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出院时ADL评分明显高于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另外,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提示年龄为ADL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越大,出入院ADL评分越低。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2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对比2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二级预防相关知识知晓率、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复发率比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可明显提高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
糖尿病是伴随多系统并发症的综合性代谢疾病,其所引起的认知障碍和大脑的神经生理及结构改变已成为研究热点。功能MRI(f MRI)可提供大脑解剖结构、功能、代谢等多方面的信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脑病关注度的不断增加和认识的不断加深,f MRI开始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该疾病的研究。作者就多模态f MRI对糖尿病脑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不同病原体感染及不同病情肺炎患儿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56例肺炎患儿依据感染病原体不同分为细菌性肺炎组(n=89),病毒性肺炎组(n=82)和支原体肺炎组(n=85),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n=50)为对照组,比较4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的差异;将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依据是否合并全身炎症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其中SIRS组细分为S1、S2亚组,比较各组入院次日血清CPR水平及阳性率。结果入院次日,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及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支原体肺炎组显著低于细菌性肺炎组,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对照组(P0.01),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和支原体肺炎SIRS组均高于非SIRS组,且S2组高于S1组(P0.05,P0.01)。结论 CRP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表达水平低于细菌性肺炎,高于病毒性肺炎,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CRP升高越显著。  相似文献   
99.
目的 评价多孔钽颗粒对下颌骨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首先拔出比格犬双侧下颌前磨牙,待拔牙创愈合后(3个月)采用牙科种植机在下颌骨缺牙区构建颌骨骨缺损模型,随即将多孔钽颗粒(实验组,n=9)和Bio-oss骨粉(对照组,n=9)分别植入右侧和左侧下颌骨骨缺损区内.半流食喂养3个月后,双侧下颌骨行X线摄片比较2组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然后采用EXAKT切磨机制取硬组织切片,行甲苯胺蓝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新骨成熟情况.结果 3个月后,大体标本和X线摄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颌骨骨缺损区内均有新骨生成;按照X线评分标准对骨形成及塑形情况进行评价发现:实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9.54 ±0.10) vs (8.98 ±0.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发现:实验组缺损区骨组织较对照组更为成熟,且包绕了大量的多孔钽颗粒,其相互交联呈网状;虽然对照组(Bio-oss骨粉颗粒)周围有较成熟的骨组织包绕,但颗粒之间仍有大量骨陷窝存在.结论 实验结果显示多孔钽颗粒具有良好的诱导成骨能力,其修复颌骨缺损效果优于临床常用的Bio-oss骨粉.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后房屈光晶状体( PC-PR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眼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7例(19只眼)超高度近视眼(-19.00±8.00) DS患者植入PC-PRL。术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晶状体位置及手术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患者裸眼视力比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47.37%(10/19);术后6个月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占73.69%(14/19);术后12个月提高一行及一行以上者94.73%(18/19);6个月时与12个月的裸眼视力没有改变;患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术后6、12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与12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前房深度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PRL拱高为0.22~0.76 mm,平均拱高(0.316±0.148) mm,无一例PC-PRL后表面与自身晶状体相贴。术后3个月时2眼,6个月时1眼见PAC-IOL表面炎性反应物沉积;1眼瞳孔呈轻度椭圆形;8眼发生PAC-IOL旋转。3眼主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结论 PC-PR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眼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