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9篇
  免费   206篇
  国内免费   117篇
耳鼻咽喉   37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46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40篇
临床医学   740篇
内科学   277篇
皮肤病学   26篇
神经病学   44篇
特种医学   109篇
外科学   175篇
综合类   1084篇
预防医学   450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442篇
  6篇
中国医学   440篇
肿瘤学   8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11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1篇
  1978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 毫秒
91.
原发性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r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最常用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方法,但是大多数原发性肝癌患者有肝硬化的基础,TACE术后有可能加重肝硬化的并发症,因此,有必要加强TACE术后的观察及其并发症的认识,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我科2005年2月-2006年2月对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200例次的TACE治疗,并进行相应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王平  尤建立 《临床荟萃》1995,10(8):359-360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血液流变学参数异常,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我科于1992年1月~1994年1月对24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辅以血液光量子治疗,对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动脉血气分析参数和缓解临床症状,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3.
急性卒中病人康复的长期效果和功能保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是对一群处于中间状态的急性卒中幸存者的回顾性研究,他们发病时意识清楚,有明显的轻偏瘫或偏瘫,经住院康复后回家,这些病人为住院康复的最典型代表。该研究在所用的功能评分方面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不同于其他的研究。本研究的目标是①确定第一次卒中首次住院康复治疗出院后1年的功能进展;②识别此时期内需要门诊治疗的有关因素;③检查应用门诊治疗与功能改善或增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4.
本文主要讨论脊髓完全性损伤后患者的生育问题 ,包括生育前物质和心理准备 ,男性如何获取精子的各种辅助再生技术 ;女性防止妊娠并发症和分娩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5.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自2002年5月颁布实施。由于《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普及,一方面增强了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观念,正确处理了职业病防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法规范了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行为,另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卫生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对于职业病防治专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96.
乔本甲状腺炎(HT)为甲状腺常见病变,有向乳头状癌转变的倾向,但滤泡不典型增生、导管化生和癌变间无明确的组织学界限,仅凭HE组织形态往往难以判定有无癌变。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及相关病变的一些常用酶标抗体的对比检测,筛选出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抗体应用于HT癌变的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97.
摘 要 目的:评价医院乳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研究206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依据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践指南对抗肿瘤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按照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有效性;按照不良事件评价标准 (CTACE4.03)分析安全性;对患者的住院费、药费和抗肿瘤药物费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疗效评价表明客观缓解率为16.0%(33/206),疾病控制率为65.0%(134/206),疾病进展为7.8%(16/206),未评价的患者为27.2%(56/206)。化疗方案选择合理为80.1%(165/206),化疗方案无依据为19.9%(41/206),给药途径与溶媒超说明书为4.8%(10/206),平均相对剂量强度为89.6%。不良事件多为轻度,Ⅲ级以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住院费用、药物费用、抗肿瘤药费中位数分别为7 870,6 082,3 983元。 结论:抗肿瘤药物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偏低,可能与多个化疗方案平均剂量低于指南标准剂量相关;需进一步改进用药剂量低、治疗方案选择缺乏依据、给药途径与溶媒用量错误等不合理用药情况。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粉防己碱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正常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粉防己碱低剂量(10mg/kg)组、心肌梗死+粉防己碱中剂量(50mg/kg)组、心肌梗死+粉防己碱高剂量(80mg/kg)组,每组8只。采用永久结扎左冠状动脉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利用超声心动图评估大鼠心脏功能[包括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收缩末期内径(LVIDs)、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乳酸盐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Masson染色法测定心肌组织纤维化面积百分比,Westernblot、RT-qPCR法分别检测心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AssociatedX的蛋白质(Bax)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梗死组大鼠的LVIDd、LVIDs,血清LDH、CK-MB水平,心肌组织纤维化面积百分比,心肌组织Bax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EF、FS,心肌组织Bcl-2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与心肌梗死组相比,心肌梗死+粉防己碱高、中剂量组大鼠血清LDH、CK-MB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心肌梗死+粉防己碱高、中、低剂量组大鼠的LVIDd、LVIDs,心肌组织纤维化面积百分比,心肌组织Bax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均P<0.05);而EF、FS,Bcl-2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粉防己碱能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室重塑和心肌细胞凋亡,其潜在的机制可能与Bax/Bcl-2有关。  相似文献   
99.
100.
背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肌电图F波是检测损伤节段以下的腱反射和肌张力的有价值的手段。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的痉挛、僵硬和肌张力增高可以有F波放电的改变。然而,目前对脊髓损伤后F波的变化以及F波与损伤后节段以下肢体痉挛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 目的:分析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最小潜伏期、F波的出现率以及F波的时间离散度各指标与脊髓损伤后痉挛之间的相关性。 设计:病例一对照观察。 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 对象:于2002-06/2004-03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29例,为脊髓损伤组;另选取同期正常健康自愿受试者29例,为正常对照组。 方法:采用Ashworth量表对脊髓损伤患者双下肢痉挛程度进行分级,评定患者双侧髋关节屈曲、膝关节屈曲和踝背屈的Ashworth分级。采用丹麦产的Kepoint 1.5型肌电图仪进行F波的检测。记录双下肢胫神经F波的最小潜伏期、F波的最大潜伏期和F波的出现率,计算F波的时间离散度(即为F波的最大潜伏期与F波的最小潜伏期之间的差值)以及F波的平均出现率。 主要观察指标:比较各指标在脊髓损伤患者和正常人之间的差异并分析脊髓损伤患者痉挛与F波的时间离散度、F波的出现率以及F波的最小潜伏期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纳入患者29例和正常对照者29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时间离散度值比正常对照者高,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分别为(9.2&;#177;1.9),(6.7&;#177;1.0)ms,P〈0.0001]。②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出现率比正常对照者低,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分别为(84.5&;#177;6.2)%,(89.5&;#177;5.7)%,P〈0.051。③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最小潜伏期比正常对照者高,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时间离散度与痉挛Ashworth评分之间呈线性正相关(r=0.79031,P〈0.0001);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出现率与痉挛Ashworth评分之间呈线性正相关(r=0.74203,P〈0.0001);脊髓损伤患者F波的最小潜伏期与痉挛Ashworth评分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08168,P〉0.05)。 结论:F波的时间离散度和F波的出现率可以作为脊髓损伤患者电生理评价的敏感性指标,用于评价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