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5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8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7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208篇
内科学   5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213篇
综合类   733篇
预防医学   469篇
药学   1026篇
  1篇
中国医学   426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179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174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目的了解医院常见非发酵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医院临床送检各类标本检出的病原菌构成比、标本来源、科室分布、MDR、XDR、PDR菌株分离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2014年共分离出非发酵菌5 270株,占全部分离菌株的27.48%。分布构成比: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50.70%),铜绿假单胞菌占38.35%,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4.95%。5 270株非发酵菌主要分离自痰液,占66.26%,其他标本类型均在7%以下。科室分布主要以第一重症监护病房(占21.14%)和第一呼吸内科病房(含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占12.33%)为主;其余科室分离率均在10%以下。MDR、XDR、PDR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除痰标本外的标本类型分离率远低于总分离率。3年医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较严重的耐药性,大多数耐药率>80%。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超过4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率总体上升比较缓慢。除痰标本外,其他标本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绝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低于总耐药率(P<0.05),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与总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耐药机制多样复杂,临床在治疗非发酵菌感染时,应结合实验室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92.
目的:利用蝉拟青霉对黄芪进行发酵处理,探究发酵后所得菌质有效成分含量变化及其抗高尿酸血症活性。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NaNO2-Al(NO3)3比色法、酸碱滴定法对黄芪及黄芪发酵菌质中多糖、总黄酮、总酸的含量进行测定;采用氧嗪酸钾盐诱导高尿酸血症(HUA)大鼠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菌质(150、300 mg·kg-1)组、黄芪(150、300 mg·kg-1)组及苯溴马隆(20 mg·kg-1)组,连续灌胃给药14 d,分别对大鼠血清中的尿酸(UA)、肌酐(CRE)、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进行测定。结果:黄芪药材经蝉拟青霉双向发酵后,总多糖的含量显著升高,总黄酮的含量显著降低,总酸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UA、BUN、TC、TG、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及黄芪发酵菌质组大鼠血清中UA、BUN、TC、TG、ALT和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P<0.001),且菌质组效果明显优于黄芪组。结论:黄芪经蝉拟青霉发酵后有效成分含量发生较大变化,所得蝉拟青霉/黄芪双向发酵菌质具有良好的抗高尿酸血症作用。  相似文献   
93.
从临床收集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共50株,进行头孢他啶和2-巯基乙醇的表型协同试验(CAZ ME),然后进行金属酶IMP-1基因的PCR检测。选取IMP-1阳性株测序,用PCR方法检测有无一类整合子基因(IntI1)。表型的检测发现有28株为协同阳性,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7株,鲍曼不动杆菌1株。PCR和测序检测出其中一株铜绿假单胞菌含有IMP-1基因,同时也含有IntI1基因。首次在中国西部地区发现产IMP-1型金属酶、同时也含有一类整合子的铜绿假单胞菌,对于临床上研究细菌的耐药性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黄芪发酵产物减轻PM2.5诱导炎症反应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富马酸福莫特罗片对照组、黄芪发酵产物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根据文献采用气管滴注方法复制PM2.5肺损伤的动物模型,各组进行相应的处理4周,最后一次滴注24~36 h内处死,检测血清和右肺上叶组织匀浆中TNF-α、IL-6、IL-1的含量,进行右肺中叶的病理切片观察,使用胞核蛋白提取试剂盒提取左肺组织中的蛋白,将TLR4、Src、p-Src、NFκB、ICAM-1的条带通过β-actin进行归一化,并用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黄芪发酵产物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的TNF-α、IL-1和右肺上叶组织匀浆中的TNF-α、IL-6、IL-1及左肺组织匀浆中的TLR4、Src、NFκB、ICAM-1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有些指标也有统计学意义,如Src、NFκB、ICAM-1等。结论黄芪发酵产物在一...  相似文献   
95.
胆南星中胆酸类成分含量测定及发酵前后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胆南星样品中猪胆酸、猪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胆南星发酵前后这几种胆酸类成分的含量变化,为胆南星发酵原理、工艺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Waters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0.5%冰乙酸溶液(60∶40);检测器:奥泰2000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速:1.0 mL·min~(-1);漂移管温度:105℃,气体流速:3.0 mL·min~(-1)。结果:猪胆酸、猪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均在定量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3%、100.04%、101.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测定结果准确,胆南星发酵后猪胆酸、猪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含量增加,可作为胆南星发酵程度及胆汁加入量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乳酸芽孢杆菌DU-106发酵陈皮过程中风味与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乳酸芽孢杆菌DU-106对陈皮进行发酵,分别于发酵第0、2、4、6、8、10天取发酵液样品,采用pH计检测陈皮发酵液pH;按照《食品中总酸的测定》(GB 12456—2021)测定发酵液中总酸含量;采用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发酵液中亚硝酸盐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有机酸含量;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含量;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接种乳酸芽孢杆菌DU-106后,陈皮发酵液pH降至3.2左右,总酸最高质量分数达4.67 g·kg–1发酵陈皮干燥样品中,亚硝酸盐质量分数为0.14~0.54 mg·kg–1,远低于卫生限量标准中的20 mg·kg–1,乳酸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66.29 mg·g–1,且多种有机酸含量不断升高,进一步丰富了发酵陈皮的口感;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由3 914.30 mg·kg–1  相似文献   
97.
目的:优化广防己中马兜铃酸Ⅰ的提取工艺,并探讨真菌发酵降低毒性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以提取时间、溶剂倍数、甲醇浓度、提取次数4个因素为考察指标,直接加热回流法提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广防己及其两种药用真菌(F1菌和F2菌)发酵品溶液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流动相为乙腈-1%冰醋酸水溶液(51:49),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315nm,柱温30℃。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粉末40目,加10倍量60%甲醇直接加热回流提取一次1h;与广防己药材相比,两种发酵品GF1和GF2中马兜铃酸Ⅰ的含量均明显下降,下降率分别为68.67%和52.67%,且有新的色谱峰出现。结论:该工艺马兜铃酸Ⅰ提取率高,稳定性好,提示真菌发酵可能对广防己的减毒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继承中药炮制学发酵法的基础上 ,吸取了微生态学研究成果 ,结合现代生物工程的发酵技术而形成的高科技中药制药新技术 ,是从中药 (天然药物 )制药方面寻找药物的新疗效。传统的中药发酵多是在天然的条件下进行的 ,而现在的中药发酵制药技术是在充分吸收了近代微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的研究成果而逐渐形成的。其先进发酵工艺特点是 :以优选的有益菌群中的一种或几种、一株或几株益生菌作为菌种 ,加入中药提取液中 ,再按照现代发酵工艺制成产品 ,它是一种含有中药活性成分、菌体及其代谢产物的全组分发酵液的新型中药发酵加…  相似文献   
99.
余良忠  文萍  李梅 《中成药》2012,34(10):2041-2042
目的 建立黔曲发酵工艺的控制技术.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黔曲发酵样品中乙醇的含有量,考察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最佳发酵工艺参数为温度约30℃,加水量约700mL,发酵时间4~5d.结论 发酵工艺参数和检测指标量化,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可靠,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0.
甘草皂苷生物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目的 对甘草皂苷糖链进行有选择的部分水解,以得到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皂苷元。方法 生物酶水解法和液体发酵转化法。结果 利用试验菌最佳产酶条件所产的酶水解甘草皂苷,获得产物的产率为23.7%。在液体发酵法中,产物的产率约为10%。产物可用85%乙醇从HP20树脂柱上洗脱下来,同时未转化的甘草皂苷可用50%乙醇洗脱而循环利用。结论 该方法简洁方便,提高了甘草皂苷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