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959篇
  免费   4328篇
  国内免费   3562篇
耳鼻咽喉   2059篇
儿科学   1089篇
妇产科学   754篇
基础医学   5245篇
口腔科学   1529篇
临床医学   13809篇
内科学   5433篇
皮肤病学   435篇
神经病学   4362篇
特种医学   31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52篇
外科学   7726篇
综合类   24592篇
预防医学   6095篇
眼科学   2197篇
药学   9471篇
  78篇
中国医学   8710篇
肿瘤学   1095篇
  2024年   416篇
  2023年   1649篇
  2022年   1902篇
  2021年   2131篇
  2020年   2239篇
  2019年   2232篇
  2018年   1045篇
  2017年   1687篇
  2016年   1874篇
  2015年   2319篇
  2014年   4124篇
  2013年   4122篇
  2012年   5955篇
  2011年   6825篇
  2010年   5500篇
  2009年   5188篇
  2008年   5586篇
  2007年   5010篇
  2006年   4844篇
  2005年   5089篇
  2004年   4092篇
  2003年   3886篇
  2002年   3204篇
  2001年   2745篇
  2000年   2144篇
  1999年   1815篇
  1998年   1600篇
  1997年   1532篇
  1996年   1550篇
  1995年   1227篇
  1994年   1013篇
  1993年   741篇
  1992年   633篇
  1991年   528篇
  1990年   503篇
  1989年   491篇
  1988年   133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88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探究面肌痉挛患者微血管减压术(MVD)中异常肌反应(AMR)的变化特点与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MVD术中采用AMR全程定量化监测患者的AMR变化特点,减压操作前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A1组、1倍为A2组,手术结束时AMR完全消失为B1组、未消失为B2组,B2组中AMR阈值较基础阈值升高≥1倍为B2a组、1倍为B2b组,对各组的术后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21例中,19例立即治愈,1例延迟治愈,1例未愈; A2组52例中,35例立即治愈,9例延迟治愈,8例未愈。A1组较A2组疗效好(P=0. 046)。B1组50例中,4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3例未愈; B2组23例中,12例立即治愈,5例延迟治愈,6例未愈。B1组较B2组疗效好(P=0. 003)。B2 a组的治愈比例较B2 b组高(分别为14/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5)。结论 AMR在术中的变化特点对术者有重要参考意义,AMR在减压前升高、在手术结束时完全消失、未消失但升高较基础阈值≥1倍者术后疗效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诱导期正压通气至肌松起效时,肺顺应性及其变化率与肌松药起效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35例,年龄18~50岁,体重45~80 kg,ASAⅠ或Ⅱ级,Mallampati 1—2级。麻醉诱导自主呼吸消失后行面罩压力控制通气,通气压力为15 cmH_2O,每12秒记录肺顺应性,以第一次正压通气的肺顺应性为基础值。同时给予顺式阿曲库铵,肌松监测仪定标开始监测,间隔12 s直至T4/T1=0即肌松药起效,记录肌松起效时间和此时肺顺应性数值,计算肺顺应性变化率。结果给予肌松药即刻肺顺应性为(23.1±2.5)ml/cmH_2O,当T4/T1=0时,肺顺应性为(44.6±8.7)ml/cmH_2O。平均肌松起效时间为(87.1±7.3)s,肺顺应性变化率与肌松药起效时间呈负相关(r=-0.68,P=0.013)。结论全麻诱导时肺顺应性变化率与肌松药起效时间负相关,观察肺顺应性的变化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气管插管时机。  相似文献   
93.
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在颈部疼痛中占比约50%,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药物治疗、康复理疗配合必要的微创介入治疗能较好的改善病人的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目前常用的微创介入治疗主要有颈椎小关节腔注射、颈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及射频治疗。随着超声在疼痛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超声在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治疗中也具有其独有的价值,目前超声在该领域运用的安全性、准确性、有效性均得到了一定的证实。本文拟对目前颈椎小关节源性疼痛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并着重阐述超声在该领域的研究应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方法收集唐山市开滦总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抑郁分为脑卒中后抑郁组(观察组)和脑卒中后非抑郁组(对照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57例。检测患者入院后第2天BDNF、Hs-CRP及IGF-1水平,比较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评估BDNF、Hs-CRP及IGF-1水平和抑郁的相关性。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BDNF水平更低(P0.05),Hs-CRP及IGF-1的水平更高(P0.05),NIHSS及mRS评分更高(P0.05);ADL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与抑郁评分呈现正相关(r=0.736,P0.05),IGF-1水平与抑郁评分呈现正相关(r=0.752,P0.05),BDNF水平与抑郁评分呈负现相关(r=-0.692,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BDNF、Hs-CRP及IGF-1水平的异常可能提示患者发生抑郁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96.
<正>患儿,男,13岁。因双下肢进行性障碍10年,加重5年入院。患儿于10多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异常步态,父母未予充分重视,肢体异常进行性发展;于5年前开始出现后腰部酸痛,以平躺时疼痛明显,伴有下肢不适及不自主扭曲,行走障碍,夜间睡眠时出现出汗、全身不适等症状,无嘴角歪斜、偏瘫等症状,无大小便障碍。曾于多家医院就诊未明确病因,逐步发展至左下肢足内翻畸形,并出现双小腿轻微肌肉萎缩。于2018年2月28日入我院诊治。否认家族遗传史。入院查体:神清语利,一般情况可,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5):11-14
目的 评价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SCI)诱发的神经源性膀胱(NB)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的SCI诱发NB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单纯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予以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单纯组予以单纯的膀胱功能训练,两组均治疗6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日均单次排尿量和日单次最大排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加,日均排尿次数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单纯组更显著(P0.05);两组膀胱内压力和Qmax较治疗前明显上升,RU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观察组变化幅度较单纯组更显著(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56%)明显高于单纯组(82.22%)(χ2=4.053,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用于治疗SCI诱发NB患者的效果确切,能更明显改善患者的排尿情况及尿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