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局麻药配伍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期单侧前臂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n=30):高浓度组(0.5%利多卡因 0.375%罗哌卡因)和低浓度组(0.25%利多卡因 0.25%罗哌卡因)。均给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自注入局麻药后的30分钟内,每隔5分钟评价臂丛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记录臂丛神经阻滞(感觉和运动)起效时间和作用持续时间以及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与高浓度组比较,低浓度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延长(P<0.05),但两组感觉,运动阻滞作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低浓度的局麻药配伍(0.25%利多卡因 0.25%罗哌卡因)即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应用罗哌卡因浸润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缓解作用。方法应用安慰剂对照和双盲的研究方法,将9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术前以0.5%罗哌卡因逐层浸润各切口并喷洒腹腔。B组为手术结束时以0.5%罗哌卡因先喷洒腹腔再逐层浸润各切口。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记录术后1、3、6、24hVAS评分。3、6、24h腹腔内和切口疼痛VRS评分。结果A、B组术后6h内VAS低于对照组,A、B组间无显著差异。术后3h切口和腹腔疼痛VRS评分A、B组低于对照组,A、B组间无差异,术后6hA组腹腔内疼痛VRS评分显著低于B组及对照组。结论罗哌卡因切口浸润结合腹腔内喷洒可明显降低腹腔镜手术后早期VAS评分,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前与术后给药对镇痛效果无明显影响,但术前腹腔内浸润在减轻腹腔内疼痛方面可能优于术后给药。  相似文献   
93.
在实验诊断学实习课教学中重视医学生素质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实验诊断学教学中,重视基本理论讲授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引用病例分析的形式,运用PBL教学法和现代教学技术,注重对实验诊断影响因素和化验单的分析,以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要求,培养医学生临床诊断逻辑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严谨求实的作风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全面提高实验诊断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4.
血管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术前无感染者血管内介入手术围术期是否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方法 以随机分组前瞻性研究方法调查98例、115例次血管内介入手术患者,术前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预防组)和无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无预防组);预防组55例在术前30 min静脉应用头孢唑林2 g,非预防组60例术前不用抗菌药物,两组术后均不再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术后感染率. 结果 两组共35例患者出现发热,其中预防组16例,非预防组19例,该35例中10例患者出现白细胞数升高,其中预防组4例,非预防组6例;预防组感染1例,诊断为败血症,感染率1.9%;非预防组同样1例感染,诊断为败血症,感染率为1.7%,两组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无感染者血管内介入手术围术期没有必要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95.
2007年12月~2008年5月我院收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共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22~60岁,平均27岁;病程15d~3年,平均1年。50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采用射频消融术:患者坐位,屈肘,局麻后在肱骨外上髁最高点向远侧做2~2.5cm斜行切口,切开深筋膜并向两侧牵开,显露前臂伸肌总腱,在外上髁及伸肌群起点刀头垂直于肌腱,每处轻压0.5S,连续产生8~12个均匀微孔,间隔5mm,冲洗,缝合切口,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使用全覆膜支架行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TIPS术)中支架分流道的两端长度与长期分流道通畅率、肝性脑 病(HE)、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行TIPS术患者53例,均采用直径8mm全覆膜 支架(Fluency支架,Bard)建立分流道,再视造影情况加以同等直径裸支架延长肝静脉端、门脉端。测量覆膜支架进入肝静脉长 度、门静脉长度(X1、X2),肝静脉、门静脉支架总长度(X3、X4),行COX回归分析其对TIPS术后道通畅率、生存率及肝性脑病发 生率的影响。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建立分流道,术前门脉压力(29.80±4.83)mmHg,术后门脉压力(19.00±3.92)mmHg,下降 (10.80±5.15)mmHg(t=13.44,P<0.01)。随访时间3~89 月,中位随访期64 月,平均39 个月。期间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3%(12/ 53)。16例出现分流道再狭窄,5年累积一期通畅率分别为83%、75%、63%、62%、54%。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9%、72%、72%、 69%、69%。通畅率COX回归分析显示X1有统计学意义(OR=0.42,P<0.01);生存率COX回归分析显示X4有统计学意义(OR= 1.50,P=0.021);肝性脑病影响因素分析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Fluency覆膜支架行TIPS术,适当增加肝静脉端覆膜支架 长度、减少支架进入门静脉长度可提高分流道通畅率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接受CAS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稳定斑块组(A组,19例)及易损斑块组(B组,38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及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稳定性与术后30天不良事件的关系。 结果57例患者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10例(17.54%),其中稳定斑块组1例,易损斑块组9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4例(7.01%)。术后严重不良事件3例(3/57,5.26%)均为B组患者,其中急性脑梗塞2例,颈动脉溃疡斑块破裂渗血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8.789,95%CI =1.648~214.220,P=0.018)、易损斑块(OR=21.806,95%CI= 1.278~372.177,P=0.033)及应用开环型支架(OR=14.645,95%CI= 1.407~152.417,P=0.025)为CAS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结论CAS术后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与易损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98.
背景:研究证实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间充质干细胞修复骨缺损具有体内成骨能力。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物修复大鼠股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制作SD大鼠股骨中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植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物;实验组植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物。术后第2,4,8周行股骨标本影像学与组织学观察;术后第8周行新生骨痂环境扫描电镜检查。 结果与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支架复合物植入大鼠体内后无排斥反应及炎症反应,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物成骨更快,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纳米晶胶原基骨复合物具有更好的骨再生能力,其成骨方式主要为软骨内成骨。推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促进了局部微血管的形成和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加快了软骨内成骨的速率,缩短了骨修复时间,提高了骨再生的质量和速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HCC)nm23-H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基因的表达水平以及癌细胞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搜集72例可切除HCC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其中36例患者术前行TACE(A组),另外36例直接行手术切除(B组).对手术切除的标本行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比较2组切除标本中癌组织、距癌组织2 cm的旁组织nm23-H1、TIMP-2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24个月,比较2组患者肝外转移的发生率.nm23-H1、TIMP-2表达水平的比较及生存期比较均采用X~2检验.结果 A组患者 nm23-H1表达强阳性24例、弱阳性6例、无表达6例;而B组 nm23-H1表达强阳性9例、弱阳性6例、无表达21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2,P<0.01).A组TIMP-2表达强阳性21例、弱阳性3例、无表达12例;B组TIMP-2表达强阳性、弱阳性均为9例,无表达18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0,P<0.05).通过24个月随访,A、B 2组出现癌细胞肝外转移的例数分别为13和15例,2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0.23,P>0.05).结论 TACE可以提高肝癌组织 nm23-H1、TIMP-2的表达,提示TACE可能抑制肝癌细胞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00.
肝细胞性肝癌18F-FDG PET显像与血清甲胎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的葡萄糖代谢与血清甲胎蛋白(AFP)之间的关系。方法 45例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的HCC患者行全身18F-FDG PET显像。测定肿瘤病灶的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肿瘤与非肿瘤区SUV比值,分析二者同AFP之间的关系。结果 45例HCC患者中,43例肝内原发病灶及转移的淋巴结其PET显像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灶,2例高分化HCC显像结果阴性。线性结果分析表明,AFP同SUV、SUV比值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426(P<0.05)和0.532(P<0.001)。结论 HCC 18F-FDG PET显像测得的SUV及SUV比值同血清AFP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表明AFP同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代谢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