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93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327篇
预防医学   208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37篇
  1篇
中国医学   155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高阳  陈卫伟  蒯凤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0,30(6):485-485,48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效果。方法:将经CT或MRI证实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bi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三磷酸胞苷二钠60 mg静脉滴注,qd;连用14 d。2组均应用甘露醇脱水,水肿高峰期过后予血液稀释等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66.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安全有效,疗效优于三磷酸胞苷二钠。  相似文献   
82.
肝硬化伴随腔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硬化患者并发腹腔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是重要的院内感染之一,也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研究肝硬化并发腹腔感染发生的诱因、规律及临床特点,对于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临床死亡率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本院1994年1月~1997年12月间450例肝硬化病人中,并发腹腔感染者133例作一回顾性分析。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4年1月~1997年12月,我院传染科共收治肝硬化病人450例,其中发生腹腔感染133例,男93例,女40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47.1岁。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历的方法进行分析统计。2 …  相似文献   
83.
目的:基于肝细胞癌(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模态肝脏影像组学分析建立机器学习模型,探讨此模型术前预测HCC微血管浸润(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HCC的130例患者的术前肝脏MRI及临床资料。基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及MVI阴性组。记录患者的各项术前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MRI检查,检查序列包括T2WI、DWI和ADC以及Gd-EOB-DTPA对比增强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和肝胆期T1WI共7个序列。由放射科医师评估肿瘤的常规影像特征。自7个序列的图像上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进行降维,然后采用线性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预测MVI的预测模型。再将所有序列图像提取的特征整合,经降维分析后最终筛选出6个最佳组学特征并采用线性SVM方法构建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然后基于此多序列联合组学模型计算每例患者的放射组学评分(Radscore)作为后续建模特征。最后共采用了5种机器学习算法对上述三类资料(即临床资料、常规影像特征、组学特征)中筛选出的特征进行综合模型的构建,包括...  相似文献   
84.
美洲大蠊是传统动物类中药“蜚蠊”的重要基源药材之一,传统功效主要包括通利血脉、敛疮生肌、利水消肿、健脾消疳等。由于其疗效确切,以其为主要原料的中成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尤其在各种创面的修复上,疗效显著。该药物目前尚未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录,地方标准也仅是以总氨基酸中的丙氨酸含量为质控标准,具有生理活性的小分子肽类、核苷、蛋白质等物质均没有得到相应的定性或定量控制。近年来从美洲大蠊分离出的多肽类单体如抗菌肽、神经肽、利尿肽,具有抗菌、抗肿瘤、肌神经营养等强大的药理活性;二氢异香豆素类化合物还具有刺激人真皮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蛋白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使用Pubmed,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美洲大蠊1984―2019年相关研究性文献,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3个方面对美洲大蠊目前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阐释,为该药物的进一步开发及以其为主要原料药的中成药制定更具专属性、稳定性的质控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5.
目的评估脑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常规增强MR扫描和伽玛刀治疗所采用的薄层增强MR扫描检测脑转移瘤数量之间的不同。方法转移瘤的数量在治疗前和治疗中两次扫描图像上分别由2名医生确定,研究分析的两次MR图像间隔时间为4周以内。常规的增强MR扫描为层厚6 mm间隔2 mm,伽玛刀定位增强MR扫描是采取对刚性固定框架进行3.0 mm薄层无间隔扫描。结果 1336名患者中41.2%的患者在伽玛刀定位时发现转移瘤的数量增加,而数目相同者占58.8%,检测出从单发转移增加到多发转移占13.8%。在结直肠癌、食道癌病例中,单发转移的比例为66.2%,高于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结论大约有40%的患者在伽玛刀定位薄层图像扫描中发现转移瘤的数目增加,脑转移瘤患者的薄层MR增强扫描应当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86.
87.
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黄芪多糖特征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黄芪多糖特征图谱.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PMP柱前衍生化的黄芪多糖进行糖组成分析.结果 黄芪多糖特定图谱由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4种单糖4个共有峰组成.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的黄芪多糖特征图谱,其操作方法简便,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可有效控制黄芪多糖的内在质量.  相似文献   
88.
目的 考察并优化流化床包衣法制备银耳多糖肠溶微粒(ETPP)工艺条件.方法 以Eudragit L30-D55水分散体为包衣材料,柠檬酸三乙酯为增塑剂,滑石粉为抗黏剂,同时考察包衣后微粒的累计释放度,制备直径小于190 μm肠溶微粒.结果 载药量为40.62%,包封率为79.29%,酸中累计释放度小于10%,碱液中累计释放度大于75%,制备的微粒其平均粒径在115~190um之间,圆整度、堆密度、总收率均较理想.结论 应用流化床包衣法制备ETPP,其工艺简便,稳定可行,适合小鼠药物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的需要和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常规MRI及DWI对颅内微囊型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微囊型脑膜瘤行T1WI、T2WI、DWI及增强扫描,分析其部位、形态、瘤周水肿、信号特点及强化情况等,测量其及其他常见类型脑膜瘤(脑膜上皮型、纤维型、过渡型)和不典型脑膜瘤的ADC值,并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 病变多位于大脑凸面或大脑镰旁.8例呈圆形、类圆形,4例略呈分叶状.12例瘤周均有水肿,9例为中重度水肿.8例呈长T1、长T2信号,4例呈长T1、中长T2信号,DWI均呈显著高信号,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微囊型脑膜瘤ADC值小于其他常见类型脑膜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见类型脑膜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型脑膜瘤与不典型脑膜瘤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影像学结合DWI及ADC值对颅内微囊型脑膜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 评价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技术,对已确诊肿瘤病人或偶发局部病变而了解全身状况的评估及
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60 例行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的病人,其中已确诊原发肿瘤病史
的病人42 例,8 例病人未明确原发肿瘤及10 例临床体检病人。通过对全身弥散加权成像结果的观察,对肿瘤进
行N 分期,观察原发肿瘤及转移瘤的部位、大小,探讨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肿瘤病人的原发病灶及全
身转移灶的评估。结果: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病人的原发病灶及全身转移病变,结合局
部全身MRI 冠状位T2WI 脂肪抑制序列,可以更好的区别病灶及伪影。头颈部的DWI 图像有不可攻克的伪影,
必须结合平扫,以免遗漏病变。结论: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以清晰的显示肿瘤的原发病灶及全身转
移灶,能够较精准的为临床医师提供客观影像依据,因其无创无辐射的优点,使其成为临床医师首选的检查
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