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46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BsmⅠ、ApaⅠ、TaqⅠ、FokⅠ和Cdx-2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收集VDR基因BsmⅠ、ApaⅠ、TaqⅠ、FokⅠ和Cdx-2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2年11月。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8篇文献、10项符合既定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研究,共计4222名研究对象纳入本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VDR基因BsmⅠ、ApaⅠ、TaqⅠ、FokⅠ位点基因型分布特征、等位基因分布特征与椎体骨折的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1项研究报道了Cdx-2位点多态性与椎体骨折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具有G等位基因的人群发生椎体骨折的风险比具有A等位基因的人群高0.337倍[OR=1.337,95%CI(1.015,1.762),P=0.039]。结论基于现有证据,高加索人群中VDR基因BsmⅠ、ApaⅠ、TaqⅠ、FokⅠ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尚无明显相关性。虽然Cdx-2位点的A等位基因可能是椎体骨折的保护性基因,但目前证据尚不充分。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2.
成骨细胞应力加载方式及生物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骨细胞是参与骨的生长、重建和修复的关键细胞,力学刺激与成骨细胞的生长发育和修复功能有密切关系。体内骨组织力学环境复杂,而体外培养成骨细胞进行离体实验可以有效排除临床实验及动物实验的各种复杂干扰因素,同时可以通过设计特定的加载方式以控制应力的各种变量(力的加载方式、大小、频率、时间等),以观察细胞对力学刺激的响应。因此,在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及分子水平上研究不同应力加载对成骨细胞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对细胞生物力学实验技术、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组织工程学都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成骨细胞应力刺激的加载方式,以及应力刺激下成骨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性的相应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3.
背景:研究证实激素长期局部注射对肌腱是有负面影响的,但短期应用激素对肌腱的影响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短期激素局部注射后大鼠肌腱生物力学和病理方面的变化.方法:激素封闭对照组、激素封闭训练组大鼠均按人体局部封闭疗程进行治疗,于双侧跟腱的腱周部位注射与人体相当剂量地塞米松0.025 mg,1次/周,3次为1个疗程方法.激素封闭训练组保证跑步训练,跑步强度为25 m/min,30 min/次,3次/周.正常对照组大鼠自由活动,无任何处理.分别于第4,7周取肌腱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炎细胞浸润及胶原纤维排列情况,并进行跟腱拉伸实验以观察其生物力学变化.结果与结论:激素封闭对照组力学性能呈明显先增强后下降的趋势,并出现1例肌腱断裂实例,而激素封闭训练组力学性能呈明显先下降后恢复的趋势,两组病理均表现为肌腱退变.提示短期激素局部注射对肌腱是一种刺激,可使肌腱的适应性下降,应用时需避免强体力劳动,可进行适度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比较人工与防腐股骨颈骨折模型在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力学差异.方法 选取股骨颈长度相似的防腐股骨标本5个,自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人工股骨标本5个,制备内收型(Pauwels角70°)股骨颈骨折模型,均用动态套筒式三翼钉固定断端.标本摸拟人体单足站立位固定于英斯特朗-8874液压伺服力学实验机上,以速率10 mm/min线性载荷0~1 200 N分级加载,测定2种标本 1200 N载荷下股骨上段11个关键点的应变值;测定不同载荷下头下沉位移、主压力侧的应变值和主张力侧的应变值.结果 1200 N载荷下,应变值变化最明显的区域均集中于2种标本股骨头-颈结合部下方的压应变位置,并在6号电阻应变片的位置出现峰值,其数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同一载荷下2种标本之间比较头下沉位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动态套筒式三翼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稳定可靠;在进行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股骨标本,在股骨标本获得日益困难的情况下,人工股骨标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防腐股骨进行股骨颈骨折生物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对大鼠成骨细胞施加单轴向周期性牵张应力,观察单轴向周期性牵张应力对大鼠成骨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方法 无菌环境下,组织分离法培养SD大鼠颅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应用DioDynamic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分别对2组第3代大鼠成骨细胞加载0%和2%的单轴向周期性牵张应力,使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骨架蛋白表达,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随即抽取视野并测量各组细胞骨架蛋白表达的荧光强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计算,施加单轴向周期性牵张应力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成骨细胞骨架蛋白的荧光表达减弱;应力纤维变细,明显沿受力方向分布.结论 DioDynamic细胞应力加载系统可以很好地模拟生物体内成骨细胞所受单向周期牵张应力;大鼠成骨细胞细胞骨架感知单轴向周期性牵张应力,参与细胞的力学信号转导和细胞形态重构.  相似文献   
86.
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周围神经损伤给患者带来了高致残率,并给社会及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这些都使得周围神经损伤成为全球所面临的严峻的健康问题之一.目前,随着神经组织工程的发展,为临床上神经缺损的修复带来了新的希望.神经支架在修复神经缺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为神经细胞提供暂时的支持、黏附、生长环境,促进神经缺损的修复.就神经支架的分类、特性、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Lisfranc关节通常指跖跗关节复合体,早在1815年法国外科医师Jaqcues Lisfranc de Saint-Martin在为一位士兵治疗前足坏疽载肢时,发现通过这个关节的截肢可以不截断骨骼,且省时省力,并获得良好的效果,从此以其名字命名。Lisfranc关节损伤发生率低,约占全身骨折的0.2%。随着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迅速发展,高能量损伤的数量逐渐增多,Lisfranc关节损伤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
背景:脱细胞骨基质作为一种天然骨生物衍生材料,应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目的:观察牛松质骨脱细胞后骨基质的生物力学特性、孔隙率及其黏附特性,探讨其作为组织工程骨天然支架材料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力学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观察,于2008-02/06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新鲜牛股骨来自16月龄雄性蒙古牛,体质量350kg;新生24h内SD大鼠3只。方法:利用100g/LNaCl联合1%TritonX-100的方法制备脱细胞骨基质。脱细胞骨基质脱钙切片。利用ElectroForce3200力学试验仪对标本进行压力加载测试。利用新生SD大鼠颅骨传代培养第3代成骨细胞与脱细胞骨基质复合培养12h。空白对照组置于9g/LNaCl溶液。主要观察指标:①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基质平均空隙直径及空隙率。②观察骨基质弹性强度、破坏载荷、弹性模量。③采用细胞计数法计算两者的黏附率。结果:①利用100g/LNaCl与1%TritonX-100联合可达到良好脱细胞效果,与对照组比较,脱细胞后实验组骨小梁无明显破坏。②所测得牛脱细胞骨细胞外基质空隙直径为(376.33±80.91)μm,空隙率为(70.15±2.98)%。③力学测试此脱细胞方法对骨基质力学特性无显著影响。④脱细胞骨基质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具有良好的黏附性能,黏附率为62.38%。结论:牛松质骨脱细胞骨基质较完整的去除了细胞的免疫原性,具有良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力学性质,接近生理结构的空隙直径及孔隙率,黏附性能满足支架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89.
 目的 采用终板钻孔髓核置入建立兔Modic改变动物模型,并通过影像学、组织学和分子生物学等进行评估,探讨建立Modic改变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及Modic改变的形成机制。方法 54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0 k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髓核置入组、肌肉置入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只。髓核置入组行腰椎前外侧手术入路暴露L4-5、L5-6椎间盘右前外侧,使用16 G骨穿针在L5-6椎间盘紧邻骺板的椎体处钻孔,深度约3 mm;利用5 ml空针刺入L4-5椎间盘中,抽取髓核并将其推入至椎体的钻孔内;肌肉置入组行相同手术显露及钻孔方法在L5-6椎间盘紧邻骺板的椎体处钻孔,取少量椎旁肌肉置入椎体的钻孔内;对照组行相同手术显露及钻孔方法,但不置入任何组织。止血、冲洗后,缝合各层组织和皮肤。术后12、16和20周行MR检查后各组动物处死6只,取标本进行大体形态学和组织学(HE染色)观察造模形成情况,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 blot观察造模部位炎症因子的表达。结果 术后12周、16周和20周,MRI显示髓核置入组T1加权像可见有低信号出现,T2加权像则显示低信号的背景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混杂高信号,而对照组及肌肉置入组均未见明显信号改变。大体观察及组织学观察结果也证实髓核置入组髓核置入部位出现组织的异常增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髓核置入组IL-4、IL-17及IFN-γ的高表达现象,髓核置入组均高于肌肉置入组和对照组,且基本与术后时间呈正相关。肌肉置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终板钻孔髓核置入法可以成功建立Modic改变的动物模型,自身免疫因素很有可能在Modic改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LRPS基因A1330V位点多态性与东亚人群骨密度(BMD )的相关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 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数据库等,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收集有关东亚人群LRPS基因A1330V位点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与BMD相关性的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2年11月。在评价纳人研究质量,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11项研究符合既定的纳人和排除标准,合计5906名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AA基因型较AV/VV基因型腰椎BMD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 =0.107, 95% CI (0.044,0. 171)。在股骨颈BMD方面,AA基因型高于AV/VV基因型[ SMD =0. 190, 95% CI (0. 034, 0. 346) ]。 AA基因型的挠骨、全身BMD也高于AV/VV基因型。但是,AA基因型群体的转子间BMD与AV/VV基因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D =0. 090, 95% CI(-0.029, 1. 143)]。除腰椎、转子间BMD以外,AA基因型群体的股骨颈、挠骨以及全身BMD高于VV基因型,但此基因型间比较的纳人研究数量过少,证据尚不充分。结论 本Meta分析结果提示,东亚人群中LRPS基因A1330V位点的突变可能与骨密度的变化具有相关性,尤其AA基因型人群在股骨颈、腰椎部位有比AV/VV或VV基因型人群更高的骨密度值。但目前的结论尚需进一步大样本、高质量的研究去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