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8篇
  免费   975篇
  国内免费   529篇
耳鼻咽喉   87篇
儿科学   94篇
妇产科学   61篇
基础医学   778篇
口腔科学   409篇
临床医学   2297篇
内科学   1211篇
皮肤病学   287篇
神经病学   403篇
特种医学   7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篇
外科学   1241篇
综合类   4545篇
预防医学   1825篇
眼科学   189篇
药学   2253篇
  21篇
中国医学   1607篇
肿瘤学   516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95篇
  2022年   316篇
  2021年   315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416篇
  2017年   277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412篇
  2014年   902篇
  2013年   902篇
  2012年   1050篇
  2011年   1142篇
  2010年   1196篇
  2009年   1074篇
  2008年   1063篇
  2007年   1023篇
  2006年   839篇
  2005年   828篇
  2004年   833篇
  2003年   606篇
  2002年   595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478篇
  1999年   408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273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86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08篇
  1992年   116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皮样囊肿也称成熟畸胎瘤,是一种生殖细胞起源的良性疾病,可起源于3种胚层中的任何一个.皮样囊肿通常由囊性和实性成分共同组成,具有表皮附属物(如毛囊或皮脂腺),多为外胚层残余的角质细胞发育而来,常见于卵巢、骶尾部和睾丸,在胰腺中的病例十分罕见,只见于少数病例报告[1].胰腺皮样囊肿可在胰腺的任何部位发展,胰体最为常见(37.8%),其次为胰尾部(17.8%),胰头皮样囊肿十分罕见(13.3%).胰腺皮样囊肿虽为良性病变,但辅助检查没有特异性,诊断比较困难,确诊多依靠术后病理检查.现报道1例66岁男性患者胰头皮样囊肿,并对之前发表的文献进行回顾,提高对胰腺皮样囊肿的认识.  相似文献   
82.
目的:检测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方法:通过细胞计数(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对不同浓度的rhBMP-2/b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不同浓度的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对体外培养的Beagle犬骨髓基质细胞(MSC)的增殖和碱性磷酸酶的含量的影响不同.结论:rhBMP-2/hTGF-β1/胶原复合材料的生物学活性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3.
全冠边缘材料与位置对人牙周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全冠边缘材料和位置对人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 对需作全冠或双端固定桥修复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0例患者的30颗牙,在牙体预备前、全冠或双端固定桥黏固后7~8周,分别记录其颊侧牙龈的菌斑指数(PLI)、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并测量其龈沟液(GCF)量、龈沟液的天冬氨酸转氨酶活性(AST活性).全冠或固定桥黏固前后分别测量冠边缘间隙.暂时冠和全冠黏固后对患者各行1次口腔健康教育.结果 全冠黏固后7~8周,全冠对应牙龈的PD、 SBI≥2频率、GCF量及AST活性没有明显变化, PLI≥1的频率明显下降.结论 具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制作精良的全冠黏固后7~8周,金属边缘、烤瓷边缘、平龈冠边缘、龈下冠边缘均不会引起人牙龈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术后长期鼻外形美观与对称性的影响。方法:84例患儿按改良式旋转推进唇裂修复术实施手术。其中,经过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42例,未经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42例。均采用术后4~5a照片打分方式进行鼻外形评定,而后分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经过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和未经术前鼻牙槽骨塑形矫治患儿,术后4~5a鼻外形的美观与对称性平均得分分别为66.62±14.25和66.31±15.08,两者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术前应用鼻牙槽骨塑形矫治纠正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鼻畸形,而未对单侧唇裂鼻畸形形成的解剖学机制进行有效干预,手术后良好的鼻外形无法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18型与涎腺肿瘤病因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型特异性引物PCR法对44例涎腺肿瘤组织标本中31例HPV检测阳性的组织DNA进行HPV分型检测.结果 检出HPV16 E7阳性率为13.64%,HPV18 E7阳性率为47.72%;涎腺肿瘤组织中HPV18 E7阳性率明显高于HPV16 E7阳性率;恶性肿瘤组中HPV16 E7、HPV18 E7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P<0.05).结论 HPV 16型、18型E7基因可能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起作用,其中HPV18感染与涎腺肿瘤的发生可能更密切.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手术及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治疗腮腺恶性肿瘤并保存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腮腺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解剖并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治疗计划、125I组织间植入靶区设计,术中或术后植入放射性粒子125I.定期随诊,观察肿瘤复发情况、面神经功能恢复及放射性损伤.结果 32例患者随访12~44个月,未及肿瘤复发;未见明显放射性损伤症状.术后6个月患者面神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通过术中或术后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面神经受侵的腮腺恶性肿瘤,可以保留受肿瘤侵犯的面神经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7.
富血小板血浆与牙周组织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牙周病变过程中,牙周组织因炎症而破坏,如何重建牙周组织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一即牙周组织再生,是牙周病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牙周炎的修复再生涉及牙龈成纤维细胞(gingival fibroblasts,GF),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PDLF)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这些细胞在牙周组织的修复再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有效重建牙周组织,必须增强这些细胞的生物学活性。生长因子是一群存在于体内的多肽分子,具有多项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88.
目的:检测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和慢性牙周炎患牙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水平,为牙周炎的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指标.方法:选择牙周健康者、慢性龈炎及慢性牙周炎患者3组,治疗前记录牙周各项临床指标,并用金刚牙科探针记录颊侧近远中牙周袋内挥发性硫化物(VSC)水平.结果:3组中慢性牙周炎组牙周袋内VSC水平与牙周健康组牙周袋内VSC水平及慢性龈炎组牙周袋内VSC水平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牙周健康组牙周袋内VSC水平与慢性龈炎组牙周袋内VSC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VSC与临床指标PLI(P<0.01,r=0.593)、PD(P<0.01,r=0.720)、BI(P<0.01,r=0.662) 、AL(P<0.01,r=0.746)均相关.结论:牙周袋内VSC可能是反映牙周组织状况的一项较为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89.
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乳头状瘤病毒 16 /18型在口腔疣状癌中的表达状况 ,探讨其在口腔疣状癌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 8例正常口腔粘膜、13例疣状癌、10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低分化鳞癌组织中HPV16 /18E6蛋白和HPV16 /18DNA的表达。结果 ①疣状癌HPV16 /18E6蛋白及HPV16 /18DNA阳性表达率均为 6 9.2 % (9/13) ,E6蛋白平均染色强度高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 (P <0 .0 5 )。②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V16 /18E6蛋白与原位杂交方法检测HPV16 /18DNA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HPV16 /18型感染是口腔疣状癌的重要致病因子 ,与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低分化鳞状细胞癌组织相比 ,HPV16 /18型感染与疣状癌的关系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0.
牙周维护治疗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定期的预防性干预和患者自我口腔清理,将疾病的复发率降至最低,使治疗后的预后转归稳定保持。菌斑控制是牙周维护治疗阶段的核心内容。文章就牙周维护治疗期间菌斑控制的方法做一介绍,并提出医患合作下的菌斑控制,以期从医患双方角度提高牙周病患者的远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