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45篇
  免费   793篇
  国内免费   695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84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1578篇
口腔科学   99篇
临床医学   1563篇
内科学   758篇
皮肤病学   67篇
神经病学   207篇
特种医学   48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270篇
综合类   3606篇
预防医学   780篇
眼科学   78篇
药学   1085篇
  22篇
中国医学   419篇
肿瘤学   586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406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99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438篇
  2014年   622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862篇
  2011年   926篇
  2010年   795篇
  2009年   831篇
  2008年   969篇
  2007年   811篇
  2006年   687篇
  2005年   768篇
  2004年   587篇
  2003年   492篇
  2002年   361篇
  2001年   295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3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以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为示范,研制一版包含中医四诊信息和西医实验室指标信息的宏微观信息融合的诊断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测评。方法:以文献分析为基础构建条目池,借鉴德尔菲法进行3轮专家问卷,建立第一版量表,然后对第一版量表进行统计学方法筛选,形成第二版量表,并测评其信度、效度。结果:最终制成了包含12个宏观条目、3个微观条目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宏微观信息融合的诊断量表。经检验本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借鉴诊断量表的研究方法所建立的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宏微观信息融合的诊断量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较好的可行性和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2.
戴文祥  曹雅 《当代医学》2021,27(21):4-6
目的 分析医学图像融合技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70例,分别采用CT图像融合技术及MRI图像融合技术,分析患者放射治疗的靶区勾画效果.结果 CT联合MRI融合勾画的肿瘤体积高于CT、MRI勾画的肿瘤体积,CT联合MRI融合勾画的肿瘤靶区占MRI勾画的肿瘤靶区比重,低于占CT勾画的肿瘤靶区比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联合MRI融合勾画的肿瘤靶区比较,CT显示的勾画靶区差异21例,占30.0%;MRI显示的勾画靶区差异17例,占24.2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放射治疗时采用医学图像融合技术,能提高放射靶区勾画效果,确保放射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3.
张宇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51(9):772-774,封三
体医融合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战术手段,医学高校体医融合教育工作决定了“大健康、大卫生”人才的有效供给。当前,医学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体医融合起步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纽带和实验平台。温州医科大学立足健康中国战略,积极探索以体育理论课、公共体育专项课和运动医学俱乐部为载体的体医融合教学实践路径,将体医融合理念全方位融入“五位一体”公共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84.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在pET-DsbA载体中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重组技术,对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基因进行缺失、突变以获得最有利于高水平表达的IGF-Ⅰ cDN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表达,以获得能够高水平表达高活性产物的基因工程菌珠.方法 提取人肝脏组织总RNA,RT-PCR后琼脂糖电泳初步鉴定产物.将cDNA回收、补平后插入克隆质粒KS,酶切鉴定后,对IGF-Ⅰ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采用PCR法从克隆质粒中扩增IGF-Ⅰ片段,亚克隆至pET-DsbA原核表达载体,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IPTG诱导表达,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Western Blot分析目的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DsbA-IGF-Ⅰ,测序结果与预期序列完全一致,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表达出IGF-Ⅰ融合蛋白.结论 IGF-Ⅰ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DE3) PLysS中的表达,对进一步研究IGF-Ⅰ的功能及开发其生物制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目的 克隆人白细胞介素(IL)15全长cDNA,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从人外周血分离的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通过RT—PCR扩增出hIL-15全长cDNA。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通过卡那霉素平板筛选及PCR鉴定,挑出阳性克隆进行扩增,DNA测序正确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扩增后IPTG诱导表达。通过SDS-PAEG及Western-blot方法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结果 成功构建人IL-15表达载体,并表达于大肠杆菌中。SDS—PAEG及Western-blot分析显示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为16.1ku,与理论值相符。结论 获得了hIL-15融合蛋白,为hIL-1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运用“管道疏通法”(dredging pipe method,DPM)行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内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对17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患者施行DPM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条植骨。结果随访3~18个月,平均6.5个月,近期疗效满意。X线、CT复查示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均获植骨融合。结论(1)术前要有足够的影像学测量以设计个体化手术方案。(2)DPM上颈椎椎弓根钉板固定治疗创伤性寰枢椎不稳临床效果良好,置钉准确性和安全性高,是上颈椎后路重建行之有效的内固定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87.
PDCA循环管理在防止新生儿皮肤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颈椎前路手术在临床逐渐开展并得到普及。由于颈椎前路手术的解剖比较复杂,涉及诸多重要的结构,患者多为颈椎病或颈椎外伤,术中、术后常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围手术期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开展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蝶形钢板内固定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8.
目的介绍颈前路多节段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探讨其在治疗多节段退变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1例行前路多节段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的多节段退变(≥2)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Odom’s法和JOA评分对临床结果进行评定,以颈椎X线显示融合区骨小梁的形成,屈伸位融合区无活动作为植骨融合的标准。结果术后随访2月-48月,平均13.5月,有效率为97.10%(234/241),优28.63%(69/241),良54.36%(131/241),可14.11%(34/241),差2.90%(7/241);JOA评分:术前平均8.4分,术后平均14.8分;植骨融合率93.36%(225/241),植骨于10-24周达骨性愈合,平均14周;颈椎生理弯曲接近正常者28.87%(70/241),生理弯曲减弱49.25%(120/241),曲度消失17.26%(42/241),反曲4.52%(9/241)。结论前路环锯法扩大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肯定,并发症少,融合率高,操作简便,费用低,主要问题是颈椎生理曲度的丧失。  相似文献   
89.
目的观察连续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三节段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联合术式(Hybrid术式)的可行性及节段选择标准。方法采用双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术治疗58例连续三节段病变的颈椎病患者。术前、术后进行JOA评分(17分法)和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评定;术后进行Odom标准评定;随访观察椎间盘假体稳定性、假体活动度、cage融合状态及cage位移情况等。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严重术中不良事件,手术时间60~125(88.3±10.5)min;术中出血量10~60(30.3±12.1)ml。58例均获随访,时间6~48(22.2±8.3)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由术前5~10(8.6±1.2)分增至12~17(14.1±1.5)分(P0.01);NDI评分由术前34~42(40.5±2.6)分降至13~20(16.8±3.3)分(P0.01)。Odom评定:优36例,良12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93.1%。人工椎间盘稳定,置换节段活动度为16°~21°(18.2°±5.6°),与术前17°~23°(19.1°±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颈椎整体活动度为26°~41°(33.8°±10.3°),与术前33°~52°(40.3°±1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e植骨全部融合,无cage松动和沉陷。结论连续双节段颈椎间盘置换联合邻近节段cage融合为三节段颈椎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提供了新的术式选择,兼顾了颈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初、中期随访疗效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一期经单一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42例脊柱结核患者,记录后凸角、神经功能及融合率,监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结果手术时间为75~140 min,术中出血量为500~1 00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7~41个月。后凸角度矫正率术后为85.5%,末次随访时为79.8%。21例神经功能障碍者术后情况:2例A级恢复至B级1例、D级1例;5例B级恢复至C级2例、D级1例,2例未恢复;6例C级恢复至D级4例、E级1例,1例未恢复;8例D级恢复至E级6例,2例未恢复。术后3个月ESR为5.0~14.0 mm/1 h、CRP为4.0~9.0 mg/L。随访1年后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一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