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35篇
中国医学   15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评价中医推拿敷贴疗法对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研究影响推拿敷贴治疗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儿科门诊收治迁延性及慢性腹泻患儿82例,运用个体化饮食处方、中医推拿、穴位敷贴治疗,并对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7d的中医证候积分予以评价,将痊愈与好转病例作为有效人群,与无效病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疗程7d结束后,痊愈29例(35.4%),好转46例(56.1%),无效7例(8.5%)。将痊愈及好转的患儿全部归于临床治疗有效的范畴,共75例(91.5%)。患儿病前大便次数、特制奶粉与疗效呈负相关,辅食添加情况与疗效正相关。结论推拿敷贴疗法对小儿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疗效显著,患儿病前大便次数、特制奶粉、辅食添加情况为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82.
长期慢性咳痰可见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或感冒后咳嗽以及肺部占位性病变,临床较为难治。京城著名中医专家李书义主任医师在近50年的临床实践中,对本病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认为本病脾虚为本,咳痰为标,治疗当健脾以固本,祛痰以治标,临床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药风格即药对;李老还认为中药治疗痰证具有很好的疗效。结合验案对此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3.
痞满是临床常见病证,病因纷繁复杂。金宇安教授临证概括痞满为虚、湿、气三因致病,且相兼为患,致中州气机失调,而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脾胃升降失职、中焦气机不利为病机关键。诊病四诊合参,尤重舌脉。治疗时应抓住主要病因,切中要害,强调以脾胃为本,气机通畅为要,并根据虚、湿、气三因辨证论治,调畅气机,理气通滞,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利用掌型中医经络检测仪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经络反应,为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辨证及诊疗提供一种新的客观的中医量化指标。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60例,同时随机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用掌型中医经络检测仪分别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进行能量指数测定。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的自律神经、阴/阳、上/下、体能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络检测仪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脏腑功能状态进行量化分析,获得的数据可以作为辨证依据用于临床辨证分析,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辨证及中医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的中医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究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以期精准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条件DPN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平衡针结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水平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血浆黏度(PSV)、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并比较;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丙二醇(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变化并比较;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白细胞(WBC)、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酐(Cr)、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变化并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FBG、2 h PBG、Hb 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FBG、2 h PBG、Hb A1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后神经MCV、SC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均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CRP、ET-1、MDA、SO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CRP、ET-1、MDA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SOD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CRP、ET-1、MDA显著低于对照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2组HSV、LSV、PSV、HCT、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以上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前、治疗后在WBC、ALT、Cr、Hb、PLT上比较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平衡针联合柴胡疏肝散能改善DPN患者血液流变学,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糖,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柔肝熄风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缺血性中风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柔肝熄风汤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温针灸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肢体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血浆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柔肝熄风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肢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7.
男女双方同居1年以上,性生活正常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能受孕但因多种原因导致流产者称为不育症。不孕不育症是临床常见病,将排卵障碍性不孕、输卵管性不孕、盆腔生殖器官炎症性不孕、免疫性不孕不育、子宫性不孕不育5种类型的中、西医病因病机及实际临床中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并举3例典型病案进行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88.
王欢 《河北中医》2001,23(10):796-798
干燥综合征 (Sjogren’ssyndrome,SS)是一种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主要特征为累及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 ,出现淋巴细胞浸润 ,并可出现系统性的损害 ,一些临床特征可与其他结缔组织病重叠。在风湿性疾病中患病率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 ,在国外老年人中为 2 % ,在国内人群为 0 .77% [1 ] 。 70年代末 ,我国学者开始认识并研究SS。SS症状繁多 ,以口、眼或其他黏膜干燥为多见。现代医学虽然从免疫学、遗传学等方面对SS做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但因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临床治疗效果欠佳。现在中医传统著述中 ,没有与…  相似文献   
89.
赵学勤 《北京中医》2002,21(3):186-186
用自拟牛黄羚珠丹治疗痰热上壅型二级高血压病53例,临床效果较好,现简述如下。 1 一般资料 53例患者均来自门诊,时间自2000年5月~2001年8月。男性30例,女性23例;年龄最大者67岁,最小者38岁;病史最短者2年,最长2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诊断分级标准,即二级高血压≥160~179/100~109mm Hg。中医辨证属痰热上壅型。……  相似文献   
90.
张树新 《北京中医》2008,(4):284-28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椎病性眩晕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颈后五针组穴加红外线治疗仪局部照射,对照组采用毫针颈后五针组穴加红外线治疗仪局部照射。结果观察组32人,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28人,总有效率为85.7%,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疗效好,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