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903篇
  免费   2875篇
  国内免费   3218篇
耳鼻咽喉   408篇
儿科学   236篇
妇产科学   409篇
基础医学   3593篇
口腔科学   2135篇
临床医学   8273篇
内科学   2095篇
皮肤病学   210篇
神经病学   2033篇
特种医学   16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1篇
外科学   2890篇
综合类   10087篇
预防医学   3768篇
眼科学   378篇
药学   4523篇
  40篇
中国医学   3605篇
肿瘤学   620篇
  2024年   315篇
  2023年   1045篇
  2022年   1073篇
  2021年   1310篇
  2020年   1322篇
  2019年   1318篇
  2018年   640篇
  2017年   984篇
  2016年   1136篇
  2015年   1368篇
  2014年   2046篇
  2013年   1972篇
  2012年   2825篇
  2011年   3252篇
  2010年   2402篇
  2009年   2285篇
  2008年   3142篇
  2007年   2543篇
  2006年   2232篇
  2005年   2475篇
  2004年   1930篇
  2003年   1749篇
  2002年   1314篇
  2001年   1087篇
  2000年   850篇
  1999年   695篇
  1998年   580篇
  1997年   578篇
  1996年   516篇
  1995年   411篇
  1994年   372篇
  1993年   231篇
  1992年   220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20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梁士锋  曹忠耀  王进 《四川中医》2020,38(8):176-179
目的:观察电项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对脑损伤患者脑血流速度及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闭合性脑损伤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并加以脑电仿生电刺激;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电项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血流速度、神经电生理指标。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0.00%,高于对照组的5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明显加快,但观察组加快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电图Ⅰ级比例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电项针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辅助治疗较单独使用脑电仿生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脑损伤患者疗效,增加脑血流速度、改善脑电图情况。  相似文献   
82.
郭学锋 《新中医》2020,52(23):98-101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变化、简明精神状态量表 (MMSE) 评分及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接受骨科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 64 例随机分为 2 组,对照组 32 例予以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32 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医穴位电刺激。监测 2 组体温变化情况,比较 2 组 MMSE 评分以及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记录 2 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 组切皮后 30 min 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2 组切皮后 90 min 体温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切皮后 30 min(P<0.05);研究组切皮后 30 min、90 min 体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 MMSE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与同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 MMSE 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除血浆黏度之外,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等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干预后,研究组上述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穴位电刺激结合腰硬联合麻醉,可有效控制老年骨科下肢手术患者体温下降速度,减少患者苏醒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及血液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83.
焦阳 《浙江预防医学》2020,31(3):236-74
【目的】 解读新冠肺炎事件中我国科技期刊的抗疫责任、危机应对措施及响应特征,为保障新冠肺炎知识的有效传播,增强科技期刊的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分析疫情危机中我国科技期刊采取的措施和新冠肺炎文献的刊载数据,研究科技期刊的应急响应机制。【结果】 疫情发生后,科技期刊主要从约稿、审稿和宣传3个方面采取应急响应措施。截至2020年2月27日,共有150种科技期刊以网络首发的形式刊载新冠肺炎文献604篇,涵盖6个研究方向,最高文献下载量达20587次。【结论】 新冠肺炎事件中,我国科技期刊应积极承担起传播相关科学知识的责任,主动作为,发挥出重要的抗疫作用,同时也需要编辑人员进一步加强把关意识,恪守职业道德,提升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84.
85.
86.
目的:探索易产生艾烟刺激反应的针灸师人群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艾烟安全性防护提供进一步指导;进一步验证网络调查的可行性。方法:自制艾烟机体反应调查问卷,对临床长期从事艾灸工作的针灸医师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针灸师易产生刺激反应的因素,获取对艾烟刺激敏感针灸师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获取733例有效数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慢性呼吸疾病史是接触艾烟后产生咳嗽、喉中有痰、气喘、呼吸困难、短气、鼻干刺激反应的影响因素(P<0.05,P<0.01);女性发生咳嗽、流泪、鼻干刺激反应的风险性高于男性(P<0.05,P<0.01);吸烟者发生眼干、眼痛的风险性高于不吸烟者(P<0.05);二手香烟暴露者发生短气的风险性高于非二手烟暴露者(P<0.05)。指数趋势线分析表明,网络调查和面对面调查所反映的机体刺激反应结果基本一致。结论:针灸师长期接触艾烟后产生机体刺激反应与慢性呼吸疾病史、女性、吸烟或二手香烟暴露有关,应对这类人群予以重点关注。网络问卷调查可用于艾烟安全性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7.
目的盆底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以物理疗法为主,多采取盆底肌锻炼,但效果并不理想;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有利于改善盆底功能障碍。本研究探索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对妇女产后盆底功能康复影响。方法选取2016-10-03-2018-10-20于南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分娩且产后6周诊断为盆底功能障碍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的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盆底肌锻炼康复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两种盆底肌肌力变化、盆底肌D_(max)和盆底肌持续收缩60s的H值。结果观察组盆腔脏器脱垂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6.67%,χ~2=8.291,P=0.004。观察组尿失禁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χ~2=11.582,P<0.001。治疗后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为(4.13±1.15)级,高于对照组的(2.83±1.06)级,t=6.438,P<0.001;Ⅱ类肌纤维肌力为(3.57±1.52)级,高于对照组的(2.55±0.62)级,t=4.813,P<0.001。治疗后观察组D_(max)为(25.12±3.21)μV,高于对照组的(18.02±2.11)μV,t=14.317,P<0.001;观察组H值为(17.24±2.49)μV,高于对照组的(13.87±3.14)μV,t=6.514,P<0.001。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配合盆底肌锻炼可提高盆底肌纤维肌力,有效改善妇女产后盆腔脏器脱垂和尿失禁情况,有助于盆底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8.
随着急重症医学水平的进步,创伤性颅脑损伤救治后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救治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给临床治疗、康复护理及家属均带来困难,其促醒治疗仍是目前神经康复科亟需解决的难题。而随着科学及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将神经调控技术应用于意识障碍的促醒治疗中,其中尤以无创神经调控治疗的发展最为迅速。本文就颅脑损伤后意识障碍患者的无创神经调控治疗方法及可能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同时归纳康复促醒治疗和疗效评估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促进康复促醒治疗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8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0):66-69+73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子宫全切或子宫次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功能训练,观察组实施低频电刺激治疗及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PFDI-20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时间、残余尿、盆底电生理功能。结果(1)治疗后,两组PFDI-20评分较治疗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FDI-20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均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尿时间短于治疗前,残余尿量少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排尿时间更短,残余尿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可显著改善盆底电生理功能,改善排尿情况,改善症状。  相似文献   
90.
目的由于多通道经颅磁刺激中帽型线圈阵列结构的复杂性,很难确定激励线圈的数量,以使其产生的电场满足要求,本文基于真实的头模型分析了帽型线圈阵列中3种不同数量的线圈单元对头模型内电场分布的影响。方法首先基于真实的MRI数据建立头模型,然后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获得了线圈数量分别为2、4和6的线圈单元在真实头模型中的电场分布,最后对感应电场的衰减度、电场强度和聚焦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线圈和6线圈单元的电场衰减度相似,都小于2线圈单元;相较于2线圈,4线圈单元的电场强度增加幅度较大,6线圈与4线圈单元电场强度的增益相似;线圈数量的增加会使电场聚焦点下移,更偏向于深层聚焦。结论在帽型多通道经颅磁刺激临床应用中,可为满足具体刺激要求的激励线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