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24篇
  免费   1052篇
  国内免费   488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394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2465篇
内科学   3431篇
皮肤病学   90篇
神经病学   414篇
特种医学   35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8篇
外科学   448篇
综合类   6684篇
预防医学   1644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7819篇
  81篇
中国医学   1234篇
肿瘤学   226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343篇
  2021年   567篇
  2020年   741篇
  2019年   877篇
  2018年   439篇
  2017年   1010篇
  2016年   1029篇
  2015年   1206篇
  2014年   1971篇
  2013年   1813篇
  2012年   1956篇
  2011年   1908篇
  2010年   1563篇
  2009年   1425篇
  2008年   1499篇
  2007年   1355篇
  2006年   1216篇
  2005年   1191篇
  2004年   817篇
  2003年   774篇
  2002年   434篇
  2001年   320篇
  2000年   207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观察铂类药物在实体瘤儿童化疗过程中对听力的影响,考察铂类化疗药导致听力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在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进行化疗的实体瘤儿童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化疗过程中均使用铂类化疗药,分别在第1、3、6次化疗前进行规范听力学检查,包括纯音测听、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听性脑干反应。结果共纳入0.2-12.5岁实体瘤患儿47名,共计94耳,进行化疗的平均次数为5.4次(3-10次)。ABR检查中以任意一耳听阈大于30d B n HL为听力损伤,第6疗程听力异常发生率为6.4%(6/94),与基线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6疗程ABR阈值与基线水平相比,ABR阈值明显升高,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PTA检查中第6疗程6k Hz、8k Hz测听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相应阈值明显提高;DOPAE提示第6疗程6k Hz、8k Hz,通过率明显下降,与基线水平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中年龄是铂类药物耳毒性的危险因素,(p<0.05,OR值=0.912),提示年龄越小铂类药物的耳毒性越易显现。结论铂类药物用于儿童实体肿瘤化疗可引起听力损伤,在高频部分(6-8 k Hz)尤为显著。DOPAE、纯音测听及ABR可作为监测、评价铂类药物耳毒性的重要指标。儿童年龄越低则铂类药物引起听力损伤的危险越大,低龄儿童使用铂类药物时更需加强听力监测。  相似文献   
82.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引起的妇科常见疾病,由于孕期或经期阴道内环境变化,较适宜滴虫生存从而造成育龄妇女感染率较高。目前硝基咪唑类药物是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主要药物,为对比分析不同种类硝基咪唑类药物的临床疗效,本研究对249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进行不同药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249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年龄18~60岁,病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至2015年8月该院收治的STEMI患者71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每晚给予10 mg瑞舒伐他汀,对照组患者每晚给予40 mg辛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的血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摄取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CRP、TNF-α及IL-6水平、IMT及~(99m)Tc-MIBI摄取分数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PCI STEMI患者瑞舒伐他汀能够显著改善机体炎症反应,降低颈动脉IMT厚度,改善存活心肌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对比剂诱导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于本院肾内科住院的AKI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治疗,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40 mg阿托伐他汀组与20 mg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5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肾功能指标、手术前后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及AKI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尿素氮及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两组患者血肌酐(Scr)水平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NGAL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小时、48小时40 mg阿托伐他汀组患者NGAL水平较20 mg阿托伐他汀组明显降低(P<0.05);40 mg阿托伐他汀组4例(8.0%)患者发生AKI,20 mg阿托伐他汀组10例(20.0%)患者发生AKI,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0020,P=0.0143)。结论 PCI术前应用40 mg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AKI的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5.
86.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的机制众多,以调脂代谢降低炎症反应为基础较多。本文将近几年他啶类、贝特类、烟酸类以及中药等调脂药物
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观察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采用尿激酶结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胸痛改善时间、ST段回落值差异比较无统计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心率再通时间及酶峰发生时间均较观察组长,甘油三酰(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较观察组高;总胆固醇(TC)指标则低于观察组;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较观察组的7.55%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尿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指标以及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江油市中医医院收治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组常规口服阿司匹林100 mg/d,在此基础上,各组均每日口服1次阿托伐他汀,A组10 mg/d,B组20 mg/d,C组40 mg/d。比较各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与厚度变化以及脑血流指标。结果 B、C两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0.50±0.14)mm2比(0.64±0.21)mm2、(0.40±0.11)mm2比(0.65±0.19)mm2]、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1.41±0.16)mm比(1.63±0.33)mm、(1.23±0.12)mm比(1.62±0.33)mm]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C组斑块面积与IMT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C组平均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外周阻力与脑血管床特性阻抗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组间脑循环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三组间红细胞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有效缩小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降低脑卒中风险,而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与脑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可能与阿托伐他汀的剂量无关。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70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实施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低,持续时间较短(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与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炎性指标及血脂指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