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47篇
  免费   971篇
  国内免费   263篇
耳鼻咽喉   57篇
儿科学   352篇
妇产科学   128篇
基础医学   1675篇
口腔科学   203篇
临床医学   986篇
内科学   1273篇
皮肤病学   91篇
神经病学   720篇
特种医学   136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62篇
综合类   1183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435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932篇
  1篇
中国医学   217篇
肿瘤学   431篇
  2023年   93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259篇
  2019年   288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80篇
  2015年   284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36篇
  2012年   466篇
  2011年   525篇
  2010年   453篇
  2009年   464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77篇
  2005年   306篇
  2004年   301篇
  2003年   626篇
  2002年   629篇
  2001年   560篇
  2000年   338篇
  1999年   280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19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87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55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79篇
  1980年   51篇
  1979年   56篇
  1978年   41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20篇
  1975年   13篇
  1974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CT灌注成像在星形细胞瘤术后随访检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星形细胞瘤术后CT灌注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星形细胞瘤部分切除术后19例,放射治疗前后常规CT及CT灌注检查;星形细胞瘤全切术后26例,CT灌注随访检查.结果残留肿瘤放疗后,低级星形细胞瘤仅PS值下降;高级星形细胞瘤的CBF、CBV和PS均下降 (P<0.05). 星形细胞瘤全切后,手术区与正常脑白质的CBF、CBV和PS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T灌注成像可监控残留星形细胞瘤放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63例冠状动脉(其中冠状动脉内放置带膜支架4例,冠状动脉搭桥7例)行多层螺旋CT检查,回顾性重建心电门控轴位图像,并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血管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二维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MIP)、容积重建(VR)等后处理方法,对图像质量及冠状动脉疾病影像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显示优良率81.2%,能发现管壁钙化、狭窄等。质量差的图像主要表现有冠状动脉运动伪影、管腔显影不良等。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能为临床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和随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一次和反复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大脑ATP受体P2X之三个亚型P2X2、P2X4和P2X6的时相性变化特点。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8只,分为一次力竭游泳运动组和反复力竭游泳运动组及安静对照组,反复力竭组大鼠每日负重3%体重进行力竭游泳运动,共训练2周。运动组分别于力竭运动后即刻、4小时、12小时和24小时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力竭运动后大鼠P2X2、P2X4和P2X6受体亚型mRNA水平。结果:(1)反复力竭运动后12小时组P2X2相对表达率达到峰值,与反复力竭其它各组及安静对照组、一次力竭12小时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2)一次力竭即刻组P2X4相对表达率与安静对照组、4小时组、12小时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1)。(3)反复力竭运动后12小时组P2X6相对表达率达到峰值。结论:3种受体亚型在一次力竭运动和反复力竭运动后12小时出现峰值或峰值趋势,提示在力竭运动后12小时,这3种P2X受体亚型所参与的中枢神经生理生化活动在此时可能会达到一个活跃期。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提高对老年人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特点的认识。方法 分析24例65岁以上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CT表现。结果 本组24例中门诊就医20例,急诊4例(短时内两次就诊2例);CT表现等密度血肿12例、低密度血肿8例、混合密度血肿4例;所有病例中脑室受压变形8例,中线结构移位5例,其中3例低密度血肿CT表现类似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塞灶。结论 必须重视老年人群中头颅外伤不明确的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CT诊断。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探讨T在阻塞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与限度。方法 笔者回顾性分析了50例已确定病因的阻塞性黄疸患者的CT表现,根据解剖位置将阻塞部位分为胆总管近段、中段、远段。结果 CT对确定阻塞性部位的准确率为100%,阻塞原因的准确率为90%。结论 笔者认为CT是诊断阻塞性黄疸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7.
目的:挖掘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提高其术前影像诊断准确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诊断的ChRCC患者7例,男例3例,女4例,年龄48~70岁,平均55.1岁。术前均行4层或16层螺旋CT平扫、增强皮质期和实质期动态扫描。回顾性分析肿瘤大小、形态、密度、强化程度等CT征象,其中以肿瘤的相对强化程度评价肿瘤强化表现。结果:肿瘤轴位长径14.8~89.9mm,平均50.0mm,边界均清楚、光整。平扫等密度或略高密度,密度均匀5例,不均匀2例。不均匀2例中,1例为体积最大者,边缘少许小钙化,内见坏死囊变区及条片状瘢痕,另1例内见星状瘢痕。增强扫描皮质期及实质期病灶轻度强化6例,明显强化1例,均匀强化5例,不均匀2例。增强皮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544,增强实质期病灶/肾皮质密度比值平均为0.494。结论:ChRCC瘤体密度较均匀,轻度强化,瘤内钙化、出血及坏死囊变者少,CT对其诊断可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上绞窄性肠梗阻的征象,提高对绞窄性肠梗阻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64例手术证实的绞窄性肠梗阻病例纳入研究,男43例,女21例,年龄23~72岁,平均42岁.采用单排螺旋CT进行全腹部扫描,对比剂以2~3ml/s速度注射,注射后60s扫描,层厚10mm.参照术中所见,回顾性分析上述CT资料,包括:①间接征象:肠腔扩张积液,肠壁增厚及肠壁密度改变(靶征),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漩涡征),肠壁间、肠系膜间及门静脉积气,腹水;②直接征象: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结果:正确诊断54例,正确率82.8%.CT显示肠腔扩张积液47例(73%),其中6例积液呈高密度提示肠腔内积血(9.3%);肠壁水肿增厚19例(29.6%),其中11例增强后肠壁密度不匀,呈“靶征”(17%),8例肌壁未见强化(12.5%);肠系膜脂肪水肿及渗出(缆绳征)43例(67%),肠系膜血管增粗并肠系膜扭曲呈“漩涡”状9例(14%),肠壁间积气、肠系膜积气各1例,门静脉积气2例,腹水31例(48.4%).肠系膜上动脉或上静脉充盈缺损3例.结论:绞窄性肠梗阻CT表现有一定特征,可做出提示性诊断.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应用Habib 4X双极射频设备辅助腹腔镜切肝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我院31例腹腔镜Habib 4X射频辅助肝切除病例的手术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例完成腹腔镜下手术,1例中转开腹.其中左肝外叶切除12例,左半肝切除1例,第Ⅴ或第Ⅵ肝段切除9例,Ⅴ、Ⅵ肝段联合切除2例,肝楔形切除6例.联合胆囊切除2例.切肝时间10~68 min,中位切肝时间24 min;出血量8~370ml,平均(145±75)ml.术后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经护肝治疗3~5 d恢复正常.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8±2.6(3~12)d.无术后出血、胆漏及感染并发症.结论 对于Ⅱ、Ⅲ、Ⅳa、Ⅴ、Ⅵ肝段病灶的腹腔镜肝切除,应用Habib 4X射频凝固断肝技术,无需肝门解剖和血流阻断,可提高切肝速度,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肝功能异常程度,降低肝癌病灶切缘局部复发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估腰椎定量悦栽与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诊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 连续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8月期间于北京积水潭医院干部科住院的老年男性患者,共59例,年 龄54耀92岁。本组病例均行腰椎正位和髋关节DXA及腰椎QCT检查,且两项检查间隔时间不超过 1个月。结果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 )DXA -2. 5SD和国际临床骨密度学会(ISCD )腰椎QCT < 80 mg/cm3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DXA诊断本组病例腰椎、髋关节及腰椎或髋关节任一部位骨质疏松 的检出率分别为0%_、. 5豫和8. 5豫。腰椎QCT诊断本组病例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为35. 6豫。其中腰 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腰椎正位DXA未诊断者21例,占35. 6豫,其中3例CT显示有骨质疏松性 椎体骨折;腰椎QCT诊断为骨质疏松而髋关节DXA或任一部位DXA未诊断者均为16例,占 27. 1豫。结论 腰椎QCT比髋关节DXA及腰椎正位DXA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诊断更敏感。腰 椎QCT骨密度测量对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