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6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5篇
  1篇
中国医学   109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0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探讨舒郁胶囊联合尼麦角林对血管性抑郁(VD)大鼠的作用及脑单胺类递质受体和载脂蛋白E4(ApoE4)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氟西汀组、舒郁胶囊组、尼麦角林组、舒郁胶囊+尼麦角林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高脂饲养及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制作VD大鼠模型。各组大鼠给予相应的药物或蒸馏水灌胃21 d。各组大鼠于治疗前、后进行敞箱试验、糖水偏嗜试验。大鼠海马5-羟色胺1A受体(5-HT1AR)、多巴胺D2受体(D2DR)、肾上腺素α2A受体(α2AAR)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poE4的表达水平用ELISA法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VD大鼠治疗前敞箱试验的得分、糖水偏嗜度显著减低(均P0.01);而治疗后各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0.01),且各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大鼠海马5-HT1AR、D2DR、α2AAR、ApoE4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各治疗组大鼠这些指标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均P0.01),且各治疗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郁胶囊联合尼麦角林对VD大鼠有治疗作用,并使大鼠脑5-HT1AR、D2DR、α2AAR和ApoE4的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丹参茎叶总酚酸及其主要效应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组分单独或混合使用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以期为丹参茎叶酚酸类成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小鼠自由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7 d建立UC模型,再连续灌胃给药7 d,给药期间记录小鼠体重变化及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实验结束后,取结肠分别进行长度测量,HE染色,ELISA法测TNF-α、IL-6和IL-4含量,实时荧光PCR测IL-6、COX2和IL-17A mRNA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结肠明显短缩,结肠组织TNF-α、IL-6和IL-4水平及IL-6、COX2和IL-17A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丹参茎叶总酚酸及其主要效应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单独或混合给药干预后上述指标得到改善。结论丹参茎叶总酚酸及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单独或混合给药均能够改善UC模型小鼠肠道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为丹参茎叶抗UC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甘温除热法是重要的中医治法,是热因热用的反治法,即运用性味甘温的方药治疗脾胃阳虚、水火气机升降失调或气虚、阳虚等所致的阳损及阴,出现发热表现的一种治疗方法.甘温除热法源于《黄帝内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成熟于《脾胃论》.甘温除热法为后世的内伤发热治疗提供了广阔思路,在此基础之上推衍出补脾胃清湿热法、益中气除余热法、健脾清肝治疗脾虚肝郁之热证法等,使发热的病机理论更趋完善与实用.  相似文献   
84.
对黄疸辨治内容,更多是对黄疸病因辨证诊断和治法方药的阐述,本文则重点从病位、临床拓展应用方面进行发挥,加深和拓展黄疸治疗的理法方药应用,从而为临床治疗黄疸及其他杂病提供方法和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85.
环磷酰胺诱发的染色体损伤与P53基因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P)对染色体损伤与P53基因表达间的关系。 方法:以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环磷酰胺对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以微核(MN)及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为指标,进行致突变研究。 结果:环磷酰胺用药组突变型P53基因表达率为30.81 %,微核率为8 ‰,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为9.21±1.08,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环磷酰胺的致突变作用可能与影响P53的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 观察Reg Ⅳ基因对5-FU干预结直肠癌LoVo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RegⅣ并转染LoVo细胞,RT-PCR和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Reg Ⅳ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终浓度80 μmol/L的5-FU干预细胞48 h后,MTT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平板克隆实验观察细胞的克隆形成能力.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LoVo细胞不表达Reg Ⅳ基因,转染后的LoVo/RegⅣ细胞高表达RegⅣ.5-FU干预后,未转染组(LoVo)和空转质粒组(LoVo/空载)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能力较RegⅣ转染组(LoVo/RegⅣ)明显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较RegⅣ转染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RegⅣ基因表达可能降低5-FU抑制LoVo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克隆形成能力,并能抑制5-FU诱导LoVo细胞凋亡的作用.Reg Ⅳ基因可能是患者对5-FU化疗产生抗药性的标志及导致临床化疗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7.
唐敏  耿笑  于雷  朱婵  杨雁  王长明  于光  唐宗湘 《解剖学报》2016,47(5):583-590
目的观察小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痒觉特异性Mrgpr A3+神经元的分布特征。方法采用遗传学方法将Mrgpr A3+神经元特异性标记强化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td Tomato;选取3只纯合Mrgpra3EGFP-Cre;ROSA26td Tomato成年转基因小鼠,分离皮肤和背根神经节组织;采用激光扫描共焦成像技术观察Mrgpr A3+神经元的外周神经纤维在小鼠躯体皮肤的投射分布特征;采用双光子成像技术观察Mrgpr A3+神经元在整体背根神经节中的三维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脸颊、背部和脚掌皮肤的Mrgpr A3+神经纤维分布密集,粗且长,分布广泛;颈部和腹部皮肤的Mrgpr A3+神经纤维分布稀疏,短且小,呈散点状分布;Mrgpr A3+神经纤维在皮肤的有毛和无毛区域都有投射分布,且不同部位分布特点不同;几乎所有的Mrgpr A3+神经元都为小直径感觉神经元,且在颈、胸、腰、尾段背根神经节中均有分布;颈段、胸段、腰段和尾段的Z轴成像深度分别为350μm、250μm、400μm和200μm;躯体不同部位背根神经节中的Mrgpr A3+神经元的三维空间分布在不同节段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小鼠躯体不同部位皮肤的Mrgpr A3+神经纤维的分布特征和整体背根神经节中Mrgpr A3+神经元的三维空间分布特征都存在较大差异,痒觉神经元和末梢分布的差异可能是不同区域存在痒觉生理反应差异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观察京大戟提取物pekinenin D对肝癌SMMC-7721细胞体外生长的抑制作用,初步探讨其诱导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分析不同剂量的pekinenin D对体外培养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对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T-PCR检测pekinenin D对PI3K/AKT/m TOR mRNA的影响;应用生物膜干涉技术(BLI)分析pekinenin D与PI3K启动子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3.988ug/ml的pekinenin D可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过半,并且呈剂量依赖性。Annexin V/PI双染法结果显示,随着pekinenin D剂量的增加,SMMC-7721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TUNEL法检测结果表明,0.249、0.997、3.988 ug/ml的pekinenin D作用于SMMC-7721细胞后均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凋亡指数(AI)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明显增加。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0.249、0.997、3.988 ug/ml的pekinenin D均可使细胞被阻滞于S期,RT-PCR显示pekinenin D显著下调SMMC-7721细胞中PI3K,AKT,m TOR的mRNA表达量。采用BLI技术分析发现pekinenin D与PI3K的启动子存在一定亲和力。结论:pekinenin D具有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显著下调SMMC-7721细胞中PI3K,AKT,m TOR的mRNA表达,其机制可能是与PI3K的启动子相结合从而抑制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茜草饮片生熟异用的临床现状。方法:收集2011年江苏境内8家中医院全年门诊含茜草的首诊处方共3 639张,对处方相关信息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含茜草处方主要来源于妇科、肾内科、肿瘤科、皮肤科、呼吸科,多用于治疗月经病、慢性肾脏疾病、乳腺癌、过敏性紫癜、肺癌、大肠癌、胃癌、肝癌及其他。所治证型多兼杂血热、血瘀、血热夹瘀。且茜草在理血方中生熟异用的功效取向并无根本差异。结论:江苏地区茜草入药以生品居多,生茜草本身具有活血和止血双向调节功效,临床应用不必机械地遵循"生用活血、炒炭止血"的说法。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2O2)损伤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的保护作用,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六味地黄汤药物煎剂浓缩为生药2g/ml,以人临床用量×动物等效剂量比值×血清稀释度为参考浓度给家兔灌胃(35g/kg),每天2次,连续3天,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末次给药后1 h(灌药前禁食不禁水12 h)颈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本实验采用400μmol/L H2O2复制HUVECs损伤模型,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分为3个剂量干预组(体积分数为5%、10%、20%),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内超微结构的改变,PI单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检测细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改变。结果:体积分数5%、10%、20%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均能促进H2O2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电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均显示体积分数为5%、10%、20%的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可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激光共聚焦结果提示六味地黄汤抑制H2O2所致的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降低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实现的。结论 :六味地黄汤含药血清可以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改变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