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126篇
综合类   198篇
预防医学   7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55篇
  4篇
中国医学   14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71.
周广超  张栋华  陈武  孙超 《口腔医学》2013,(12):810-812,841
目的评价锥形束CT(CBCT)对牙根纵裂(VRF)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1例患者的67颗临床检查怀疑为VRF的患牙拍摄根尖X线片和CBCT,然后对所有患牙进行根尖切除、牙周翻瓣或拔除等外科手术,以确诊VRF是否存在。将根尖X线片和CBCT影像对VRF的诊断结果与外科手术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外科手术证实62颗患牙VRF明确存在。CBCT诊断VRF的阳性检出率、灵敏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3.6%、90.3%和91.0%,而根尖X线片为31.3%、33.9%和38.8%(P<0.01)。CBCT诊断颊舌向和近远中向VRF的灵敏度分别为93.2%和62.5%,高于根尖X线牙片的69.6%和12.8%(P<0.05)。结论 CBCT比根尖X线片更准确地诊断VRF。  相似文献   
772.
773.
周芳  蔡威  李旭成  张栋  周勇  张彩蝶 《中医学报》2020,35(7):1362-136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应归为肺系疫病中"湿毒疫"范畴。疫戾毒邪是COVID-19发病的主要原因,"湿邪"为发病的外在条件,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因素。疫戾毒邪与六淫邪气挟杂形成湿毒邪气以致病,湿毒之邪致病初起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尚无明显气血阴阳、寒热虚实之分。初期,湿毒困表,营卫失调,病位在表在卫气分;病至中后期,邪毒壅肺,肺失宣降,肾不纳气,湿毒困脾,脾失健运,病位在肺、脾、肾三脏。若遇素有伏邪,正气本虚,则易邪毒内陷,变生厥脱,并容易导致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蓄积,病入营血分。对于COVID-19的防治,始终强调早期中医药干预,防止病情向危重症转化。宣清和化方主要用于COVID-19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中的轻型、普通型发热患者,临床疗效评价主要从患者体温降低、咳嗽症状缓解、乏力症状减轻、胃肠道症状改善、病程缩短等几个方面综合评价。全方采用"宣透达表法""清热解毒法""表里和解法""辟秽化浊法"四法联用,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使表里双解,患者病程缩短、发热及胃肠道症状明显改善,可有效预防患者向重型及危重型发展。  相似文献   
774.
目的 探讨GSTT1、GSTP1基因多态性与宁夏回族贲门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收集110例贲门癌患者和220例健康个体为对照,以PCR技术检测GSTT1基因缺失,PCR-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检测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结果 GSTT1(-)基因型和GSTP1基因的GG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携带GSTT1(-)、GSTP1* GG基因型的个体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GSTT1(-)基因型及GSTP1*GG基因型是宁夏回族贲门癌发生的危险因素.GSTT1及GSTP1基因105位密码子基因多态在宁夏回族贲门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协同效应,对贲门癌的发病可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5.
目的:总结和探讨2005年以来下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经验体会。方法:对168例下颌骨骨折病人采用钛板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1、3、6个月随访,检查面部形态、咬合关系、张口度、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牙齿情况、面神经功能情况。结果:168例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后面部形态良好,咬合关系恢复正常,164例达到解剖复位,有3例感染,5例出现面神经暂时性损伤,4例出现暂时性咬合轻微错乱,置钛板区牙齿无异常,下牙槽神经无功能障碍。术后1、3、6个月X光片检查骨折线对位及骨痂生长良好。无钛板、钛钉断裂及松脱的情况发生。结论:下颌骨骨折多因交通事故所致,以男性居多,多发于下颌骨颏部,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76.
胼胝体; 认知障碍; 语言障碍; 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  相似文献   
777.
目的:探讨β-catenin与NF-κB信号通路在不同程度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SPF级雄性大鼠48只,体重(200±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造模组(32只)、假手术组(8只)和对照组(8只)。造模组采用Hulth法建立KOA模型大鼠,并分别于造模后第2、4、8、12周取材处死8只,模拟轻度、早期、中度、重度KOA模型大鼠;假手术组仅切开膝关节囊后缝合排除手术因素干扰;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观察各组大鼠动物行为、滑膜增生与软骨退变情况,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各组大鼠滑膜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及β-catenin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KOA大鼠模型,取材过程中可见滑膜增生在轻度、早期KOA模型中表现明显,之后逐渐减少;而软骨退变在中度、重度KOA模型中表达明显,并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PCR结果显示造模后4周组8.57±0.46、8周组4.23±0.09β-catenin水平高于对照组1.18±0.22 (P0.05);2周组12.04±4.02、4周组8.54±2.13 TLR-2水平高于对照组0.88±0.15 (P0.05);TLR-4则在2周组5.04±0.93、4周组3.29±0.58及8周组1.63±0.12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1.12±0.11(P0.05),NF-κB在2周组10.15±2.04、4周组15.97±4.17、8周组7.69±1.48及12周组6.70±1.58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1.26±0.27(P0.05);IL-1β在4周组2.79±0.25、8周组2.46±0.32中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00(P0.05)。结论:在RNA表达层面,β-catenin与NF-κB信号通路均参与了大鼠KOA模型的滑膜炎症反应,两者在其下游炎性因子IL-1β的表达及KOA退变中可能共同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78.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膀胱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与TRAIL联合对膀胱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白藜芦醇或/和TRAIL对膀胱癌细胞5637和T24体外生长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测定白藜芦醇和/或TRAIL对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白藜芦醇对死亡受体(DR)4、5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MTT证实白藜芦醇可抑制膀胱癌细胞体外生长能力,且呈剂量与时间依赖性。单独应用TRAIL未能抑制膀胱癌细胞的生长,但与白藜芦醇联合应用时可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速度。白藜芦醇能够诱导膀胱癌细胞发生凋亡,而TRAIL则不能诱导细胞凋亡,但联合应用白藜芦醇和TRAIL可诱导膀胱癌细胞发生显著的凋亡。此外,在白藜芦醇或联合应用白藜芦醇与TRAIL可诱导肿瘤细胞丢失线粒体膜电位(ΔΨm),而单独应用TRAIL则未能诱导线粒体膜电位的丢失。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可上调DR4和DR5的表达,并下调Bcl-2与survivin的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抑制膀胱癌5637和T24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此外,白藜芦醇可以提高膀胱癌细胞对TRAIL诱导的细胞凋亡作用。单独应用白藜芦醇或与TRAIL联合应用可能成为临床膀胱癌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779.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对高脂血症(hyperlipemia,HL)并发缺血再灌注大鼠干预后的心肌细胞膜组分的保护作用,并探究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高脂模型后,再施以吡格列酮干预,4周后各组行心肌缺血再灌注。术后低温高速离心法制备心肌细胞膜,检测胆固醇(C)、磷脂(phospholipid,PL)及C/P比值、磷脂酶A2(PLA2)活性及钠钾、镁、钙ATPase活性的变化。结果 14周末,与对照组比较,高脂模型组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8周末,高脂模型+吡格列酮组大鼠血清中TG、TC含量较高脂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和P0.05)。2高脂模型组心肌细胞膜磷脂含量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而高脂模型+吡格列酮组比高脂模型组含量升高(P0.05)。3高脂模型组C/P比值分别与对照组、高脂模型+吡格列酮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4高脂模型组和高脂模型+吡格列酮组心肌细胞膜PLA2活性比对照组升高(P0.05)。5高脂模型组钠钾ATPase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脂模型组镁ATPase活性低于对照组(P0.05),而高脂模型+吡格列酮组镁ATPase活性高于高脂模型组(P0.05)。结论吡格列酮对心肌细胞膜正常的C/P比值、PLA2活性、钠钾/镁ATPase活性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0.
目的 了解某院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3 326例骨科手术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3 326例骨科手术患者中,116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3.49%。其中截肢术术后感染率最高,达30.39%(31/102)。骨科患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术前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使用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 应重视并针对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持续改进工作质量,以有效降低和防止骨科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