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5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发生以来,疫情迅速蔓延,截至2020年3月11日,全国累计确诊病例80 955例,累计死亡病例3 162例。鉴于COVID-19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极大,各级政府、卫生防疫、医疗、科研部门高度重视,围绕病原体鉴定、溯源、病例筛查、人群隔离、疾病诊断、疫苗和新药,以及治疗方案等开展了大量研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并已修订至第七版,对指导临床诊治发挥了积极作用[1]。由于该病为新发传染病,对其发病机制缺乏深入认识,尚缺乏特异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治疗措施多为对症和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72.
背景:组织毛细血管增多,可缩短氧从毛细血管向组织细胞弥散的距离,改善组织供氧。但组织毛细血管密度与组织的代谢水平密切相关,单纯缺氧能否引起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增加尚有争议。目的:观察不同缺氧时间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和血流供应的变化规律。设计:非随机对照实验。对动物缺氧前体质量加以选择,使各组动物的体质量在缺氧末期基本接近。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第三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与高原生理学教研室。清洁级纯种健康Wistar大鼠64只,雌雄各半,分为4组:对照组、缺氧5d组、缺氧15d组和缺氧30d组。干预:缺氧5d组、15d组和30d组大鼠在模拟海拔5000m的减压舱中分别连续减压缺氧5,15和30d后(23h/d),对照组大鼠在舱外饲养。用肌球蛋白ATP酶(mATPase)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骨骼肌Ⅰ,Ⅱ型纤维和毛细血管并进行图像分析,测定骨骼肌纤维横断面积和毛细血管密度以及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的比值;用放射性微球法测定骨骼肌血流量和血管阻力。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血球压积和骨骼肌血流量、血管阻力的变化。②大鼠腓肠肌Ⅰ,Ⅱ型纤维横断面积。③各组大鼠骨骼肌毛细血管密度和单位面积内毛细血管数与肌纤维数的比值。结果:缺氧5d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骨骼肌纤维横断面积即出现显著缩小犤I型分别为(2254±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不同渗透压、不同氧浓度液体对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的复苏效果.方法 在海拔3 658 m地区按压力-容量监测(Weigger)法复制失血性休克SD大鼠模型,失血1 h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75 g/L的高渗盐水、60 g/L右旋糖酐40注射液、75 g/L高渗盐水加60 g/L右旋糖酐40溶液、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霍姆)注射液4 ml/kg进行复苏(制成高氧溶液,以4 ml/kg经颈外静脉注入),观察不同液体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血压、血气、心室内压、肺和脑组织含水量、存活时间和2 h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给予休克动物不同液体治疗后,均能升高血压、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增加左室收缩压,提高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最大速率(±dp/dt max),延长存活时间和提高存活率(P<0.05或P<0.01).但以高渗液体和高渗高胶液体复苏后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尤其以加氧后的高渗高胶液复苏存活时间和存活率成倍增加,并且血压稳步上升,PaO2明显增高,左室收缩压明显提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无明显变化,4 ml/kg液体量不增加肺、脑组织含水量.高氧液体复苏对右心室压力没有影响,在加氧液体复苏的开始右心室压力有明显降低,说明静脉输氧能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右室功能.结论 不同渗透压、不同氧浓度液体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大鼠均有治疗作用.但以加氧后的高渗高胶液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4.
线粒体是机体能量代谢的中心,是组织、细胞氧利用的关键场所,机体耗能的95%以上来自于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线粒体的功能改变是机体低氧习服适应的一个重要机制,线粒体的功能改变受到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影响.本文对世居藏族人和高原土著动物的线粒体基因组序列改变进行综述.
Abstract:
Mitochondria are the center of energy metabolism, and more than 95 % of energy in human body are from mitochondrial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The changes in mitochondrial function during the hypoxic adaptation ar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These changes in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re under control of mitochondrial genome sequence. This article review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 variation and altitude hypoxia adaptation.  相似文献   
75.
高原地形复杂、气候恶劣,低气压、低氧、寒冷、风沙、紫外线辐射等多种环境因素对人体生理功能、生化代谢以及劳动能力均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1].高原地区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时,大批救援人员从平原急进高原,将面临高原反应甚至重症高原病的威胁,而且由于救灾任务紧迫、工作繁重,救援人员大多处于极度疲劳状态,严重影响救援人员的身体健康,延缓救援及灾区重建进度.  相似文献   
76.
阿里地区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西部,平均海拔4500米,含氧量只有平原的46%,目前阿里军分区的新兵均乘汽车奔赴防区,承担守防任务。近两年第三军医大学高原军事医学系与阿里军分区医疗站配合,参与了2次新兵进藏的卫勤保障,通过进入阿里前的体检和高原病知识宣教、严格的途中卫勤保障、积极地急性高原病防治等措施,大大降低了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早期血液中性粒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学变化。方法分别在海拔1400 m某地选取3名拟乘汽车进入海拔4200 m高原的健康男性青年,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0 d),分离白细胞,戊二醛固定,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中性粒细胞中的线粒体形态学变化。跟踪该3人到达4200 m高原,分别在到达高原后7、30 d时再观察上述指标。同时选取职业、年龄相匹配的3名从平原移居4200 m高原1年的健康男性,测定其上述指标。结果移居高原7 d时,线粒体核周间隙增宽,不均匀,线粒体数量较多,较多线粒体出现固缩、水肿等;移居高原30 d时,大量线粒体固缩,核周间隙扩张;移居高原1年时,线粒体数目较多,形态逐渐恢复正常,仅个别线粒体出现水肿。结论移居高原早期线粒体的形态发生改变,但随着时间推移,线粒体的形态逐渐正常。  相似文献   
78.
目的研究在汉族人群中,线粒体DNA(mtDNA)的单倍群M中mt5351G和mt6680C基因型与高原肺水肿(HAPE)易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汉族HAPE患者标本206例,以及与其匹配的汉族健康对照标本144例。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确定mtDNA的单倍群M和N,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PCR-LDR)的方法研究在mtDNA单倍群M中mt5351G、mt6680C基因型与HAPE易感的相关性。结果 mtDNA单倍群M和N在HAPE病例组的频率分别为49.0%和51.0%,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47.2%和52.8%,两组mtDNA单倍群M和N的频率无显著差异(P〉0.05)。在mtDNA单倍群M中,mt5351G和mt6680C基因型在HAPE病例组频率显著高于其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均为12.0%比1.5%,P=0.016)。结论在单倍群M中mt5351G和mt 6680C基因型是汉族人群HAPE发病的危险因素,是汉族人群HAPE易感的遗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急性高原病(acute high-altitude disease,AHAD)与肾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 将2016-2017年间西藏军区总医院(海拔3 680m)高山科或ICU住院的249例AHAD患者设为病例组,具体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组(44例)、高原肺水肿(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HAPE)组(121例)、高原脑水肿(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组(84例),此外,将急性暴露于海拔3 680 m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60例).病例组及对照组均在给予治疗前抽取静脉血,检测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胱抑素C(CysC)、尿酸(UA)、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CP);采集尿液,检测尿红细胞、尿白细胞、尿蛋白;记录尿量、血氧饱和度(SpO2)及预后情况.结果 与AMS组和对照组相比,HAPE组和HACE组BUN、Scr、CysC、UA水平显著增高(P<0.05);但是AMS组与对照组之间BUN、Scr、CysC和U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APE组相比,HACE组BUN和Scr水平显著增高(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人群均出现不同程度尿红细胞、尿白细胞,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与急性高原病的类型密切相关,肾功能损伤常见于重症急性高原病患者,高原脑水肿组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显著高于高原肺水肿组,损伤多处于肾功能代偿期.  相似文献   
80.
郑婷  游海燕  余漩  高钰琪 《中国药房》2013,(48):4516-4518
目的:为建立急进高原部队特需药品配发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2年对急进高原部队400名官兵进行问卷和访谈调查,包括基本信息、特殊环境下的身体状况以及特需药品的使用情况、效果满意度和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结果:发出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7份,有效回收率为84.25%;参与访谈337人。其中,60.0%的受访者有食欲减退现象,42.5%的受访者鼻腔黏膜及唇嘴角裂开197.6%的受访者出现皮肤干燥、脱皮,89.7%的受访者暴露部位皮肤出现红、肿、热、痛和干燥难受感;95.4%的受访者感觉唇干,5.9%的受访者嘴唇脱皮糜烂。多维元素片、高原护肤霜、高原护唇膏的使用率分别为68.8%、78.9%、85.9%,满意度分别为68.5%、58.2%、66.8%。经过访谈进一步发现,认为上述3种药品配发数量不够的比例分别达到51.9%、67.7%、27.6%,认为需要改进包装的比例分别为43.3%、43.6%、4.2%。结论:特需药品目前可基本满足急进高原部队需要,但仍需加强使用宣传,建立使用标准,改进成分和包装,并进一步开展高原病防治药物和营养制剂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