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10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41篇
药学   28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张雪  胡琦  康杨  李雪  周文艳  王珂萌 《眼科》2013,(2):110-115
目的探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在临床期圆锥角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正常角膜中的变化以及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圆锥角膜早期诊断中的意义。设计诊断技术评价。研究对象临床期圆锥角膜组患者16例(16眼),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19例(19眼),有近视散光的患者29例(29眼)为正常对照组。方法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和正常对照组患者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的12个参数。利用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方法对各参数进行比较研究,利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构建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模型。主要指标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结果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在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均<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组中各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均接近于1,说明其诊断准确性较高,并且分别得出在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中较好参数的诊断界值:角膜前表面5 mm内在最佳配适球镜(BFS)上的最大高度(MaxAE5)为13.5μm和10μm,角膜后表面5 mm内在BFS上的最大高度(MaxPE5)为34.5μm和24.5μm。应用PLS方法构建了临床期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模型。结论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检测的角膜前后表面曲率和高度参数对临床期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2.
Objective To search for protein markers in urine from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by proteomic method and discuss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laboratory diagno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Methods This study included 129 patients with diabetic nephropathy, 61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nd 102 healthy volunteers. The urinary protein profiles were obtained using 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MS) and Au Chip (ProteinChip Gold Array). The differential peaks were screened by Biomaker Wizard software and the decision tree pattern was developed by Biomarker Patterns Software (BPS). The model was blindly tested to validate diagnostic efficiency. Som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 was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weight as compar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data of standard proteins. Results Totally 40 distinguished protein peaks(t value: - 9.81-24.52, P < 0.05) were obtained after comparing the samples between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the control groups. The peak with m/z 66 916 was automatically screened by BPS to develop decision tree pattern. The pattern was blindly tested and yielded a sensitivity of 98.7% (78/79) and a specificity of 98.2% (111/113). After we compared results from 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those from diabetes mellitus, twenty-four differential peaks were obtained in diabetic nephropathy (t value: -6.95-14.45,P < 0.05). The peaks with m/z 4 008, 11 619 and 66 916 were automatically screened by BPS to establish decision tree pattern. The model was blindly tested and yielded the sensitivity(129/129) and specificity(61/61) of 100%. After we compared our results with mass spectrometry data of standard proteins, the four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 with m/z 11 619, 23 529, 66 916 and 79 378 were supposed to be β2-microglobulin, α1-microglobulin, albumin and transfcrrin. Conclusion The preliminary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SELDI-TOF and Au chip have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 in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 source and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evaluation of renal injury.  相似文献   
73.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给社会带来了承重的负担。随着基因组学和高通量测序的发展,人们发现circRNA参与机体广泛的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circRNA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可能成为其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分子标志。本文就当前circRNA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相关综述,并探讨circRNA成为冠心病预防、诊断及治疗靶点的可能性。1非编码RNA冠心病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导致人类死亡最主要的疾病~([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治疗  相似文献   
74.
患者女,59岁.因"发现左颌下肿块半年余"入院.查体:双侧眼睑肿胀,眼球轻度突出,无结膜充血.左颌下可触及约3.5 cm×2.5 cm大小肿块,质地中等,无红肿,轻压痛,活动度较差.甲状腺无肿大和结节.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B超示左侧颌下腺低回声实性肿块.临床诊断为左侧颌下肿块.入院后行左颌下肿块切除术.术中病理倾向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Mikulicz病(图1).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眼睑肿胀消失.  相似文献   
75.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实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方法 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水溶液,分别吸取各种浓度的药液100μl于载玻片上,观察不同时间尾蚴存活情况及小鼠感染情况。结果 药物浓度为2.5,5mg/L,接触药物60min,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97.71%和100%,药物浓度10,20mg/L,接触药物30min,血吸虫尾蚴无感染性。结论 血水草生物碱确有一定的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相似文献   
76.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中国每年新发恶性肿瘤的4%。研究表明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与诸多信号通路密切相关,随着单克隆抗体及分子靶向药物不断涌现,其治疗预后得到改善。但与众多化疗药物相同,靶向药物最终仍会使机体产生耐药,加上肿瘤本身的异质性以及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使27%~40%的患者仍缺乏有效治疗。近年来中药在调控淋巴瘤相关信号通路分子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阐释淋巴瘤的发病和耐药复发机制提供了思路。本文就淋巴瘤发病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调节机制,以及中药单体或复方对相关信号通路分子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进一步探讨中药单体及复方在淋巴瘤治疗中的主要靶点及优势,以期为优化淋巴瘤治疗方案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是一种新的屈光手术方法,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高度近视治疗视力恢复及角膜上皮修复情况。方法:2003-06/2004-09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分别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140例(272眼)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120例(229眼)进行6~12个月的术后观察。结果: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后36例(30%)出现疼痛、流泪、异物感等刺激症状,重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245眼(90.1%)裸眼视力在4.7以上,224眼(82.4%)在4.9以上。266眼(97.8%)矫正视力在4.7以上,249眼(91.5%)矫正视力达5.0。267眼(98.2%)达到术前预测视力,其中24眼(8.8%)超出了术前最好矫正视力。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197眼(86.0%)裸眼视力在4.7以上,170眼(74.2%)在4.9以上。220眼(96.1%)矫正视力在4.7以上,211眼(92.1%)矫正视力达5.0。225眼(98.3%)达到术前预测视力,其中36眼(15.7%)超出了术前最好矫正视力。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134眼(58.4%)角膜上皮术后3d完全修复,4眼(1.7%)角膜上皮术后7d完全修复。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1个月10眼(4.4%)出现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I级,8眼(3.5%)出现HazeⅡ级,其余患者无Haze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避免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缺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视眼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携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2型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_2-EGFP转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效率、表达时间及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出MSCs,经传代5次、鉴定后分为2组,rAAV_2组中按感染复数10~6加入0.1 ml rAAV_2-EGFP;PBS组中加入0.1 ml PBS,培养后再传代5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P5和P10代细胞EGFP转导率,同时绘制2组P10细胞生长曲线。结果:rAAV_2组P5和P10代MSCs转导率分别为21.71%±1.02%、20.34%±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2)。生长曲线显示rAAV_2组细胞生长较PBS组缓慢。结论:rAAV_2-EGFP转导MSCs效率可,表达时间长,对细胞增殖稍有影响,标记后的细胞可用于观察干细胞在体内的存活、迁徙及分化。  相似文献   
79.
目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是一种新的屈光手术方法,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在高度近视治疗视力恢复及角膜上皮修复情况。方法:2003—06/2004—09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视光中心分别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患者140例(272眼)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120例(229眼)进行6~12个月的术后观察。结果: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术后36例(30%)出现疼痛、流泪、异物感等刺激症状,重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1)。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245眼(90.1%)裸眼视力在4.7以上,224眼(82.4%)在4.9以上。266眼(97.8%)矫正视力在4.7以上,249眼(91.5%)矫正视力达5.0。267眼(98.2%)达到术前预测视力,其中24眼(8.8%)超出了术前最好矫正视力。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197眼(86.0%)裸眼视力在4.7以上,170眼(74.2%)在4.9以上。220眼(96.1%)矫正视力在4.7以上,211眼(92.1%)矫正视力达5.0。225眼(98.3%)达到术前预测视力,其中36眼(15.7%)超出了术前最好矫正视力。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患者134眼(58.4%)角膜上皮术后3d完全修复,4眼(1.7%)角膜上皮术后7d完全修复。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术后1个月10眼(4.4%)出现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Ⅰ级,8眼(3.5%)出现HazeⅡ级,其余患者无Haze出现。结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避免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缺点,是一种安全、有效、具有发展潜力的近视眼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0.
目的 通过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出医务人员在ADR监测工作中的不足与困难,探索建立有效的医疗机构ADR监测培训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2013年ADR监测上报数据以及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ADR认知度调查,以了解医务人员获得ADR信息途径与培训现状,从而找出影响医务人员ADR报告积极性的主客观因素。结果 在实施一系列针对性改善措施后,2013年度ADR报告与2009—2012年平均值相比,数量明显增加(472例→644例,增幅达36.4%);报告的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2013年新的且严重的ADR报告例数增幅达681.8%;ADR报告主体由药学人员转变为临床医护人员,使得ADR报告时效性增强;重点监测药物别嘌呤醇片的严重ADR监测质量也显著增加(1.5例→7例)。结论 现阶段笔者所在医院建立的ADR监测培训新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值得推广。ADR监测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改善的系统工程,必须持之以恒和强化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