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2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75篇
耳鼻咽喉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2篇
临床医学   581篇
内科学   70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742篇
预防医学   3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47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98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在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阶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完善信息管理系统,改进相关功能。对比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前(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和改进后(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相同时间段内凝血功能常规检验的分析前错误数量和比例、TAT的变化。观察"不规范报告数"、"临床投诉量"和"满意率"等指标是否优化以评价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的效果。结果改进了信息管理系统的监控和提醒功能,包括实现对标本全过程各节点的实时监控功能、增加患者采集信息的条目、增加采集和送检提醒功能和信息反馈功能、报警功能等。信息管理系统改进后分析前错误数量和比例下降(采集量不符合要求0.61%vs 0.20%,标本凝固0.41%vs 0.26%,溶血或脂血0.067%vs 0.038%,TAT超时0.23%vs 0.098%,患者基本资料不全0.16%vs 0.038%)。标本运送反应时间(TAT1)、送检时间(TAT2)、实验室报告时间(TAT3)的中位数值和TAT1+TAT2、TAT3的离群值占比均下降。标本在检验科之外的流转时间减少了10.5 min。评价指标上,由分析前错误导致的"不规范报告数"由7份减少到3份,"临床投诉量"由5次降为2次,临床对凝血功能常规检验流程和结果的总体满意率由89.7%上升为96.0%。结论改进信息管理系统能有效监控凝血功能常规检验分析前影响因素,减少实验室不易觉察的分析前错误,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术前CRP/Alb比值(CRP/Alb ratio,CAR)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prognosis score,GPS)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收集121例行胃癌根治术胃癌患者的术前血清及60例体检健康者体检时血清样本,分别用免疫比浊法和溴甲酚绿法检测各组血清CRP和Alb的表达水平,计算CAR和GPS,并对不同分组(高CAR组、低CAR组及GPS0组、GPS1组和GPS2组)中CAR和GPS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CAR组与低CAR组在年龄、直径、Lauren分型、TNM分期、临床病理分期及血管、神经浸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CAR组的淋巴结转移率(81.5%)和转移度(28.8%)均高于低CAR组(分别为51.8%和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GPS2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度(25.9%)高于GPS1组(20.6%)和GPS0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大、转移淋巴结数目的增加及神经、血管的浸润,胃癌患者术前血清CAR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术前血清高CAR水平检测可用于对术前胃癌的生物学行为评估;术前血清GPS2患者比GPS0和GPS1患者更易发生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血小板作用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后对肿瘤细胞转移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人骨髓MSCs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血小板;实验分为MSCs组、血小板+MSCs组及肿瘤细胞上清处理血小板+MSCs组(T-血小板+MSCs),分别收集3组培养24 h后的MSCs及培养上清(SGC-7901-CM及MSCs-CM);western blot检测其肿瘤相关成纤维母细胞(CAF)标志蛋白α-SMA及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骨髓MSCs的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SGC-7901-CM及MSCs-CM共培养后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建立BALB/c裸鼠尾静脉注射SGC-7901胃癌细胞系转移模型,观察体内肿瘤转移情况。结果 SGC-7901-CM及MSCs-CM处理的血小板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4±1.71)%、(21.37±1.00)%]明显高于对照组[(3.17±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7.85和29.18,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α-SMA蛋白[分别为(0.79±0.08)、(0.90±0.06)]及Vimentin蛋白[分别为(0.88±0.01)、(0.96±0.04)]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SCs组[分别为(0.64±0.02)、(0.7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96和6.45,4.73和5.73,P均0.01);血小板+MSCs组及T-血小板+MSCs组迁移细胞数[分别为(340.3±27.7)个、(424.3±17.6)个]明显高于MSCs组[(220.7±19.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6.14和13.48,P均0.01);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及T-血小板+MSCs组转移灶[分别为(4±2)个、(21±4)个]明显高于MSCs组[(0.33±0.06)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051和8.857,P均0.01)。结论血小板能促进骨髓MSCs迁移,并能增强骨髓MSCs体内促进肿瘤细胞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74.
AcomparativestudyofbiliarytraceelementsandclinicalphenotypesinWilsondiseaseRENMingShan1,FANYuXin2,YANGRenMin1,HANYongZhu...  相似文献   
75.
病毒性肝炎患者HGVR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徐芳芹1汤伟1张冬雷2王惠民2Subjectheadingshepatitis,viral,human;livercirhosis;RNA,viral/analysis;polymerasechainr...  相似文献   
76.
目的 研究肝癌及远端非痛肝组织中早期B细胞因子3(EBF3)mRNA与蛋白质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并研究EBF3-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表达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例配对肝癌及远端非癌肝组织EBF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5例配对标本EBF3蛋白表达.将EBF3与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EBF3转染HepG2细胞株,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BF3-EGFP融合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后不同时间S期细胞分数(SPF)和增殖指数(PI).结果 20例肝癌和配对远端非癌肝组织中EBF3mRNA与β2M mRNA的埘数比值分别为0.55±0.12和0.2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BF3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5例肝癌组织核蛋白中EBF3条带平均灰度值为26.35±14.06,与远端非癌肝组织(7.86±8.4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36);将pEGFP/EBF3导入HepG2细胞株24 h后,可观察到EBF3-EGFP融合蛋白主要表达于核内.转染pEGFP/EBF3后48 h和72 h,SPF和PI均显著高于pEGFP转染细胞组.结论 肝癌组织中EBF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上调,EBF3基因导入HepG2促进细胞株增殖,EBF3在肝癌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7.
目的:克隆人早期B细胞因子3 (EBF3)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EGFP/EBF3,研究人EBF3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提取人胎盘组织总RNA,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人EBF3基因,并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重组质粒双酶切鉴定,并进行序列测定.将重组质粒转染HepG2细胞,Western blot确证EBF3-EGFP融合蛋白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流式细胞术分析转染细胞周期.结果:成功获得全长人EBF3基因,经双酶切和序列测定鉴定,真核表达质粒pEGFP/EBF3构建正确,将pEGFP /EBF3导入HepG2细胞24小时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BF3-EGFP融合蛋白主要表达于核内.Western blot证实转染pEGFP/EBF3后24小时和48小时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检出相对分子质量(Mr)为87 000的EBF3-EGFP融合蛋白.转染pEGFP/EBF3后48小时和72小时,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高于pEGFP-N1转染细胞组,表明EBF3基因的导入可诱导细胞从G1期向G2期发展,从而促进细胞增殖.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EGFP/EBF3,pEGFP /EBF3转染组S期细胞比例高于pEGFP-N1转染组,提示EBF3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有促进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变化及与Gensini和GRACE评分的关系。方法检测并比较55例ACS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D、PT、APTT及FIB含量。结果ACS组血浆凝血指标(D-D、PT、APTT及FIB)含量分别为0.16±0.19mg/L、11.9±1.91s、30.4±6.25s、2.41±0.96g/L,对照组含量分别为0.07±0.08mg/L、11.9±0.91s、27.5±3.36s、2.36±0.73g/L。D-D在ACS不稳定型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三个亚组中的含量分别为0.10±0.07、0.08±0.10、0.25±0.28mg/L;ROC曲线下面积D-D检测为0.64,Gensini评分检测为0.99,GRACE评分检测为1.00。D-D在GRACE评分低风险组、高风险组和极高风险组中的含量分别为0.13±0.18、0.18±0.25、0.18±0.14mg/L;D-D在Gensini评分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中的含量分别为0.10±0.05、0.09±0.09、0.23±0.28mg/L,D-D含量与Gensini极高危组评分成正相关(r=0.911,P〈0.05)。结论ACS患者尤其STEMI患者四个凝血指标仅D-D显著升高;较Gensini和GRACE评分,D-D能粗略反映ACS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9.
目的以14项临床生化指标为例,探讨评定分析前不确定度的方法。方法招募25名志愿者,各采集左右手臂共7管血,按照设定的参照方法及常规检验所用方法处理标本血清,于同一批内将结果配对计算分析。结果 LDH对每个因素都最敏感,分析前相对不确定度为12.01%;其次为AST、Glu,大于6.00%;Urea、TC分别为1.05%、1.61%;ALT、ALP、GGT、Cr、UA、TG、HDL-C、LDL-C、CK为2.5%~5.0%。AST、ALP、Urea、Cr、TC、TG因采血手臂不同带来的不确定度大;ALT、LDH、GGT、Glu由凝血时间不同带来的不确定度较大;LDL-C受运输方式的影响较大;UA、HDL-C、CK受真空管类型不同影响较大。结论通过计算各分析前不确定度,说明采取相应对策从源头上减小不确定度值的必要性;其计算方式有望应用于其他指标与因素。  相似文献   
80.
目的:以临床血糖项目测定为例进行精密度评价,比较3种精密度评价方法的差异。方法选择2个具有医学决定水平的人混合血清作为实验标本,采用Advia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浓度,分别根据方差分析、《用户对精密度和正确度性能的验证试验》(EP15-A2)和《定量测量方法的精密度性能评价》(EP5-A2)文件要求进行精密度评价实验。计算并比较3种精密度评价方法的变异系数(CV )。结果选择低值和高值2个不同浓度的实验标本,按方差分析 CV为0.80%、0.73%,按照EP15-A2计算的 CV为0.81%、0.72%;按照EP5-A2计算的CV分别为1.25%、1.09%,均小于国家标准3.00%。EP5-A2方案计算的室内精密度与方差分析、EP15-A2方案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5-A2方案计算的室内精密度大于方差分析和EP15-A2方案的结果,后两种方案在精密度的评价上无本质区别,实验室要进行更为严格的精密度评价需采用 EP5-A2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