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349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2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系统评价氨柔比星治疗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ncer, SCL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NKI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有关氨柔比星治疗SCLC的研究;主要结局指标包括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及不良事件。结果 共有6项研究纳入,荟萃分析(Meta分析)显示,氨柔比星应用于SCLC二线治疗时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 1.72,95% CI(1.39,2.14),P=0.000],但总生存率[HR 0.93,95% CI(0.81,1.07),P=0.405]和无进展生存率[HR 0.98,95% CI(0.83,1.17),P=0.456]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氨柔比星治疗SCLC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PFS和OS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405,P=0.456),因此,氨柔比星可作为SCLC的二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本文研究首次脑卒中后急性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以期预防和合理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1997-01-2000-12共收治960例首次脑卒中病人,分早期癫痫发作组和非发作组,两组人口统计学,既往史,神经影象学及神经系统临床体征等方面用卡方检验对比。结果 20例病人(2.1%)诊断有急性期癫痫发作。出血病人明显较缺血病人发作频繁,急性期癫痫发作的病人比非发作病人明显年轻且存在意识模糊状态,皮质受累,大面积梗死。结论 年轻患者,脑出血,大面积脑梗死,病灶累及皮质及急性意识模糊状态是首次脑卒中病人早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为了解首次脑卒中后急性期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对我院960例连续住院的首次脑卒中病人病情作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3.
火激红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20岁,理发师。主诉:两大腿内侧网状色素斑3个月。现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因双侧大腿酸胀、麻木、疼痛,每晚睡眠时用热水袋敷两大腿内侧。1个月后,在热水袋热敷的局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网状斑片,无自觉症状,未予重视,继续用热水袋敷局部皮肤。此后,网状斑片的颜色逐渐加深,变为暗红色和深褐色。皮损遇热略减轻,而遇冷则加重。曾到当地医院就诊,化验检查血尿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C-反应蛋白、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ENA、抗中性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甲状腺素等均正常,诊断为“网状青斑”…  相似文献   
74.
闭合性肺挫伤89例X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凯 《广西医学》1996,18(5):621-622
  相似文献   
75.
肢端角化性类弹性纤维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患者女性,47岁。主诉:双手背、手腕屈侧、双足背丘疹2年。现病史:患者2年前开始在双手背、手腕屈侧、双足背内外侧出现半透明的丘疹,逐渐增大,无症状。半透明丘疹可逐渐转变为白色扁平丘疹。丘疹逐渐增多,反复有新起丘疹。患者为家庭劳动妇女。否认家族中有相同疾病者。体格检查:全身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背,大小鱼际处多发扁平白色扁平角化丘疹,呈“铺路石”样,部分皮疹融合(见照片1)。皮疹分布以背屈侧交界处为显著。双手腕屈侧半透明丘疹,为半球形粟粒至绿豆大小,表面光滑(见照片2)。双足缘内外侧于…  相似文献   
76.
临床上急性重症脑血管病出现钠代谢失调较多见 ,但有关分析钠代谢紊乱与病程预后的关系报道较少。本文对我院2 0 0 0年 10月— 2 0 0 1年 3月收治的格拉斯格昏迷评分 (GCS)≤ 10分的 10 2例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钠进行监测 ,结合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急性期出现钠代谢失调的主要特点、发生机制与脑血管病的因果关系和预后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0 2例患者诊断均符合下列条件 :①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 (GCS评分≤ 10分 ) ;②病后 2 4h入院的首治患者 ;③生存期 >1周 ,有完整的临床资料 ;④患病前无肾功能…  相似文献   
77.
方凯 《中国实用医药》2010,5(13):118-119
目的探索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病理变化和CT主要征象。方法对33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CT表现,结合病理学基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CT表现为脑白质内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区,边缘呈月晕状。位于侧脑室体旁26例,侧脑室体前角周围31例,后角周围20例,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区24例,均为对称性分布;合并腔隙性脑梗死32例,脑萎缩29例。有高血压者30例,占90.9%。进行性痴呆及精神障碍15例。肢体无力或偏瘫11例,言语不清7例。30例有眼底动脉硬化。结论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所致的脑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脑血流减少、脑组织缺氧而引起脑白质受损,CT诊断的主要依据就是双侧侧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脑白质对称性斑片状或弥漫性低密度改变,多伴有腔隙性脑梗死及脑萎缩,而无症状的脑白质稀疏是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的早期征象。  相似文献   
78.
腋窝乳房外Paget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患者男,68岁。主诉:左侧腋窝红斑伴有轻度瘙痒5年。现病史: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左侧腋窝出现蚕豆大淡红斑,表面潮湿、脱屑,微痒,偶有疼痛感。在当地医院多次查真菌均阴性,诊断为湿疹,予以口服抗组胺药、外用氧化锌霜和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无明显疗效。皮损逐渐扩大,自  相似文献   
79.
报告1例皮肤僵硬综合征.患儿女,14岁.因双侧臀部皮肤变硬13年,腰背部皮肤变硬伴局部膨隆1年就诊.皮损呈淡褐色,表面毛发轻度增多,局部质硬如石,边界不清.腰背部皮损表面凸凹不平,局部呈疝囊样,质地较软,与正常皮肤一致.脊柱侧弯,弯腰受限.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增厚,胶原纤维增粗,胶原束间阿新蓝染色有阳性物质沉积.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18~79岁居民营养素补充剂服用现状及是否服用的相关因素。方法基于2017年北京市成年人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监测的相关数据,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常住居民, 采集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健康知识、营养素补充剂服用情况等信息, 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分析是否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相关因素。结果 12 696名调查对象自述过去12个月内营养素补充剂标化服用率为13.1%, 以复合维生素(4.7%)、B族维生素(4.5%)、叶酸(3.2%)服用比例较高。服用率呈现青年人(18~39岁)及老年人(60~79岁)较高, 中年人(40~59岁)服用率低的现象(χ2=54.09, P<0.001);除70~79岁年龄段, 其他各年龄段女性服用率均显著高于男性(P<0.05)。调整性别、年龄后, 服用营养素补充剂的"三高"患者, 其血压、血糖、血脂控制率均高于未服用营养素补充剂患者(P<0.05);相比于未服用者, 营养素补充剂服用者对吸烟及二手烟的危害、健康指南推荐每日食用盐克数等健康知识知晓率更高(P<0.001)。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