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75篇
内科学   8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394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90篇
  2篇
中国医学   12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的介入动脉栓塞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肝癌破裂出血病人采用急诊介入栓塞止血的方法。结果:本组38例均有效止血。1例由于严重休克肝动脉栓塞治疗后3天死于肝、肾衰竭。余均无复发出血及经肝动脉栓塞(TAE)后急性肝功能衰竭。其中6例在栓塞术后3~7天内成功施行肝肿瘤切除术,31例明胶海绵栓塞术后,根据病情多次行介入治疗,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和坏死。结论:TAE是治疗肝癌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可达到立即止血的目的,同时可为肝癌后续血管内治疗提供途经。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及微创外科(67例)和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13例)自2013年12月至2016年1月实施LPD 8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77例病人手术成功,3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中5例联合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腹腔镜捆绑式胰胃吻合7例,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胰管对空肠黏膜吻合分别为45例和25例。平均手术时间为(351.2±84.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04.7±165.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16.6±10.1)d。术后并发症包括:胰瘘11例,其中A级6例、B级3例、C级2例,2例C级胰瘘均再次手术引流后治愈,其余胰瘘均非手术治疗治愈;腹腔内出血3例,2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两次动脉栓塞后主动出院;消化道出血3例,2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非手术治疗治愈;输入袢梗阻2例再次手术治愈;胃排空障碍5例和胆漏6例,均非手术治疗治愈。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胰头导管腺癌3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6例、胆总管下端癌和壶腹部癌23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4例、神经内分泌肿瘤2例、浆液性囊腺瘤1例、黏液性囊腺瘤1例、十二指肠管状绒毛状腺瘤1例。所有病例均R0切除。结论 在较大的微创胰腺外科中心可安全有序地开展LPD,术中可使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胰消化道和血管重建。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放射线照射及时间对小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影响。方法 选取70只健康的Balb/c小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实验组分别给予一次性8、12、16 Gy放射线剂量的照射,每个实验组随机分成2个小组,分别在照射后第3、7天对小鼠行DPOAE及ABR检测。结果 实验组小鼠分别接受8、12、16 Gy照射剂量后第3天DPOAE幅值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改变(P >0.05);照射后第7天不同照射剂量组小鼠8、10、12 kHz的DPOAE幅值均较正常对照组小鼠显著降低(P <0.05);正常对照组与各照射组小鼠的DPOAE幅值随着剂量的增加依次逐渐降低,在8、10、12 kHz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4、6 kHz无统计学意义(P >0.05)。分别给予小鼠8、12、16 Gy放射剂量后行ABR检测发现照射后第3天反应阈出现短暂的提高,照射后第7天反应阈恢复正常,呈波动性改变,照射第3天反应阈的改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I、II潜伏期在照射后第3天较正常对照组时间显著延长(P <0.05),在照射后第7天潜伏期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改变(P >0.05)。 结论 放射线一次性照射后第7天可导致小鼠高频听功能出现损伤,但是耳蜗以上的听觉神经通路可能是短暂的可逆性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75.
目的测定普罗碘铵经肌肉或球后注射后,不吲时间点冢兔玻璃体中碘的浓度。方法60只成年冢兔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每只家兔右眼球后注射20%浓度普罗碘铵0.3ml,120h后左眼球后注射普罗碘铵0.3ml;Ⅲ组每只家兔肌肉注射20%普罗碘铵24mg/kg;各组在用药后1、3、6、12、24h取玻璃体,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碘浓度。结果球后及肌肉注射组玻璃体内碘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普罗碘铵经球后及肌肉注射能透过血眼屏障进入眼内。  相似文献   
76.
背景:目前针对转录因子CBP在亨廷顿舞蹈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包涵体形成对CBP的抑制作用。 目的:在亨廷顿舞蹈病细胞模型中,探讨变异亨廷顿蛋白对CBP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及CBP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运用可经多西环素诱导表达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HD第一外显子片段含有23个(正常)或74个(变异)多聚谷氨酰胺片段(N-htt-Q23或-Q74)的大鼠肾上腺神经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模型,用免疫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变异亨廷顿蛋白表达,用免疫沉淀后的内源性CBP进行组蛋白H4乙酰化测定,Western blot检测CBP蛋白水平,通过外源性加入特异性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观察其对CBP蛋白水平的影响。用Lightcycler PCR检测CBP mRNA转录水平。 结果与结论:多西环素诱导1 d时,N-htt-Q74只在少数细胞中形成包涵体,6 d时大部分细胞含有包涵体(>90%),而N-htt-Q23始终不形成蛋白包涵体。变异亨廷顿蛋白可抑制CBP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及内源性CBP蛋白水平,但不影响CBP mRNA的转录水平。在表达N-htt-Q74细胞中,MG-132可通过影响蛋白降解部分恢复CBP蛋白水平。结果提示,除了变异亨廷顿蛋白包涵体,可溶性变异亨廷顿蛋白在早期已经开始抑制CBP组蛋白乙酰基转移酶活性和降低CBP蛋白水平,在亨廷顿舞蹈病发病的分子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压迫性损伤(compressed spinal cord injury,CSCI)解压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pAkt1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神经功能、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变化的相关性,为CSCI解压后治疗策略的制定和药物的研发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方法制作SD大鼠CSCI模型,造模成功后解压。运用BBB(Basso Beattie Bresnahan)评分观察动物解压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通过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检测解压后1、7、14、21 d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变化;运用免疫荧光双标(Double-labeling immunoflurescence)、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WB)检测pEGFR、 pAkt1的表达变化。 结果 CSCI解压后,BBB评分和有髓神经纤维数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与此同时,pEGFR、pAkt1表达亦上调且与BBB评分、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增加趋势一致。 结论 CSCI解压后,神经功能有一定改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有一定增加,这些变化与pEGFR表达上调有关,提示EGFR的活化参与了CSCI解压后的内源性修复。  相似文献   
78.
[LarsonJJ,BallWS,BoveKE,etal.Formationofintracerebralcavernousmalformaionsafterradiationtreatmentforcentralnervoussystemneoplasiainchildren.JNeursurg,1998,88:51(英文)]放疗是儿童脑瘤常用的治疗方式。本文作者对6例患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儿童行放疗后,发生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进行了回顾性复习。并对形成海绵状血管畸形提出了两种可能的解释。3例男孩的年龄分别为13‘9和17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接受照射治疗后,分别于87、94和120个月因大脑海绵状血管畸形导致颅内出血。且例10岁女孩和1例19岁男性病人因颅后窝星形细…  相似文献   
79.
[KampelA,FranyG,AichnerFetal.Thepersistentvegetatirestateafterclosedheadiyary:clinicaland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indingsintepatiento.JNeaaroasry,1998;p88:8S9(英文)]在本文的回顾性研究中作者对42倒闭合性头部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病人的发生频率、解剖分布和脑部创伤的形状进行了分析。用头部磁共振成像刚RI)检查问由部)损伤数目,损伤数目最少为5处,最多为19处,平均为9处。MRI扫描证实全部病例均有弥漫性轴突损伤(diffu。e。onalinjary),并伤及盼服体。弥漫性轴突损伤第二个常见部位是腹侧的脑子背外侧部门4…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对控制心室率及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9份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治疗原发病,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口服。对照组39例在治疗原发病,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主要观察心室率的变化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40例,有效3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对照组39例,有效27例,无效12例,有效率69.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比对照组减少。结论: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AF控制心室率比单用胺碘酮治疗效果好且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