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17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分析影响工伤职工重返工作岗位的因素,为促进工伤职工再就业制订干预措施。方法:查阅本中心社会康复科的档案资料(包括基本信息、辅导记录、出院后跟进记录),采用单因素分析检查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重返工作的因素。结果:在1953例工伤职工中,1346例(68.9%)在随访期间成功返回工作岗位,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文化程度、户籍、社保归属地、公司性质、伤残等级均影响重返工作岗位的结局。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伤残级别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文化程度、公司性质、社保归属地。结论:多种因素影响工伤职工返回工作岗位,伤残级别、文化程度、社保归属地、公司性质对重返工作岗位有影响。  相似文献   
72.
目的:描述上海地区工伤患者的复工特点,并探究其在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本院完成首次住院康复的工伤患者,提取出院时患者的基础信息,描述其复工的基本特征,并探究出院后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结果:共457例工伤患者被纳入本研究,217人(47.48%)出院后的半年内复工,18人(3.94%)在出院的半年后复工,1年内235人(51.42%)复工。约出院后200天前,累计复工比例呈较为明显增长,之后增长速度显著变慢。1年内复工人员平均出院后86.10天复工,68.08%回到原单位原岗位,24.68%回到原单位但更换岗位,5.96%回到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中,另1.28%自谋职业。年龄、白领、复工意愿、劳动能力鉴定等级是出院后的半年内复工预测因素。仅劳动能力鉴定等级是出院的半年后复工的预测因素。年龄、复工意愿、劳动能力鉴定等级、学历是出院后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素。结论:累计复工比例趋势为先快速增长而后逐渐缓慢增长;出院时工伤患者年龄、蓝领或白领、回归工作的意愿、学历、劳动能力鉴定等是复工的预测因子,而患者出院后半年内、半年后到1年内复工的预测因子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73.
2011年9月的一天,A建筑公司职工王某在工作中被建材崩到右眼,流血不止,被单位送到B医院急诊治疗。因A公司员工很多,并没有给所有的员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所以公司在给王某办理住院手续时,把患者的姓名登记为杨某。  相似文献   
74.
张健  赵锡楠 《职业与健康》2012,28(2):157-160
目的初步了解工伤患者的心理状况,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心理康复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天津市职工医院住院工伤患者5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状况评估,通过SPSS 16.0统计软件包,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工伤患者与国内常模的差异。结果工伤患者与国内常模相比,总分(工伤患者146.06±41.6,国内常模129.96±38.76)、总均分(工伤患者1.6±0.46),国内常模(1.44±0.43)、阳性项目数(工伤患者36.68±19.11,国内常模24.92±18.41)、阳性项目均分、阴性项目数、躯体化因子、强迫症状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及饮食睡眠因子共10个项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工伤患者在受伤后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需要对工伤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康复措施,增强工伤患者康复的积极性,帮助工伤患者重新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工伤康复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对114例康复期的工伤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康复训练和社会化康复等综合护理干预,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作心理状态问卷调查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结果干预前工伤康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精神紧张、对疾病恢复缺乏信心、担心日后的工作和生活等,干预后患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自信心,促进其身心康复。  相似文献   
76.
目的:了解因工烧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因工伤烧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省直单位、各地市和行业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因工烧伤的4 078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湖南省工伤年发生率为94.84人/万人,省直单位工伤年发生率为93.71人/万人,地市和行业工伤年发生率为95.02人/万人;湖南省因工烧伤年发生率为1.90人/万人,省直单位因工烧伤年发生率为5.83人/万人,地市和行业工伤年发生率为1.32人/万人;湖南省因工烧伤人数占工伤总人数的百分比为2.00%,省直单位因工烧伤人数占工伤总人数的百分比为7.35%,地市和行业因工烧伤人数占工伤总人数的百分比为1.39%。在4 078例患者中,门诊1 823例,住院2 255例,男性3 498人(85.78%),女性患者580人(14.22%),男女之比为6.03:1,年龄(38.64±11.56)岁,农村户口2 927例(71.78%),烧伤中以轻、中度患者为主(64.66%),烧伤部位以头面、四肢为主(61.55%)。常见烧伤原因有热力(74.1%)、化学(14.37%)及电力(10.78%);康复人数仅占烧伤患者总人数的8.51%,病死率1.42%。7~9月为烧伤高发时期(42.88%);从烧伤到入院诊治时间为3.91 h。结论:因工烧伤特别是轻、中度烧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以已婚、农村、低学历男性为主,烧伤原因主要为热力、化学液体和电力,在烧伤事故中,应大力加强工伤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77.
做好工伤保险欺诈行为的管理,保证我国医疗保险行为逐步规范化,使医疗保险事业健康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究南京市参保农民工对工伤预防与康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农民工工伤发生率的相关性,为制定农民工工伤康复一级预防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南京4家有农民工就职的单位发放调查问卷量表500份,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教育情况、婚姻、就职情况、对工伤预防与康复认识、工伤发生情况等。结果:收回有效调查问卷量表481份(96.2%)。调查显示,农民工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20岁至50岁以上;接受过工伤预防培训的比率占总调查人数的70%,工伤事故的发生率为3.9%,其中未接受过工伤预防培训农民工发生工伤的比率明显高于接受过培训的农民工(P〈0.05);不同文化程度及年龄所发生的工伤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我市参保农民工工伤预防与康复知识覆盖面广,工伤发生率与工伤预防培训、接受教育程度及年龄密切相关,提示工伤康复一级预防知识培训可明显降低工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79.
目的 通过整体护理及健康指导,提高工伤 SCI群体对并发症的处理及预防能力.方法 在有效的整体护理过程中以健康教育的形式进行知识普及整体护理理念的渗透,为病人解决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结论 工伤SCI群体是个特殊的群体,从护理的角度干预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置,对改善该群体的整体状况、生活质量以及心态具有积极的用.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2013年湖南省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工伤体检病人的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分析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与工伤部位的关系。方法:调查收集湖南省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从2013年2月1日到2014年2月1日1718例湖南省工伤患者的体检报告,统计其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据。采用2004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提出的"中国人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结果:(1)湖南省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工伤病人代谢综合征发病率是12.92%,其中男性是14.47%,女性是5.46%;(2)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增加,且在50岁以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在工伤分类中以四肢工伤、颅脑工伤、关节软组织工伤和手外伤发病率高。结论:工伤病人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与工伤部位无直接关系;工伤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