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成形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4月间 ,16例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成形术。结果  7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狭窄或闭塞 ,7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或对侧椎动脉仅供血小脑后下动脉区域 ,1例为基底动脉狭窄 (孤立性后组循环 ) ,1例为狭窄的椎动脉直接与小脑后下动脉延续。狭窄段位于椎动脉开口部 10例 ,位于颅内段 6例 ,1例患者为椎动脉近端 2处狭窄。MoriA型病变 12例 ,B型病变 3例 ,C型病变 1例。全组技术成功率 10 0 % ,平均狭窄率从 73.2 % (5 0 %~ 95 % )下降到 5 .1% (0~ 30 % ) ,P <0 .0 1。在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 1~ 12个月 (平均 4 .4个月 ) ,按Malek评分 ,疗效极好 15例 ,疗效较好 1例。结论 对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进行内支架成形术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积累病例和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72.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质量控制(下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目前的临床应用发展迅猛,但对其的质量控制也应尽快建立相关的可实施标准,北京天坛医院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们将这些经验总结成文与大家分享,上期杂志我们刊登了该文的上篇,本期继续刊登该文的下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3.
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二氧化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动物实验任安姜卫剑张雪哲朱建钢黄振国刘瑞宏尤国庆任树勇章建伟马占超冉志民周万里谭必勇王春红1982年Hawkins[1]首次报道20例二氧化碳数字减影动脉造影(CO2-DSA)。目前,CO2-DSA技术在国外已广泛用于血管...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脑梗死模式和分布,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6/2005-08在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治疗的50例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狭窄率>50%,不伴有同侧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具有≥1个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其脑梗死模式进行分类观察。结果:5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神经影像学资料分析显示,皮质下梗死最常见,其中深穿支梗死44%、内交界区梗死42%;皮质支梗死和区域性梗死各占6%和2%;散发皮质小梗死14%;外交界区梗死中前交界区梗死12%、后交界区梗死24%。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可以表现为多种脑梗死模式,提示大脑中动脉狭窄导致脑梗死不同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75.
2006年第31届美国国际卒中会议纪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第31届美国国际卒中会议于2006年2月16-18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基西米市召开,世界各国400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有10余名中国学者参会.现将会议内容扼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对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连续的297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分组,具有颅内/外大动脉狭窄(狭窄率>50%)的241例患者作为狭窄组,未发现狭窄或轻度狭窄(≤50%)的56例患者作为小动脉闭塞对照组。按照狭窄部位又将狭窄组分3种模式:颅内与颅外狭窄并存(Ⅰ组,n=92)、单纯颅内动脉狭窄(Ⅱ组,n=102)及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Ⅲ组,n=47)。记录所有患者的常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吸烟、长期饮酒及血液学指标如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等。结果经多变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血浆Hcy水平升高〔OR为3.79,95% CI为(1.79,8.03)〕、长期吸烟〔OR为2.79,95% CI为(1.58,4.93)〕及高龄〔OR为1.34,95% CI为(1.13,1.59)〕是脑大动脉病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不同的狭窄分布,血浆Hcy水平升高(OR分别为Ⅰ组3.41,Ⅱ组4.49,Ⅲ组2.42)及长期吸烟(OR分别为Ⅰ组3.79,Ⅱ组4.40)几乎是所有狭窄模式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他危险因素中,高龄为Ⅰ组(OR为2.41)、Fib为Ⅰ组(OR为2.66)和Ⅲ组(OR为2.89)、TG升高(OR为1.77)为Ⅱ组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颅内、外脑大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危险因子不同,可以部分解释中国患者颅内病变多于颅外病变的特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长期吸烟对颅内动脉病变的影响大于颅外,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颅外动脉病变的特殊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77.
78.
79.
目的 应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性狭窄的重构模式。 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5月连续入组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症状性MCA M1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50%~99%)患者87例,使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狭窄段进行HRMRI检查,测量并计算重构指数(remodeling index,RI)(最窄处血管面积/参考血管面积)。RI≤0.95为阴性重构,RI≥1.05为阳性重构,RI在0.95~1.05之间为无重构。比较阴性重构和阳性重构病变的管壁特点。 结果 本研究70例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阴性重构29例,无重构6例,阳性重构35例。阴性重构病变的管壁面积(11.5±3.0)mm2及斑块负荷(9.5±17.3)%均小于阳性重构病变的管壁面积(16.6±4.5)mm2及斑块负荷(42.3±11.0)%,差异具有显著性(P均﹤0.001)。 结论 HRMRI有助于评估病变的RI,在MCA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病变中,阴性重构同样常见,且与阳性重构病变相比,其管壁面积及斑块负荷更小。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颅内血管支架植入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方法 分析1例典型而严重的椎基底动脉支架植入后亚急性血栓形成的病例报告及相关文献中的临床资料并进行讨论.结果 颅内血管支架植入对血管内膜的损伤可能非常严重,由此所继发的亚急性血栓形成治疗困难,预后不佳.结论 颅内血管支架植入可导致严重并发症,临床应谨慎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