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17篇
口腔科学   26篇
临床医学   269篇
内科学   103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6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06篇
综合类   601篇
预防医学   35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53篇
  2篇
中国医学   278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71.
刘臻  来伟旗  刘冬英  梅松  傅颖  陈建国  王茵 《职业与健康》2011,27(13):1449-1450
目的评价依科源牌舒压胶囊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降血压的作用。方法将SHR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舒压胶囊0.15,0.30、0.90 g/kg剂量组,每组10只,另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舒压胶囊高剂量组,每组10只,给予胶囊内容物30 d,实验前后及每周测量血压和心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舒压胶囊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SHR的血压(P〈0.01)。结论依科源牌舒压胶囊对SHR有良好的辅助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对近年来检测阿片类物质滥用的代谢产物进行综述,为加强阿片类物质的管理、确证滥用导致的死亡等提供依据,也可以用于区别滥用和正常摄入。方法通过大量检索检测阿片类物质滥用的代谢产物相关资料,总结归纳阿片类物质体内代谢过程、常用代谢产物检测的优缺点及应用。结果海洛因、含可待因的药物和罂粟类物质等均能代谢生成吗啡,导致假阳性结果。目前尚未有明确统一的金标准用于准确判断阿片类物质的滥用,滥用确证时除了检测常用的代谢产物指标6-单乙酰吗啡和吗啡外,乙酰可待因、可待因、吗啡与可待因浓度比值、蒂巴因与罂粟碱及那可汀的代谢物也可附加检测。结论在确证阿片类物质滥用时,需谨慎判断代谢产物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并详细询问被检测者近期的服药史。  相似文献   
73.
采用HPLC法测定了25℃、100 r/min条件下平衡48 h时氟非尼酮在水性溶剂和非水溶剂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氟非尼酮在水及其他水性溶剂中微溶,溶解度约为2.5 mg/ml,溶剂的pH值对溶解度影响小;氟非尼酮易溶于乙醇,可溶于聚乙二醇400、1,2-丙二醇和异丙醇,微溶于甘油。摇瓶法测得氟非尼酮的油水分配系数(logP)值为1.182,略有亲脂性。以乳猪皮肤为模型,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法评价不同载药量(0.5%和1%)凝胶及溶液的经皮渗透特性。结果表明,2种载药量的氟非尼酮凝胶的经皮渗透行为均符合零级模型,1%凝胶的24 h单位面积累积渗透量(Q24h)和单位面积皮肤滞留量(Qskin)均比0.5%凝胶增加约1倍;同时,0.5%溶液的Q24h和Qskin结果介于2种载药量凝胶之间。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应用效果。[方法]树立护理安全文化理念,识别和评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结果]2010年全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护士对待不良事件的心理状态有所改善。[结论]构建护理安全文化管理制度,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病人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胰腺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P组,制模后3、6、12、18 h各时间点分别处死6只.记录腹水量,测定血清淀粉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AQP1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伊文思兰染料(EB)血管外渗法检测胰腺组织毛细血管通透性;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m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AQP1蛋白表达;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AQP1基因mRNA表达.结果 (1)对照组3、6、12、18 h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308±759)、(1077±508)、(1325±761)、(1328±762)U/L,ANP组分别为(9102±2199)、(8799±1634)、(9398±1473)、(9484±862)U/L;对照组胰腺组织EB含量分别为(205.61±32.99)、(141.46±27.18)、(96.94±26.79)、(61.43±24.82)mg/L;ANP组分别为(273.59±23.47)、(253.51±31.68)、(221.15±73.68)、(185.28±42.35)mg/L;血清AQP1含量对照组为(74.08±11.80)、(78.49±9.06)、(75.77±7.37)、(72.75±13.87)mg/L,ANP组为(73.29±9.61)、(62.85±7.28)、(62.07±4.39)、(46.33±11.91)m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对照组3、6、12、18 h免疫组织化学灰度值分别为114.13±7.92、122.39±7.99、145.98±6.48、113.98±6.48,ANP组分别为80.07±14.89、110.54±4.45、103.77±10.48、99.18±6.95;对照组Western blot蛋白含量分别为1.19±0.33、1.02±0.25、0.90±0.33、1.06±0.20,ANP组分别为0.83±0.11、0.96±0.21、0.58±0.28、0.72±0.14.结果 均显示ANP组胰腺AQP1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3、6、12、18 h荧光定量PCR检测ANP组胰腺AQP1基因mR-NA表达分别为2.13±0.63、2.02±1.40、2.07±0.86、2.49±2.47,ANP组为0.91±0.22、1.01±0.83、0.48±0.23、0.61±0.51,ANP组较对照组减弱(P<0.01).结论 ANP大鼠胰腺组织AQP1表达明显减弱,这可能在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6.
背景:目前关于经皮椎体成形中注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影响的系统性研究非常有限。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中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3年9月经皮椎体成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04例167个椎体,根据麻醉记录对局部麻醉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10 min 6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与结论: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相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 min均出现平均动脉压下降,以3 min时最为明显(P〈0.05,P〈0.01),10 min时恢复到注射前水平;同时心率也表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后0,3,5 min时间点明显加快,同样以3 min时最为明显(P〈0.05,P〈0.01),10 min时心率基本恢复到注射前水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后所有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均在95%以上,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注射前相比,注射后各时间点的血氧饱和度百分数均无明显变化。表明经皮椎体成形中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会对患者心血管系统产生一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7.
血清脯肽酶与慢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临床应用及与血清透明酸(HA)和前胶原Ⅱ(PC Ⅱ)水平的平行比较,进一步评价了血清脯肚酶(PLD)活性测定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模型显示,PLD活性变化与肝纤维化平均积分(Mf)呈“剪刀差”改变。6周前PLD活性随Mf增加而升高,6周后Mf继续增加而PLD活性逐渐降至正常,提示PLD主要是反映肝纤维化进展,并不反映肝纤维量的多少。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变患者的PLD升高最明显,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PLD活性与HA及PC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从胶原蛋白合成和降解角度研究胶原蛋白代谢,能更准确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和姜黄素对亚慢性镉染毒大鼠肝脏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低、高剂量氯化镉染毒组及莱菔硫烷、姜黄素干预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低、高剂量氯化镉染毒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莱菔硫烷干预组皮下注射1 mg/kg莱菔硫烷,姜黄素干预组皮下注射50 mg/kg姜黄素;2 h后,低、高剂量氯化镉染毒组、莱菔硫烷、姜黄素干预组分别腹腔注射3、6μmol/kg氯化镉溶液,染毒容量均为5 ml/kg。染镉每日1次,每周5次;莱菔硫烷和姜黄素干预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染毒6周。测定大鼠肝组织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及肝脏中肝脏核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氯化镉染毒组大鼠肝组织GSH含量和GSH-Px、SOD活力均下降,MDA含量均升高,高剂量染镉组大鼠肝组织中Nrf2、HO-1、γ-GCS m 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高剂量氯化镉染毒组比较,莱菔硫烷、姜黄素干预组大鼠肝组织GSH含量和GSH-Px、SOD活力均升高,MDA含量均下降,肝组织中Nrf2、HO-1和γ-GCS m 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莱菔硫烷和姜黄素预处理对镉染毒大鼠肝脏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与血脂(包括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年龄、性别等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3月在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和心内科住院,年龄≥40岁的8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采用超声测量的平均CIMT、性别、年龄、血脂水平[脂质、脂蛋白、载脂蛋白,以及脂质比值,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载脂蛋白B(Apo-B)与载脂蛋白A-Ⅰ(ApoA-Ⅰ)的比值及总胆固醇(TC)与HDL-C的比值]、hs-CRP、空腹血糖等资料。依据患者的CIMT,分为正常组(平均CIMT〈1.0 mm)172例,增厚组(平均CIMT≥1.0 mm)661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①增厚组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hs-CRP、LDL-C/HDL-C比值、TC/HDL-C比值、Apo-B/ApoA-Ⅰ比值的中位数,均高于正常组,而HDL-C、ApoA-Ⅰ的中位数低于正常组。增厚组男性例数要明显多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之间其他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OR=1.085,95%CI:1.067~1.104)、男性(OR=1.897,95%CI:1.985~2.799)、hs-CRP(OR=1.165,95%CI:1.047~1.296)、LDL-C/HDL-C比值(OR=1.281,95%CI:1.040~1.579)是预测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C/HDL-C比值增高是预测心脑疾病患者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作用可能要优于单独检测LDL-C或HDL-C。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离并鉴定1株致2018年7月四川省某肉牛场肉牛患呼吸道疾病并死亡的约翰逊不动杆菌。方法采集发病牛鼻腔拭子并从中分离得到一株优势菌株,对其进行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用MEGA-X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构建进化树,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分离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生化特性与约翰逊不动杆菌相符合,16S rRNA序列与GenBank中约翰逊不动杆菌株的同源性均达99%,因此将分离菌确定为约翰逊不动杆菌,并命名为ZZCNC-7B。8只SPF级昆明小鼠用1.4×108 CFU/ml的ZZCNC-7B菌液腹腔注射(0.2 ml/只)后出现精神沉郁、腹式呼吸、眼部出现黏性分泌物、眼睑粘连、畏寒抱团等症状,有6只小鼠在16~36 h内死亡,另2只小鼠出现相同的症状但仍存活。剖检死亡小鼠,大体观察肺、肾充血肿大;肝、脾淤血肿大,肠道积气积液;组织学观察肺充血、出血,肝淤血,脾淤血、出血,肾小管坏死等病变。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对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和磺胺类药物磺胺异恶唑耐药,对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以及庆大霉素等药物均敏感。结论病牛分离菌为约翰逊不动杆菌,对小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致死性,可引起肉牛呼吸道感染,甚至导致肉牛死亡,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