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81篇
内科学   349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293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351篇
  5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 毫秒
71.
目的 分析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患者119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组患者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给予替格瑞洛组患者替格瑞洛加阿司匹林的双抗治疗12个月,在术后第1、3、6、9、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2个月2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7%和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3,P>0.05)。12个月内替格瑞洛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事件发生率为26.8%,氯吡格雷组为4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19,P<0.05)。随访期间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发生TIMI小出血或TIMI轻微出血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16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32,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发生TIMI主要出血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相较氯吡格雷可有效减少冠心病三支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率。替格瑞洛相较氯吡格雷使患者TIMI小出血和轻微出血的风险增加,但不增加TIMI主要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估替格瑞洛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诊断STEMI并行直接PCI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40例)和氯吡格雷组(124例)。根据治疗后第5天血小板聚集率结果进而将氯吡格雷组分为非氯吡格雷抵抗(CPGR)组(81例)和CPGR组(43例),CPGR组患者改服替格瑞洛。随访3个月,分析替格瑞洛组和非CPGR组用药后5天、1个月、3个月血小板聚集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卒中、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绞痛、心功能不全)和药物不良反应(出血、呼吸困难)发生情况;分析CPGR组换药前后血小板聚集率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治疗后第5天、1个月、3个月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非CPGR组(33.94%±14.90%比53.13%±14.07%,25.26%±8.89%比35.51%±9.45%,24.91%±7.55%比31.57%±9.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GR组换用替格瑞洛1个月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28.33%±8.11%比64.50%±1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44,P0.05)。随访3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轻中度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非CPGR组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轻微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及重度呼吸困难者。结论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作用明显优于氯吡格雷,且对于CPGR患者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3.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NF-κB、TNF-α、IL-1及IL-6的表达水平,研究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干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4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2)和观察组(n=170)。对照组行基础治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行基础治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各临床指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TNF-α、IL-1及IL-6水平与NF-κB活性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UAP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干预后显著改善患者血脂、降低TNF-α、IL-1及IL-6水平与下调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74.
硫酸氢氯吡格雷的几个已报道的晶型中,相对于晶型II,晶型I的热稳定性较差,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会自发地转变为晶型I I,因而晶型I在生产中难以得到热稳定性好的产品。本文提出利用离心力辅助析晶的方法能生产出高纯度,稳定性好的晶型I产品。所得到的产品分别用粉末X射线衍射仪(PXRD),差示扫描热量仪(DSC)和扫描电镜显微镜(SEM)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离心力辅助析晶比用传统反溶剂析晶方法得到的晶型I结晶度有明显增加,晶粒生长得更大更完整。通过长期稳定性实验,证明新工艺所得到的产品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能长时间储存不变质。  相似文献   
75.
非致残性缺血性脑血管事件(non-disabling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events,NICE)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50%~60%.近年来,NICE的治疗从最初的单药抗血小板到双联抗血小板取得了重大突破,研究证明21?d的短程、双联抗血小板方案具有更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NICE患者进行溶栓...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辛伐他汀合用基础上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老年不稳定心绞痛110例随机分成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予口服辛伐他汀20rag,每晚1次;B组为A组加服氯吡格雷75mg,1次/d;C组在B组基础上给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4ml,1次/12h。疗程均为2周。各组均给予硝酸酯类、ACEI类、钙拮抗剂或13受体阻滞剂。结果A、B、C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9.3%、63.6%、89.7%,C组总有效率与A组、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随访2个月,C组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确切、安全,能减少急性心脏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77.
78.
79.
氢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琴  鲁晓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29-1930
目的:评价不稳定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氢氯吡格雷治疗对于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7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分为受试组(氢氯吡格雷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观察用药期间心绞痛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受试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受试组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氢氯吡格雷在不稳定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可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  相似文献   
80.
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是新型二磷酸腺苷受体拮抗剂,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的抗血栓治疗。但近年来,在长期随访中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现象,即应用氯吡格雷治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本文就氯吡格雷的作用机制、氯吡格雷抵抗定义、氯吡格雷抵抗韵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