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7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209篇
耳鼻咽喉   26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369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904篇
内科学   407篇
皮肤病学   85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371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85篇
综合类   1779篇
预防医学   791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802篇
  13篇
中国医学   709篇
肿瘤学   17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326篇
  2013年   208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94篇
  2006年   346篇
  2005年   337篇
  2004年   314篇
  2003年   256篇
  2002年   178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221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78篇
  1996年   193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94篇
  1992年   89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3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行手助腹腔镜下脾全切除术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 46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基因型为Ib型)合并脾亢患者,行手助腹腔镜下脾全切除术,待脾亢改善3个月后,予以Peg-IFNα-2α135μg或180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800~1 200 mg/d抗病毒治疗,疗程48周。抗病毒期间,第1、2、4、6、8、12周随访,之后每4周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HCV RNA水平、血常规、肝功能及抗病毒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丙型肝炎肝硬化(基因型为Ib型)合并脾亢患者行手助腹腔镜下脾全切除术后,给予Peg-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为67.39%(31/46)。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手助腹腔镜下脾全切除术改善脾亢后予以PegIFNα-2α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后有较好的SVR,从而延缓了丙型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62.
患者男,49岁.以"右睾丸及附睾肿物"入我院治疗.超声检查:右侧睾丸内可见弥漫性呈点片状低回声团,不规则(图1),睾丸内见有丰富的彩色血流.右侧附睾明显增大,头体部5.0 cm×2.6 cm,尾部3.0 cm×1.6 cm,呈低回声,其内可见有较丰富的彩色血流.右侧睾丸鞘膜内可显示4.9 cm×3.6 cm的液性暗区,有分隔.右腹股沟区可显示多数个低回声团,最大的1.6 cm×0.7 cm.超声诊断:①右侧睾丸内低回声团性质待定,占位性病变待除外;②右侧附睾炎性改变伴鞘膜积液;③右侧腹股沟淋巴结增大.术后病理:右侧睾丸及附睾结核.  相似文献   
63.
Falch—Hillarp 的荧光组织化学技术是用甲醛与单胺类物质发生缩合反应,而产生具有强荧光化合物的方法。该技术的建立为神经形态学增添了新的篇章。它揭示了一个庞大的单胺类神经元系统在脑内的存在。荧光组织化学技术不仅用于形态学  相似文献   
64.
目的编制居家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为照顾者营养素养评估提供参考。方法经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和专家咨询等方法编制该自评式量表,对306名居家卒中照顾者进行调查,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00,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I-CVI)为0.800~1.000。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认知态度、知识掌握、技能操作和信息互动评判4个因子,共解释总变异量的56.492%。各维度得分之间及与量表总分呈正相关(均P0.01)。量表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40,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0.828~0.929;折半信度为0.767,重测信度0.920,各维度重测信度0.768~0.910。最终量表共包含4个维度、36个条目。结论居家脑卒中患者照顾者营养素养测评量表信效度良好,可以用于测评居家脑卒中患者照顾者的营养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电针辅助局部浸润麻醉对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镇痛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骨伤科诊治的62例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结合电针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切皮、建立通道、神经减压及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对上述各时点进行疼痛评估;记录患者术中、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麻醉前、切皮及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的HR、SBP、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建立通道、神经减压时,观察组的HR、SBP及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麻醉前、切皮、手术结束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建立通道、神经减压时,两组VAS评分均有升高趋势,观察组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辅助局部浸润麻醉法在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中既可增强镇痛效果,又可稳定患者术中的血压、心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6.
患者,男,53岁,170 cm,65 kg,BMI 22.5 kg/m^(2),ASAⅢ级。患者主诉“体位性头痛38天,反复加重20天”,于2020年10月28日以“低颅压性头痛”收入神经内科。患者于3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表现为双侧颞顶部闷痛,无视物模糊,无言语不清,无饮水呛咳,无听力下降,无肢体麻木无力,回家卧位休息后症状缓解。次日患者工作时出现双侧面部抽动,持续30 s后症状缓解,并再次出现头痛,疼痛性质较前无变化,躺下后头痛好转。  相似文献   
67.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恶性程度高,易多发、复发和转移,手术治疗能提高患者的总生存率,但术后大部分患者将出现远处转移。新辅助化疗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微转移灶的控制和生存率的改善等作用,推动其逐步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其临床利用率也逐步提高,但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肠梗阻病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应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的价值。方法将60例拟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的肠梗阻病人按随机数字量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病人术前应用盐酸奥布卡因凝胶10 ml(30 mg)进行鼻腔麻醉及导管前端润滑,对照组病人术前于鼻腔及导管前端涂抹石蜡油进行润滑,比较两组病人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结果研究组病人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7%(29/30),对照组病人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7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病人置管所用时间明显减少,术中疼痛VAS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病人均未出现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盐酸奥布卡因凝胶在肠梗阻病人行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中应用,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置管所用时间,明显地减轻了病人术中的疼痛不适,未见并发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ALK融合基因阳性肺腺癌患者原发灶及转移灶基因表达谱的差异,从而探索转移灶耐药机制及相应的药物靶点分析。方法 GEO数据库中选取GSE125864,根据肿瘤组织取材部位不同分为原发灶组和转移灶组。首先,比较两组患者之间显著差异基因的表达,并分析这些显著差异基因在生物学功能和富集信号通路等方面的不同;其次,对显著差异基因进行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及关键模块、核心基因分析。最后,基于TCGA和癌症治疗反应门户数据库对筛选的10个关键核心进行预后、药物靶点预测等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227个差异基因,以肺腺癌原发灶为对照组,转移灶中共发现134个上调基因,93个下调差异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差异基因的功能主要涉及补体和凝血级联、化学致癌作用、视黄醇的新陈代谢等信号通路;通过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了10个核心基因,其中HRG、AHSG基因表达与肺腺癌不良预后相关,SERPINC1、HRG、APOA1、FGA、FGG等与多种潜在的小分子药物有一定相关性。结论 显著差异基因涉及的分子功能及信号通路可能引起ALK阳性肺腺癌患者转移灶耐药。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残余室间隔缺损(VSD)介入治疗的效果及中长期随访结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至2014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术后残余VS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辅助检查、介入治疗情况和随访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1例患者进入分析,男11例,女10例,平均年龄8.8(2.7~21)岁,平均体重26.3(10.5~53.5) kg。13例为VSD修补术后残余漏,其中2例合并主动脉弓缩窄修补术后再缩窄;5例为法洛四联症(TOF)术后残余VSD,其中1例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2例为右室双出口术后残余VSD;1例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术后残余VSD。介入治疗距离外科手术时间为11~80个月。①介入治疗中左心室造影测得VSD右心室面直径为(3.73±1.56) mm,4例右室面有多处分流,1例为左室-右房瘘;肺循环与体循环血流量之比为1.53±0.23;无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者。②21例患者中,1例介入治疗中建立轨道时反复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而放弃堵闭行外科手术治疗;20例(95.2%)封堵成功,其中1例应用2个堵闭器。1例合并频发室性早搏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儿同时行射频消融治疗成功;2例合并主动脉弓再缩窄患儿经球囊扩张后缩窄解除。介入治疗中无不良事件发生。介入治疗后即刻造影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少量残余分流3例。ECG均无异常发现。③20例随访1~79个月,均无明显临床症状。2例在1年随访中ECG分别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及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继续随访6~12个月无改变;2/3例即刻有残余分流患儿在随访中残余分流消失,1例介入治疗后20个月时仍有残余分流3.4 mm,心腔大小和功能正常;无新发的三尖瓣或主动脉瓣反流,3例堵闭前存在的中重度三尖瓣反流在随访中反流均为轻度;未见堵闭器移位、脱落或血栓形成。结论 经导管堵闭介入治疗先心病手术后残余VSD是一项安全、有效和易行的方法,介入治疗后即刻和中长期随访效果好,应成为此类患儿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