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61.
目的癫癎发作及癫癎样放电具有昼夜倾向,睡眠是诱发癫癎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睡眠触发癫癎的易感性在不同的睡眠时相对发作及发作间期癫癎样放电的影响并不相同。该文主要研究局灶性及全面性癫癎儿童发作间期睡眠和觉醒状态癫癎样放电的特点。方法采用24h动态脑电图、多导睡眠脑电图及长程视频脑电图仪描记48例原发性癫癎儿童的全夜睡眠(至少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和睡眠前后觉醒状态的脑电资料,统计分析觉醒期及各睡眠期棘/尖波、棘/尖慢波等癫癎样波的放电指数的差异,比较局灶性和全面性发作类型癫癎儿童癫癎样放电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局灶性癫癎儿童组发作间期脑电图癫癎样放电的阳性率高于全面性癫癎儿童组(16/25,64.0%)vs(9/25,36.0%),(P<0.05)。癫癎患儿非快速动眼睡眠各期(S1~S4)癫癎样波放电指数为21.13±19.96,19.59±17.76,22.85±18.99,20.37±16.63,均高于觉醒期的8.20±6.21(P<0.05)。非快速动眼睡眠期S3期癫癎样波放电指数明显高于快速动眼睡眠期(22.85±18.99vs12.91±10.95),(P<0.05)。结论局灶性癫癎儿童发作间期脑电图癫癎样放电的阳性率较全面性癫癎儿童癫癎样放电阳性率高。睡眠,尤其是非快速动眼睡眠期对癫癎儿童癫癎样放电具有易化作用。  相似文献   
62.
急性脑水肿重症患儿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脑水肿患儿经颅多普勒(TCD)各项检测参数及频谱的变化,探讨TCD在监测与评估急性脑水肿患儿颅内压的作用.方法 对广州市儿童医院2004年6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73例符合急性脑水肿诊断的危重症患儿应用TCD进行床边监测,分析各年龄段急性脑水肿患儿以及小儿昏迷量表评分不同分值下TCD的各项参数(Vs、Vd、Vm、PI、RI)和血流频谱特征并与同龄段的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水肿患儿的TCD显示,Vd及Vm下降,PI、RI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Vs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其血流频谱在颅内压升高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性改变即急性脑水肿ICP增高初期,血流频谱表现为收缩峰变尖锐,而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改变.部分病例表现为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均升高,频窗紊乱,Lindegaard指数(VmMCA/VmICA)>3,提示脑血管痉挛;随病情发展,脑血流速度进一步下降,频谱表现为收缩峰尖锐高阻波形.当脑血管阻力进一步增加,TCD监测频谱表现为高尖的收缩期正相血流,舒张期逆向负相血流的"振荡波",当颅内压接近舒张压时,舒张期血流消失,频谱表现为"钉子波",病情进展最终血流信号减弱直至消失.结论 TCD可直接提示脑血流灌注的状态,反映脑水肿患儿颅内压力的变化,以及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是否尚存,对于病情判断以及颅内压增高的早期干预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当TCD频谱表现为收缩期血流正相而舒张期血流负相的振荡波、收缩期血流钉子波或无血流信号,患儿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63.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6月-2007年6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康复病区住院治疗,合并构音障碍的9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男性50例.女性48例,年龄5.6-13.7岁,平均为8.2±0.5岁.患者入选标准:经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测及头MRI检测,确诊为病毒性脑炎.符合1994年轻、中度及重度痉挛型构音障碍的诊断标准[1].排除标准:广泛的发育障碍,有明显的精神异常,未能配合完成检测者.  相似文献   
64.
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且预后较好,但目前对其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却较少,从而影响其康复治疗效果,进而影响患儿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在站立与步行时,常由于一侧肢体肌张力异常、肌肉力量不协调和肌肉控制能力差而出现患侧髋关节后伸、内旋,膝关节过伸,踝、足趾跖屈;在步行周期摆动期时,患侧膝关节不能自主屈曲,使患侧下肢长度相对变长,以髋外展、骨盆上提代偿而出现异常步态;支撑期,足不能用力蹬地,推动身体向前运动困难。我科近年来对利用肌肉控制能力训练辅以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提高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站立与步行功能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5.
坐姿矫正系统对脑瘫患儿卧与坐位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配备坐姿矫正系统对卧位与坐位功能的影响。方法:坐姿功能异常的脑瘫患儿34例,随机分为矫正组和对照组各17例,均采用Bobath、Vojta和Rood等神经生理学疗法,矫正组同时配备坐姿矫正系统。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对卧位、翻身、坐位等项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GMFM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01),矫正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备坐姿矫正系统辅以神经生理学疗法更利于提高脑瘫患儿卧位与坐位功能。  相似文献   
66.
背 景 :游 戏 是 一 种 为 了 娱 乐 而 从 事 的 活 动 ,同 时 也 促 进 运 动 、精 神 心 理 能 力 的 发 展 ,任 何 儿 童 无 不 是 从 玩 游 戏 开 始 ,对 各种 事 物 进 行 学 习 ,对 外 界 环 境 进 行 适 应 的 。 游 戏 可 使 儿 童 在自 身 运 动 ,感 觉 等 方 面 功 能 得 到 锻 炼 ,游 戏 也 是 儿 童 的 基 本需 求 之 一 。目 的 : 婴 幼 儿 游 戏 的 教 育功 能、发 展 功能 已经 得 到 幼 教工 作 者的 高 度 重 视 , 我 们 将 游 戏运 用到 高 危 儿 的 康 复 中, 探 讨游 戏 活动 用 于 高 危 儿 的早 期 干预 的疗 效 。…  相似文献   
67.
背景:游戏是一种为了娱乐而从事的活动,同时也促进运动、精神心理能力的发展,任何儿童无不是从玩游戏开始,对各种事物进行学习,对外界环境进行适应的。游戏可使儿童在自身运动,感觉等方面功能得到锻炼,游戏也是儿童的基本需求之一。目的:婴幼儿游戏的教育功能、发展功能已经得到幼教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我们将游戏运用到高危儿的康复中,探讨游戏活动用于高危儿的早期干预的疗效。设计:以患儿为研究对象的前后对照观察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儿科。  相似文献   
68.
麦坚凝 《广东医学》2001,22(9):767-770
近 2 0年来 ,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质量受到重视 ,例如重视儿童神经精神和心理的健康发展以及生活质量 ,开展了这些方面的监测、筛查 ,以早期发现发育异常和发育障碍。例如 ,在婴幼儿期常见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孤独症、脑性瘫痪、语言障碍、儿童注意缺陷伴多动障碍以及特殊运动发育障碍等 ,以便及早干预治疗。为了早期发现婴幼儿的发育异常 ,了解其神经精神、心理正常发育是重要的。1 婴幼儿的发展1 1 正常智能发育 正常智能发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运动发展 (粗和精细动作 ) :粗运动能力主要指大肌肉活动及其平衡协调能力 ,包括 :抬…  相似文献   
69.
目的初步探讨中央颞区棘波的儿童良性癫痫(benign childhood epilepsy with centro-temporal spikes,BECTS)患儿发作间期睡眠结构特点。方法采用多导睡眠生理脑电记录仪对23名BECTS儿童及23名健康对照儿童进行全夜多导睡眠脑电记录仪检查,比较BECTS患儿与健康对照儿童睡眠结构的差异。结果BECTS组患儿总记录时间(TRT)、非快速动眼S1期睡眠比例(S1%)、非快速动眼S3期睡眠比例(S3%)较正常对照组延长,而非快速动眼S2期睡眠比例(S2%)、睡眠效率(SE)较正常对照组缩短。结论BECTS患儿睡眠结构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觉醒时间延长,S1浅睡期延长和睡眠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70.
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客观测听评估与特征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综合评估低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蜗性及蜗后病变的临床听力学特点及其与中枢性神经系统病变的关系;并对比观察不同客观测听技术的特征。方法:选取1998-2000年间资料完整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共310例(500耳),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24.23个月。根据神经康复科的专科评估,分为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听力障碍组和不伴随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听力障碍组;前者又根据中枢性病变的病理特征及发病特征分为核黄疸-脑瘫,外部性脑积水和其它中枢性病变3小组。设立同年龄段对照组60例(104耳)。每一组组员同时检测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对此观察不同组别间ABR波V阈值及DPOAE各自的特点,同一组间不同ABR波V阈值耳DPOAE的变化特征。结果:(1)低龄感音神经性聋患儿中伴随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者比例高(41%)。(2)伴随有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儿中,核黄疸-脑瘫常导致严重的蜗后性听力损失,耳蜗功能也轻度受累;外部性脑积水仅导致轻度蜗后听力损失;其它以大脑皮层受累为主的中枢性病变一般不累及耳蜗功能,(3)蜗性听力损失者,ABR波V阈值达60dB nHL时,DPOAE幅值明显下降,达70dB nHL以上者,DPOAE幅值严重下降或消失。结论: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常伴有中枢性神经系统病变,并表现出听力障碍特征的多样性,因此,在临床上需进行跨学科多手段的综合评估。才能作出客观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