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6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6篇
  5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面对如此纷呈的广告语,作为麻醉医生的我不知道是该像广告那样宣扬梦幻的无痛人流呢,还是该唠叨些“冲动的惩罚”的话。广告强调无痛,把人流这原本对身体有创的治疗渲染成一桩轻而易举的事——一睡了之。于是在有些人心里,尤其是在一些在校学生和未婚少女当中,流产演变成了一种常规的避孕方式。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究ADRB2基因调控区多态性对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10月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的急性轻中度发作且接受SABA治疗7 d的支气管哮喘患儿127例,检测其基因型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患儿治疗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和疗效,并考察基因多态性高阶交互作用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127例患儿中,rs2895795位点TT、TA、AA型分别有80、44、3例,rs11168070位点CC、CG、GG型分别有93、32、2例,rs12654778位点GG、GA、AA型分别有41、64、22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治疗后,rs2895795位点TA型患儿的最高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用力呼气75%肺活量时的瞬间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F75%pred)改善率均显著低于TT型(P<0.05);rs11168070位点CG型患儿的PEF%pred、FEF75%pred改善率均显著低于CC型(P<0.05);rs12654778位点GA、AA型...  相似文献   
63.
王玉芳  魏兵  欧阳钦 《四川医学》2005,26(12):1391-1392
目的 探讨CD44v6表达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2例原发性结直肠腺癌、45例结直肠腺瘤和17例结直肠正常粘膜中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 结直肠腺瘤和腺癌组织中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8%、77.4%,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的阳性表达率。CD44v6阳性表达与腺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无关,但与淋巴结转移相关,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87.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7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D44v66表达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64.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筛状癌(invasive cribriform carcinoma,ICC)的临床病理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复习8例乳腺ICC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其组织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预后与浸润性导管癌进行比较。结果乳腺ICC发病平均年龄42.9岁,多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影像学微钙化常见。组织学特征是不规则癌细胞团巢呈筛状结构浸润性生长,瘤细胞核级低-中等,多数病例核分裂象少见,胞质顶浆分泌和间质成纤维细胞增生易见,常并存筛状型导管原位癌和小管癌。免疫表型显示CK34βE12高表达而CK5/6阴性,肌上皮标记阴性。8例中经典型6例、混合型2例,其发病年龄、组织学分级、腋淋巴结转移率、c-erbB-2和Ki-67阳性率均低于浸润性导管癌,近期随访结果显示预后优于浸润性导管癌。结论乳腺ICC作为WHO新确定的浸润性癌类型,预后较好,需要与筛状型导管原位癌和腺样囊性癌等鉴别,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65.
魏兵  李奇玉  蒋静  李薇  唐英 《中国医药》2011,6(3):280-281
目的 观察孟鲁司特在2~5岁儿童哮喘防治中的效果.方法 66例2~5岁学龄前哮喘患儿完全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对照组给予辅舒酮气雾吸入,疗程均3个月.结果 急性发作期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症状缓解时间:(4.26±1.57)d比(5.83±1.62)d;肺部体征消失时间:(3.84±1.31)d比(5.25±1.12)d;P<0.01];急性发作期治疗后患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0.36±0.12)×109/L比(0.51±0.15)×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复发次数少、无症状时间长、再次发作的病情轻(均P<0.05).结论 孟鲁司特依从性好,对于2~5岁学龄前儿童轻中度哮喘治疗及预防疗效显著.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and preventive effect of montelukast in 2-5 years old asthmatic children. Motheds Sixty-six case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as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fluticasone propionate inhalation) and group B (were administrated orally at montelukast). They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The total course of two groups were three month. Results The curative effect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in acute attack of asthmatic children. The relapse, sympto-matic stage, relapse pathocure of group B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 before and treatment after (symptoms disappearing) that EC of asthmatic children( P <0.05 ), There we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 B ahd group A that there were less times that symptoms appeared after treatment. It was a long time that symptoms disappeared.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montelukast has dramatic efficacy for the 2-5 years old children with low-grade or moderate asthma without any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探讨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沈阳二四二医院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对153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炎琥宁)80例,对照组(利巴韦林)73例,静脉注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热退时间平均3天,对照组2.9天(P≥0.05,无统计学意义),疱疹消失时间治疗组8.2天,对照组8.3天(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用炎琥宁治疗与利巴韦林治疗无统计学意义,两者疗效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托烷司琼预防手术后吗啡静脉自控镇痛(PCIA)期间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择期妇产科手术患者120例,根据镇痛配方不同随机双盲分成A组,吗啡40mg;B组,吗啡40 mg加氟哌利多5 mg;C组,吗啡40 mg加托烷司琼2.5 mg;D组,吗啡40 mg加托烷司琼5 mg,每组各30例,各组配方容量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为100 mL。术后接1次性微量泵行PCIA48 h。观察术后6、12、24和48 h的镇痛效果和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以及不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4组病例年龄、体重和手术时间及镇痛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gt;0.05)。B、C、D组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C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B、D组。结论:托烷司琼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术后病人吗啡静脉自控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小剂量托烷司琼(2.5 mg)的副作用更小。  相似文献   
69.
患者女, 43岁。因右乳肿块3个月行手术切除。病变切面呈囊实性。镜下观察:肿瘤呈囊实性生长, 囊内可见乳头状突起。肿瘤由形态温和的中间细胞、表皮样细胞、黏液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构成, 细胞间可见筛状腺腔/微囊结构, 其内含黏液或嗜酸性分泌物。瘤周乳腺组织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组织化学:p63、细胞角蛋白(CK)5/6和CK7呈分区阳性染色, GATA3阳性、S-100蛋白和SMMHC阴性, 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25%、孕激素受体(PR)阴性、HER2 1+、Ki-67阳性指数约5%。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提示MAML2基因重排。病理诊断为右乳低级别黏液表皮样癌。  相似文献   
70.
张科  刘孝东  魏兵  李虹 《华西医学》2005,20(3):503-504
目的:探讨同源框基因NKX3.1的产物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3例正常前列腺,1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32例前列腺癌标本中NKX3.1的表达。结果:64例前列腺组织中63例表达NKX3.1,阳性率98.4%:正常前列腺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NKX3.1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前列腺癌组织的NKX3.1表达较前两者高(P〈0.05),其中低分化腺癌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腺癌(P〈0.05)。结论:NKX3.1在多种前列腺组织中均有较高的表达率,在前列腺癌中其表达与分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