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83篇
  免费   1783篇
  国内免费   685篇
耳鼻咽喉   42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39篇
基础医学   188篇
口腔科学   11篇
临床医学   2898篇
内科学   513篇
皮肤病学   59篇
神经病学   167篇
特种医学   3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64篇
综合类   7308篇
预防医学   718篇
眼科学   94篇
药学   1474篇
  18篇
中国医学   30538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289篇
  2023年   1090篇
  2022年   903篇
  2021年   1244篇
  2020年   1140篇
  2019年   1141篇
  2018年   419篇
  2017年   828篇
  2016年   947篇
  2015年   1153篇
  2014年   2277篇
  2013年   1806篇
  2012年   2682篇
  2011年   2703篇
  2010年   2399篇
  2009年   2116篇
  2008年   2257篇
  2007年   1891篇
  2006年   1833篇
  2005年   1873篇
  2004年   1783篇
  2003年   1804篇
  2002年   1467篇
  2001年   1483篇
  2000年   1014篇
  1999年   853篇
  1998年   851篇
  1997年   902篇
  1996年   912篇
  1995年   610篇
  1994年   519篇
  1993年   392篇
  1992年   291篇
  1991年   233篇
  1990年   212篇
  1989年   345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干预与常规针刺干预分别联合情志护理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9年4月于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MCI患者为受试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针刺干预联合情志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经颅重复针刺干预联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BI)]、心理状况[消极情绪调节期待量表中文版(NMRE-C)]差异。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MoCA、BI、NMRE-C得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经颅重复针刺联合情志护理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继发MCI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效果更好,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更高、心理状况恢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观察调神针刺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及其伴发睡眠障碍、焦虑情绪的临床疗效,为调神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穴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等下肢局部腧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用百会、神庭、本神。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6d,1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国际不安腿综合征评定量表(IRL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RLS评分、PSQI和HAMA总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针刺基础上,调神针刺法可明显减轻不安腿综合征患者的下肢不适感,改善其睡眠障碍和焦虑情绪,疗效优于单纯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64.
65.
目的评价穴位埋线对功能性便秘患者自主排便次数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予针刺治疗,取相同穴位。治疗后观察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4次患者所占百分比和治疗后CSBMs较治疗前增加2次及以上的患者所占百分比以及两组患者周平均CSBMs,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CSBMs≥4的百分比和周平均CSBMs增加2次及以上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周平均CSBMs(4.12±1.07)较对照组(3.36±0.99)明显增多(P0.05)。两组治疗后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自主排便次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6.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5月,收集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对纳入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1项RCT,共68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针刺与SSRIs药物比较,在临床有效率[OR=1.78,95%CI(0.90,3.54),P=0.10]、HAMD-24项评分[MD=1.21,95%CI(-2.19,4.61),P=0.49]方面疗效相当;针刺联合SSRIs药物在改善HAMD评分方面优于单用SSRIs药物[MD=-2.62,95%CI(-3.84,-1.41),P0.000,1],但在有效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联合中药在临床有效率、HAMD评分方面均优于单用中药。结论: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与SSRIs西药疗效相当,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建议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为针刺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提供更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似文献   
67.
摘要:目的:应用表面肌电图(s emg)评定针刺风池穴对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即刻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96例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吞咽常规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施行项丛刺:风池(主穴),配以旁廉泉、廉泉、完骨及天柱,并结合金津、玉液舌下点刺放血,对比两组患者1个月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等级(wst)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ssa),并首次利用s emg探讨针刺项丛刺主穴风池穴对空吞咽及吞咽5 m l水的即刻影响,初探针刺风池穴治疗吞咽障碍的作用机制。结果:两组患者wst等级均较疗前改善(均p <0.05),ssa得分均较疗前减低(均p <0.05),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 <0.05)。s emg示,针刺风池穴即刻与针刺前比较,在空吞咽及吞咽5 m l水模式下,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的吞咽时间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吞咽平均振幅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项丛刺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吞咽障碍更有效,项丛刺风池穴可有效改善颏下肌群及舌骨下肌群吞咽时间、增加吞咽肌群的收缩能力及协调性。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中治疗频次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口服盐酸伐昔洛韦和甲钴胺,联合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试验组双重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的治疗频次为每日2次,对照组双重围刺法配合刺络拔罐的治疗频次为每日1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止疱、结痂、脱痂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疼痛缓解程度,每疗程末疼痛持续时间以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0%;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止疱、结痂、脱痂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缓解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前3个疗程末日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10.0%,对照组为18.0%。结论西药口服联合每日2次的双重围刺配合刺络拔罐对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疼痛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缩短病程,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观察电针配合静态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帕金森病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帕金森病平衡障碍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期间2组各有1例退出。对照组予以静态平衡功能训练,实验组在静态平衡功能训练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2组均联合口服美多芭。治疗8周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中运动部分UPDRS-Ⅱ、UPDRS-Ⅲ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以及计时起立-步行测验(TUGT)值变化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UPDRS-Ⅱ、UPDRS-Ⅲ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BBS评分均明显提高(P均<0.05),且治疗后实验组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UGT值均短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实验组TUGT值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配合静态平衡训练可有效提高帕金森病患者平衡能力,改善患者运动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