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267篇
  免费   8898篇
  国内免费   4657篇
耳鼻咽喉   340篇
儿科学   1678篇
妇产科学   529篇
基础医学   6515篇
口腔科学   342篇
临床医学   21282篇
内科学   12036篇
皮肤病学   462篇
神经病学   10885篇
特种医学   652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5篇
外科学   7259篇
综合类   45995篇
预防医学   8867篇
眼科学   1873篇
药学   19382篇
  219篇
中国医学   14660篇
肿瘤学   11808篇
  2024年   731篇
  2023年   2605篇
  2022年   3198篇
  2021年   3971篇
  2020年   4263篇
  2019年   4772篇
  2018年   2337篇
  2017年   4103篇
  2016年   4563篇
  2015年   5200篇
  2014年   8220篇
  2013年   7885篇
  2012年   10165篇
  2011年   10720篇
  2010年   9701篇
  2009年   9288篇
  2008年   10475篇
  2007年   9254篇
  2006年   8196篇
  2005年   8454篇
  2004年   7044篇
  2003年   6181篇
  2002年   5131篇
  2001年   4662篇
  2000年   3578篇
  1999年   2855篇
  1998年   2383篇
  1997年   2168篇
  1996年   1965篇
  1995年   1612篇
  1994年   1322篇
  1993年   846篇
  1992年   772篇
  1991年   641篇
  1990年   538篇
  1989年   552篇
  1988年   143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3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腹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燥热内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燥热内结型便秘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予腹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对照组40例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组均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情况,以及伴随症状(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易激惹)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排便间隔评分、大便性状评分、排便困难程度评分、腹部胀满程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食欲不振、睡眠障碍、易激惹症状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针刺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燥热内结型便秘疗效确切,并能有效缓解症状。  相似文献   
62.
任宪雷 《四川中医》2020,38(1):123-126
目的:观察祛痰熄风开窍汤联合针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50例/组。对照组予以祛痰熄风开窍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针刺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NF-kB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于治疗后3天、7天及14天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F-kB及MMP-9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NF-kB及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随时间延长显著升高,且在治疗后3天、7天及14天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熄风开窍汤联合针刺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能显著降低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减少脑水肿的产生,具有很好的近期疗效及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方案临床效果及中位生存期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n=50)与采用常规方案治疗(对照组,n=50),并对比两组临床控制率、随访1年中位生存期、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控制率为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平均行1年随访,观察组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方案,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情控制率,增强近期生存率,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4.
目的:观察旋毛虫(T.spiralis)肌幼虫(ML)排泄分泌蛋白(ESPs)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增殖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进行分组,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为实验组,顺铂(DDP)为阳性对照组和不加处理的细胞为阴性对照组,通过MTT比色法检测ESPs和DDP对A549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ESPs浓度的增加及作用于A549细胞时间的延长,A549细胞的增殖活力逐渐减弱,ESPs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时间效应。结论: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蛋白对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5.
<正>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3岁,于2年前因机器夹伤致左尺桡骨开放性骨折,在当地三甲医院Ⅱ期行尺桡骨切复内固定术,左前臂植皮术,术后无明显感染症状,骨折愈合良好,自诉左前臂屈伸功能正常,旋转功能略微受限。于2017年10月在原手术医院拆除内固定,手术顺利,切口愈合良好。内固定拆除后1月余患者自诉拿刀削莴笋皮时突然出现左前臂剧烈疼痛,活动受限,于原手术医院摄片示:左桡骨内固定拆除术后再次骨折。(图1)建议再次手术自体骨植骨内固定治疗,患  相似文献   
66.
目的 采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对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患者脑白质脑血流量(CBF)改变进行研究,并分析脑白质灌注异常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首次就诊经多导睡眠仪(PGS)监测确诊的重度OSAS患者(AHI>30次/h)56例为实验组;选取性别、年龄相匹配,无OSAS疾病的健康志愿者(AHI<5次/h)56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GE Discovery 750 MR扫描仪分别对2组研究对象进行3D-ASL检查,并对脑白质区(双侧额叶白质、双侧顶叶白质、双侧内囊前支、双侧内囊后支、双侧外囊、双侧半卵圆区、双侧枕叶白质、双侧颞叶白质、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及胼胝体压部)进行脑血流量(CBF)的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2组各区域CBF值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重度OSAS组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脑白质低灌注区CBF值与AHI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重度OSAS组中右侧额叶白质、左侧额叶白质、右侧顶叶白质、左侧顶叶白质、右侧枕叶白质、左侧枕叶白质、右侧内囊后支及左侧内囊后支CBF值[mL/(min·100 g)]分别为21.420±4.789、21.787±4.713、46.151±8.217、47.112±7.800、17.805±5.788、17.356±5.365、31.443±6.020、30.636±5.890,较健康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白质灌注减低区CBF值与AHI呈负相关,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 结论 3D-ASL能敏感监测重度OSAS患者脑白质灌注异常,脑白质灌注异常与AHI值及认知功能障碍均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观察大活络胶囊、针灸配合康复疗法治疗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疗效及对氧化应激、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影响。方法将127例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及对照组63例,对照组给予胆碱酯酶抑制剂加钙离子拮抗剂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大活络胶囊、针灸及康复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机体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BDNF变化情况,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GSH、SOD、GSH-Px及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活络胶囊、针灸配合康复疗法可明显减轻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氧化应激损伤,提高BDNF水平,促进神经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肥胖发病率在全球内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微生物分子生态学、代谢组学等技术的发展,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关系逐渐被揭示,肠道微生态作为机体最大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维持营养摄取、新陈代谢和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途径和产物的变化不仅可以促进宿主对能量的摄取导致甘油三酯的沉积,还能通过改变肠道通透性、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及与大脑相互作用等潜在机制介导肥胖的发生发展。现就三个方面对肠道微生态与肥胖的相关性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