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30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35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84篇
  1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不同灌注压和解痉剂对体外灌流兔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灌注压和解痉剂对体外灌流肾脏灌流量的影响,为建立体外灌流保存肾脏模型作技术准备。方法: (1) 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肾脏, 分为3级, 分别在60 mmHg、100 mmHg、120 mmHg 3个灌注压下, 观察离体肾脏的灌流量; (2) 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肾脏, 分为3组, 分别在生理盐水、654-2、酚妥拉明作用下, 用筛选的最佳灌注压(100 mmHg)灌流, 观察不同解痉药物对肾脏灌流量及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 100 mmHg组灌流量保持稳定, 灌流8 h时, 灌流量显著高于60 mmHg组及120 mmHg组; (2) 酚妥拉明组灌流量于灌流1、5、10 h显著高于654-2组和对照组, 且尿量无明显减少、肾静脉流出液钾浓度上升值和钠浓度下降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1) 兔肾体外灌流, 100 mmHg的灌注压较为适宜; (2) 654-2特别是酚妥拉明可增加灌流量、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2.
63.
目的:探讨老年综合评估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营养宣教和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进行综合评估.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营养状态评分(MNA)得分、营养指标(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和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干预组M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干预组MNA评分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干预组MNA评分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后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干预组血浆前白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和干预组FBG、TC和TG水平均下降,HDL-C水平均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干预组治疗前后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干预组TG水平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实施老年综合评估,制定有效的干预计划,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更好地控制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观察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的水平变化情况,探讨EPCs对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纳入首次发病24 h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2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宿州市立医院脑卒中筛查门诊脑卒中高危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以发病1周内最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作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估标准,NIHSS评分<7分为轻症组,≥7分为重症组;以CD133+KDR+细胞作为EPCs的标记,采用流式细胞分析,分别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第1、5、10天的外周血EPCs数量。 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EPCs数量存在动态变化趋势,呈第1天降低、第5天升高、第10天下降趋势,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症组第1、5、10天EPCs数量均低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梗死急性期NIHSS评分与第1、5、10天外周血EPCs数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62、r5=-0.622、r10=-0.414,均P<0.05)。 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基线EPCs水平明显降低;外周血EPCs水平降低可能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EPCs数量越低提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越重,EPCs对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5.
目的分析桂枝茯苓胶囊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和传统中药口服治疗,治疗组使用桂枝茯苓胶囊内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体征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下腹胀痛、带下量多、神疲乏力、小便赤黄等体征症状改善情况均比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比对照组低(P 0. 05)。结论慢性盆腔炎患者使用桂枝茯苓胶囊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改善患者的体征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比较经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探求更为适合的移植途径。方法:采集大鼠BMSCs,并进行培养及鉴定。以5-氮胞苷(5-aza)10μmol/L,诱导BMSCs为心肌样细胞并鉴定。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鉴定。对照组不予处理,静脉移植组和心外膜移植组分别经尾静脉和心外膜移植心肌样细胞悬液200μl(心肌样细胞5×10~6),联合移植组同时经尾静脉和心外膜分别移植心肌样细胞悬液各200μl。4周后观察SD大鼠心肌组织形态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静脉移植组、心外膜移植组、联合移植组的心肌梗死区域均可见有DAPI标记阳性的移植细胞,其中联合移植组较静脉移植组、心外膜移植组数量明显增多;H-E染色可见后三组较对照组梗死区域心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较完整,联合移植组梗死改善程度明显;后三组较对照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水平升高,联合移植组较静脉移植组、心外膜移植组升高水平更显著。结论:经静脉、心外膜和两者联合移植诱导后的BMSCs均能促进梗死部位的组织修复,抑制心室重构,其中联合移植途径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介绍一种修复手指近节指背、指腹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我院于2001年~2002年,应用掌背静脉逆行皮瓣修复近节指背、指腹软组织或皮肤缺损26例。结果 所有皮瓣均成活,外观佳。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损伤小、无需植皮、易推广,为指近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介绍杜鹃花科白珠树属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方法 参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和综述.结果 白珠树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木脂素、有机酸、萜类和甾体类化合物等多种类型,具有抗菌、消炎、抗肿瘤、祛痰、化淤等药理活性.结论 白珠树属植物作为传统的民间药,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69.
目的:用三种不同电生理方法测定一组视网膜色素瘤及残余中心视野患者的残留视网膜功能。方法:从几个不同的基因亚组中选取14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检查视力及视野情况,随访32年。眼科检查包括全视野视网膜电图(ERG)、多焦视网膜电图(m fERG)和多焦视觉诱发电位(m fV EP)。结果:所有患者ER Gs均明显降低。m fER G检查显示其中5例患者残留视网膜功能。大部分患者在中心区域可检测到m fV EP的电位波幅。随访观察发现,在7~32年的随访期间,患者病情缓慢进展,视野保持不变或仅有轻度缺损。结论:视网膜色素瘤患者并非一定出现视野进行性缺损的…  相似文献   
70.
比较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 O)相关性黄斑水肿患者玻璃体切割联合或不联合动静脉(AV)交叉处鞘膜切开术的效果。干预性病例研究。对BR V O相关性黄斑水肿的36只眼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0只眼行A V鞘膜切开术(A S组),16只眼行后部玻璃体切割术(PVD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2个月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 A)、荧光造影(FA)和视网膜断层扫描观察黄斑部厚度。AS及PV D组术后平均BCV A均显著提高(P=0.008,P=0.001)。术后1个月黄斑部厚度在两组中均显著下降(P=0.002,P=0.007),并且持续下降至第12个月。两组间的术后平均BCV A、BCVA的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