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8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8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6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793篇
内科学   67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1012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5篇
  4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15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33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徐少洁  李海玲  裴艳  唐恺  李双  徐亚伟 《心电与循环》2021,(3):324-326,后插4
心脏外科术后形成的瘢痕造成心房电生理机制改变,可能存在多种心动过速折返环路,其中以非典型心房扑动最为常见.传统的三维标测系统由于其准确度和分辨率不高,常难以明确导致心房内折返性心动过速的基质,从而确定折返环以及作为消融靶点的折返环的关键性峡部,导管消融成功率低.本文报道2018年4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采用最新超高密度R...  相似文献   
62.
选择择期进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介入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20例,分别采用瑞芬太尼泵注及芬太尼静注诱导及维持麻醉。术中观测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毕患儿清醒拔管时间,并观测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芬太尼组患儿相比,瑞芬太尼组患儿麻醉起效快,术中可维持较好的麻醉深度,术毕苏醒迅速,且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较少。认为瑞芬太尼泵注全身麻醉用于儿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介入性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3.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4.
目的 了解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参考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整体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结论整体、规范而且有效的护理降低了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心脏CT血管成像(CTA)在评估房间隔缺损(ASD)方面的精确性及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已行ASD封堵术或手术修补的中老年患者63例资料,男性18例,女性45例,年龄50~77岁,平均(56.9±5.8)岁,患者均于术前行经胸超声(TTE)和经食管超声(TEE)检查,并常规行CTA检查以除外冠心病。在GE工作站上行ASD三维(3D)重建,以CT横断面辅助测量技术(CTAS)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与TTE及TEE对比,并总结其他重要影像学表现。结果:在缺损大小方面,CTA与TTE及TEE分别相差约4.48(3.28~5.76)mm和1.98(0.94~3.03)mm;CTA与TTE及TEE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与后者相关性最强;在房间隔长度及缺损边缘方面,除下腔侧边缘外,CTA及TEE测量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所测下腔侧边缘长度较TEE测量值约>2.2(1.35~3.08)mm;15例患者因CTA提供重要解剖信息而改变治疗方案,其中13例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于介入封堵ASD同时行冠状动脉成形及支架置入术。结论:对于拟行ASD封堵术的中老年患者,术前心脏CT检查可准确测量缺损大小及边缘长度,且在评估下腔侧边缘方面可能优于TEE。  相似文献   
66.
李金秀 《北方药学》2014,(7):137-137
2003-2013年,我院共体检出23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儿童心电图。经进一步诊断证实8例为健康儿童,15例为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患儿。跟踪体检15例患儿手术后心电图,9例恢复正常,6例持续存在。9例术后恢复者,为室上嵴及圆锥部肥厚产生V1 Qas波改变,符合术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消失的表现。6例术后仍持续存在,为先天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合并先天性房间隔缺损。通过体检与临床结合,借助循证医学有利于为小儿健康保驾护航,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7.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1],发病率占先天性心脏病的7%~8%。经胸小切口ASD封堵术是在彩色超声诊断仪(TEE)辅助下,经右胸小切口行非体外循环,用闭合器封堵ASD的新方法。2011年9月至今,我院采用此种方法治疗ASD患者27例,疗效较好,均5 d后康复出  相似文献   
68.
吴惠宁  罗菊霞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9):820-821,I0002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筛选及监测在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经胸超声检查筛选ASD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封堵中央型ASD69例,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超声检测。术前以二维超声为主,多切面观察缺损部位、大小及与周边情况,剑下双房心切面尤为重要;术中超声监测封堵全过程,指导封堵器位置、大小的确定,残余分流及瓣膜反流的显示;术后即可观察评价封堵疗效。结果经胸超声测量ASD大小与术中球囊导管测值大小接近,选用封堵器直径通常较所测缺损值大约4mm,若缺损断端较软,则应适当加大封堵器直径。66例术中显示无过隔血流;2例封堵器腰部微量残余分流,宽约2mm左右,较术前明显好转;1例封堵器脱落行急诊开胸手术治疗后痊愈。68例病例3个月后复查,肺动脉压及房室腔内径明显改善,残余分流消失。结论经胸超声术前筛选、术中监测、术后即刻疗效评价及随访对ASD封堵治疗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3D全胸腔镜不停跳房间隔缺损(ASD)修补术的学习曲线及安全性。方法 ASD患者206例,完成3D全胸腔镜ASD修补及三尖瓣成形术44例(腔镜组)。累积和(CUSUM)法确定3D胸腔镜ASD修补术的学习曲线。并与传统开胸手术(开胸组)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腔镜组学习期间手术的安全性。结果 CUSUM学习曲线显示手术失败率、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在第34、21、29及39例患者后低于可接受水平。匹配后两组术前特征不存在系统差异。腔镜组体外循环时间长于开胸组(P=0.000);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总住院费用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开胸组(P=0.000)。结论 3D胸腔镜不停跳ASD修补术使手术更简化,更安全,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并能在39例后快速跨越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术在房间隔缺损(ASD)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并与传统的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进行对比。方法将2010年4月至2013年4月入住该院的236例ASD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109)给予外科体外循环修补术,观察组(n=127)给予经胸微创封堵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ICU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及VAS评分、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心脏功能指标变化。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入住ICU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气管插管时间、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但输血量、引流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手术成功率稍大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各心脏功能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胸微创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创伤小,操作简便,明显优于传统外科体外循环下心内修补术,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