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进一步探讨老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发病机制。方法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和动态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139例老年心血管病人心房扩大和房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进行分析与观察,并对原发病分类,对部分病例长期随访5-25年。结果双房扩大者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00%,左心房扩大为主者发生率65.0%,右心房扩大为主者发生率35.7%,心房内径正常者发生率15.15%,四组间比较P〈0.01。心房内径扩大越明显,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越高,性质越严重,即便是扩张程度相同的左心房扩大者、二尖瓣狭窄为主的瓣膜性心脏病其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瓣膜性心脏病,P〈0.05。结论心房扩大,特别是双房扩大和左房扩大是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心房压力和心房肌张力增高是电生理紊乱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青中年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于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期间,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体检中心健康查体对象610例(年龄18~59岁)行问卷调查、常规检查、化验,超声诊断并测量颈动脉斑块。以48例有颈动脉斑块者为试验组,562例无斑块者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性别、腰围、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及肝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尿素氮、肌酐、尿酸等因素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有颈动脉斑块者在年龄、男性比例、腹围、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舒张压、糖尿病、空腹血糖、尿酸水平方面均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169,95%CI:1.099~1.243,P=0.000)、吸烟(OR=2.949,95% CI:1.548~5.617,P=0.001)和平均动脉压(OR=1.024,95%CI:1.003~1.046,P=0.022)与颈动脉斑块形成高度相关,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14(95% CI:0.759~0.869),敏感度为87.5%,特异性为67.3%。结论 青中年的颈动脉斑块形成与年龄、性别、腹型肥胖、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多种因素相关,但年龄增长、吸烟、高血压是青中年人群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低分子肝素组、阿司匹林组3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抗凝治疗疗效。结果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总有效率为95.8%,低分子肝素组80.8%,阿司匹林组58.9%;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无一例恶化为急性心肌梗死,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和低分子肝素组疗效明显优于阿司匹林组(P〈0.01),而低分子肝素加阿司匹林组较低分子肝素钠组更有效(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同时合用阿司匹林加强抗凝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患者基线临床特征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0年7月部分驻京部队干休所的老年患者614例,其中男性470例,女性144例。女性分为女性事件组43例和女性对照组101例,男性分为男性事件组127例和男性对照组343例。比较基线临床资料分布特征。随访4.5~6.7(5.6±0.9)年分析终点事件与临床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高血压(2级、3级)、高胆固醇血症、抗血小板药物、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和降糖药物比例明显升高,吸烟、慢性肾功能不全、他汀类药物、硝酸盐类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与女性对照组比较,女性事件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比例明显升高(9.3%vs 1.0%,P=0.03)。与男性对照组比较,男性事件组年龄、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病和硝酸盐类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终点事件与冠心病(HR=2.56,95%CI:1.19~5.54,P=0.017)、高血压2级(HR=3.29,95%CI:1.14~9.52,P=0.028)、高血压3级(HR=2.77,95%CI:1.08~7.12,P=0.034),高胆固醇血症(HR=2.61,95%CI:1.27~5.36,P=0.009)和慢性肾功能不全(HR=22.70,95%CI:5.22~98.78,P=0.000)相关。而男性终点事件与年龄、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相关(P0.05,P0.01)。结论老年患者在基线临床特征及其对远期缺血性心血管病事件的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老年女性远期心血管病事件发生更多与心血管病高危因素相关联。  相似文献   
65.
晶体管超声波雾化器治疗48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晶体管超声波雾化器治疗48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临床观察大连解放军第469医院五官科(116021)何青,孙沛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常见病之一,本病病程迁延,容易复发。治疗方法甚多,但对本病疗效都不理想,鉴于此,自1992年以来,我科采用30%病毒消眼药...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核苷类药物停药后复发的临床特点和复发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包括分析患者服用药物种类、疗程、疗效、停药复发人数、次数、复发时间,并检查患者核苷类药物停药复发后的肝功能情况。结果80例患者中49例服用拉米夫定,停药时间3个月~5年;14例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停药时间1~3个月;11例患者短期服用拉米夫定后再用阿德福韦酯,停药时间4个月~2年;6例患者服用恩替卡韦,停药时间为3个月~1年。患者停药后有35例慢性中度肝炎患者复发,23例慢性重度肝炎患者复发,12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复发,6例代偿性肝硬化复发,4例失代偿性肝硬化复发。慢性重度肝炎患者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ALT、AST、TB三项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核苷类停药后多在2年以内复发,且停药复发后肝损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67.
背景: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均为晚期肝病患者,由于肝功能损害,心室负荷加重,导致心肌肥大,心肌间质纤维化,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同样受到损伤.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基丁胸腔生物电阻抗,可无损伤地提供反映左心室泵血功能参数及收缩功能参数.目的:采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检测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早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病例观察,于2005-01/2006-12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干部病房完成.对象:选择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患者50例.方法: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肝移植患者移植后7 d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外周血管阻力、心脏收缩加速指数及胸腔液体量水平等.主要观察指标:肝移植后早期(ICU内)不同时段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肝移植后第2天开始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心脏收缩加速指数明显低于移植前(P<0.01),外周血管阻力、胸腔液体量水平明显高于移植前(P<0.01),这种变化于移植后第3天达到高峰,移植后第7天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逐渐恢复至移植前水平.结论:肝移植后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尤以移植后二三天最重.因此,密切监测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肝移植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