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4篇
综合类   78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因素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沈岩  况利 《重庆医学》2006,35(18):1712-1713
据资料显示,自杀每年造成全球约100万人死亡.全球平均每40秒钟就有1人死于自杀。自杀既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又是一个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在15~34岁人群的死因中,自杀列第1位”。随着青少年自杀死亡率的急剧增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对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许多研究发现,行为生活方式、心理及社会因素与自杀有密切关系,探讨这些危险因素,对青少年自杀的预防和早期干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和评价。  相似文献   
62.
自杀已成为国内外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受到国内外广泛的关注。但因自杀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预测自杀行为非常困难。PET能深入分析自杀者脑功能障碍,对自杀行为的早期发现、预防和干预等相关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青少年、儿童自杀行为的流行病学特点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陈建梅  况利 《重庆医学》2005,34(1):125-127
自上一世纪50年代开始,自杀行为在许多国家明显增加,特别是70年代以来更加严重.在西方发达国家,自杀行为已经成为日益严重的流行病.90年代之后,某些国家的自杀率有所下降,而我国青少年的自杀率持续上升,且表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因此,自杀行为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相似文献   
64.
近年来,无抽搐电休克(MECT)在抑郁症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其作用机制仍然很不明朗。细胞因子(CK)是一类主要由激活免疫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或多肽。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双向联系,CK则是三大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的重要物质。而白介素(IL)是细胞因子家族中重要的成员。有研究发现,IL-6能提升前额叶和海马部位的多巴胺(DA)及5-羟色胺(5-HT)的活性。  相似文献   
65.
自杀已经成为国内外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Phillips等[1]对中国1995至1999年自杀死亡及自杀未遂的研究得出自杀是我国第五位重要的死亡原因.自杀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关于自杀的遗传学病因研究较多,但遗传学研究并未发现自杀的致病基因也存在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情况[2].脑功能成像技术为研究大脑的高级精神活动提供了新的方法,但功能影像学研究也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基因影像学(Imaging Genetics)方法将基因与影像学结合,运用生理影像技术作为表型分析来评价基因的变异情况,从而探讨基因是如何影响大脑的神经结构和功能,以及由此导致的心理问题.目前对自杀行为的基因影像学研究尚未深入,主要是针对其候选基因多态性的影像学进行研究,本文选取了与自杀行为相关的候选基因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作一综合描述.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探讨能指导临床实践的对策和措施。方法运用应付方式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及自尊量表对某医科大学2003级至2006级包括护理、救援、老年、临床、麻醉、心理专业的本科生1386人进行调查。其中,贫困生272人,非贫困生1114人。结果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应付方式、人格特征、自尊状况上无显著差异。结论贫困不是影响大学生的应付方式和人格特征及其自尊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7.
目的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意念的报告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自制量表在重庆市随机抽取的11所大学中调查9808名大学生,了解自杀意念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模型发现其危险因素.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报告率为13.0%,有自杀意念的男、女学生构成比为3:4;多因素分析显示其危险因素排列为:近一年感到绝望频率高(OR=5.07,95%CI:4.27~6.02)、近一个月心理问题对学习及日常生活的影响(OR=2.07,95%CI:1.79~2.38)、已发生性行为(OR=1.95,95%CI:1.65~2.30)、亲属有过自杀行为(OR=1.77,95%CI:1.52~2.08)、女性(OR=1.66,95%CI:1.45~1.90)、认识的人中有过自杀行为(OR=1.46,95%CI:1.28~1.67)、近一个月因疾病对学习及日常生活影响(OR=1.29,95%CI:1.08~1.52).结论 大学生样本中自杀意念报告率较高.应根据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在高校制定和执行有针对性的自杀预防计划.  相似文献   
68.
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态性与自杀未遂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5-HTTLPR)与自杀未遂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71例自杀未遂患者和80名健康对照5-HTTLPR基因型。结果自杀未遂组与对照组5-HTTLPR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S/L)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显示,有精神疾病自杀未遂组(37例)的短重复序列S等位基因频率为85.1%,与正常对照组(72.5%)及无精神疾病自杀未遂组(69.1%)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9,P=0.04;X2=5.21,P=0.03)。结论5-HTTLPR的S等位基因和精神病自杀未遂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合并SSRIs类药物与单用SSRIs类药物治疗中重度抑郁症的疗效效果.方法:将150例中重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合并SSRIs组(研究组)75例和单用SSRIs类药物组(对照组)75例,分别在治疗前、第1周、第2周、第4周、第6周后,完成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用以评估症状及疗效.结果:根据HAMD评分,MECT合并SSRIs组分别在第1、2、4、6周后评分明显小于单用药物组(P<0.01).MECT合并SSRIs组在第6周后显效,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单用药物组(P<0.05).结论:在治疗中重度抑郁症时,临床医生可更多地考虑选用MECT合并SSRIs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0.
了解重庆市大学生自杀、冲动及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为针对性指导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重庆市9 80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一般人口学、自杀行为、自杀意念、自杀态度、冲动行为量表、外显攻击量表等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自杀态度更倾向于包容和理解,其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的检出率(16.40%,2.46%)均明显高于男生(10.27%,1.11%)(x2值分别为9.997,62.507,P值均<0.01);在冲动行为调查中,女生在“动机性冲动”“认知性冲动”及总分均高于男生(t值分别为11.236,10.930,9.464,P值均<0.01);在攻击行为调查中,女生倾向于采取“愤怒及敌意”,而男生倾向于采取“身体及语言攻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843,3.050,-26.591,-8.729,P值均<0.01).结论 女生较男生易出现冲动行为,易采取愤怒及敌意的攻击行为,更容易产生自杀意念及行为,而男生则容易出现身体及语言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