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9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65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46篇
预防医学   6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3篇
  1篇
中国医学   53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81.
护理文书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活动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资料,是护士对患者病情、各项护理治疗活动内容、护理效果的真实客观记录;它记录了患者接受护理治疗的全过程,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客观上规范着护理治疗活动,同时它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是举证的客观资料。特别是危重病患者的护理记录,是护士在观察、诊疗护理危重病患者过程中护士工作质量具体化表现形式,是衡量护士工作责任心、技术水平和工作好坏的依据,要求护士在护理记录中客观地反映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使之更好地保护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本文就2006年7月至2007年7月本院306份危重病患者护理文书中存在的潜在的法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制定相应对策,旨在提高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82.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伴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小剂量131Ⅰ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常规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31Ⅰ30mCi,两次治疗间隔6个月。根据131Ⅰ全身显像、血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判断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血常规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结果32例甲状腺癌伴远处转移患者治愈21例(65.6%),有效10例(31.3%),无效1例(3.1%);131Ⅰ治疗后无1例出现血细胞减少,无PTH降低。结论采用131Ⅰ多次小剂量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83.
亲情总结     
朱云  侯威生 《健康文摘》2010,(10):30-31
那日,接到母亲的电话,让我双休的时候回去一趟。母亲很少主动打电话给我,她曾说过,孩子大了,都有自己的事情,总打电话,嫌烦。所以在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后,我周日一大早,便赶到了家中。  相似文献   
584.
目的观察复春散2号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12只,利用手术刀切割兔耳做直径为1 cm的圆形创面,每耳6处,创面21~23 d愈合后出现瘢痕,制成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只,各36个创面。实验组采用复春散2号涂抹创面,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溶液涂抹,每日3次,连续用药28 d。于用药第14、28天分别观察2组瘢痕外观形态学变化差异;于用药第14、28天分别手术切取2组兔耳创面瘢痕,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用药第14天,实验组瘢痕硬度、厚度、充血程度,均轻于对照组;用药第28天,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实验组瘢痕表皮接近正常皮肤,胶原纤维排列整齐,对照组表皮增厚重叠,胶原纤维致密,厚度增加,充血明显。 结论复春散2号对兔耳增生性瘢痕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85.
目的对影响肝性脊髓病(HM)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HM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12例好转者和79例恶化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肝病病程,Child-Pugh分级,饮酒史,有无门体静脉分流手术、脾切除术史,肝硬化并发症(腹水、胸水、上消化道出血、腹膜炎、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病),实验室指标(TBil、Alb、ALT、AST、CHE、WBC、PLT、PTA、BLA)等,并进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TA、CHE、Child-Pugh分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好转组比较,恶化组具有更低的PTA值和CHE值以及更高的Child-Pugh分级(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变量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CHE、Child-Pugh分级影响HM患者的预后(P0.05),Child-Pugh分级越高,预后越差(OR=32.825);CHE值越小,预后越差(OR=0.243)。结论 CHE、Child-Pugh分级是H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HE越低、Child-Pugh分级越高,HM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86.
目的 探讨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中HBsAg和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201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为HCC组织256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BsAg、HNF4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结果 在256例HCC癌组织中,发现HBsAg阳性12例(4.7%);在39例高分化、119例中分化和98例低分化肿瘤组织中,HBsAg阳性率分别为20.5%、1.7%和2.0%,前组显著高于后两组(P<0.05);HNF4α阳性百分比在高分化癌患者中为65.6%(21/32),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癌患者18.8%(3/16,P<0.001);在12例HBsAg阳性癌组织中,HNF4α阳性11例(91.7%),而在选择的36例HBsAg阴性癌组织中,HNF4α阳性13例(36.1%,P<0.05);在4例HBsAg阳性中分化和低分化HCC组织中,免疫组化显示GPC-3呈补丁样分布。结论 HBsAg在HBV相关HCC患者肿瘤细胞中的低表达可能与肿瘤细胞低表达HNF4α有关。  相似文献   
587.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CT及 MR 表现,探讨其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16例鼻腔鼻窦恶性黑色素瘤的CT、MR特征及临床资料,均行 CT 平扫及增强,其中9例行 MR 平扫及增强。结果16例CT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8例,鼻窦4例,同时累及鼻腔、鼻窦4例;形态欠规整,呈软组织密度,其内未见钙化和囊变;周围组织均受侵;增强后不均匀中-重度强化。9例 MR表现均为单侧发病;肿瘤位于鼻腔4例,鼻窦3例,同时受累鼻腔、鼻窦2例;形态欠规则,1例呈T1 WI高信号,T2 WI低信号,3例呈T1 WI等信号,T2 WI等/稍高信号,5例呈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周围组织均有侵犯。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恶性黑色素瘤 CT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恶性黑色素瘤有 MR 特征性表现,但罕见,以非色素及混合型常见。CT联合 MRI能准确显示肿瘤部位及与周围组织、邻近骨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8.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剂量分割治疗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 将84例病人随机分为三组:Ⅰ组(常规剂量组),Ⅱ组(高剂量组),Ⅲ组(大剂量组).均采用直线加速器6 My-x线或60-r线治疗机进行放射治疗.Ⅰ组,常规剂量分割200 cGy/次,5次/周,总剂量40 Gy-50 Gy;Ⅱ组,高剂量分割300 cGy-400 cGy/次,5次周,总剂量20 Gy-30 Gy;Ⅲ组,大剂量分割600 cGy-800 cGy/次,1-2次/周,总剂量16 Gy-24 Gy.结果 全组总有效率93.8%,三组有效率分别是93.6%,92.8%,100%,三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止痛疗效确切,见效快,副作用小.不同剂量分割方法的止痛疗效相近,可根据病人的状况选择不同的剂量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589.
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1例敌草快中毒病例中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的4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4例患者中男1例、女3例,年龄48~73岁,服药剂量50~200 ml,入院后给予洗胃、导泻、补液、预防肺纤维化及血液净化等治疗,均抢救无效死亡。提示急性敌草快中毒合并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多病情恶化,预后较差,可于短期内死亡,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90.
噬菌体(Bacteriophage,Phage)是一类能特异性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病毒的总称,20世纪初就被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随着抗生素的发现和应用对噬菌体的研究逐渐减少,近年“超级耐药细菌”的出现和流行使噬菌体疗法再次受到关注。噬菌体疗法不仅其本身可作为生物制剂替代抗生素还可将其尾丝蛋白、裂解酶及穿孔素等具有识别、裂解细菌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噬菌体疗法的优势在于噬菌体特异性好、易获得,可在不影响机体正常菌群的情况下靶向清除病原菌等,但作为活的生物体,也存在免疫原性强、裂解谱窄等问题。噬菌体活性物质包括识别蛋白、解聚酶、穿孔素及其他功能蛋白等,应用于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可避免上述问题,但也存在研发周期长、应用范围小等缺点。本综述主要讲述与裂解细菌有关的噬菌体生物活性物质的组成、作用机制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