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96篇
预防医学   56篇
药学   68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51.
[目的 ]探讨河南省局部地区腹泻病人感染及携带大肠杆菌O15 7∶H7的情况 ,观察带菌时间及预后。[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监测方法发现病人 ,通过病人粪便mEC肉汤增菌 14h、胶体金免疫卡筛选、免疫磁珠法集菌、CHROMAGAR O15 7∶H7显色培养基分离、rfbO15 7、rfbO111、hlyA、stx1、stx2、eaeA引物PCR扩增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等方法 ,观察、研究感染病人的发病和预后。[结果 ]从 130 3份腹泻病人中共分离出的 38株O15 7∶H7菌株 ,检出率 2 9% ,PCRrfbO15 7扩增均为阳性。其中 2株具有stx2、hlyA和eaeA毒力基因 ,36株为O15 7∶H7不产毒株。[结论 ]我省首次从病人中分离出O15 7∶H7产毒株 ,病人发病后可于第 3~ 8d内检出病原体  相似文献   
52.
白光普  马宏 《山西中医》1993,9(3):23-24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近年来,笔者用锡类散保留灌肠为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7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75例中,男性32例,女性43例;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14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20年,平均2.3年。 (二)临床表现:所有就诊病例均有反复发作的慢性腹泻,5~20次/日,均伴有粘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另外31例伴有腹胀。  相似文献   
53.
本文观察9例西藏高原地区(海拔3700米)急性心衰患儿和11例太原地区(海拔700米)患儿予饱和量洋地黄后出现的毒性反应,发现用药后高原地区患儿的毒性反应明显高于平原地区,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文20例系各种原因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儿,其中9例系久居西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幼年大鼠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SMA)、E-钙黏蛋白(E-Cad)、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mRNA的表达,探讨骨化三醇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MT)干预效应及机制。方法 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UUO模型组(B组)及UUO模型干预组(C组)各18只,灌胃满3、7、14d取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α-SMA、E-Cad、TGF-β1、BMP-7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A组相比,B组E-Cad、BMP-7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α-SMA、TGF-β1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1);C组与B组相比,E-Cad、BMP-7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α-SMA、TGF-β1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骨化三醇对UUO模型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下调TGF-β的表达及上调BMP-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5.
马宏 《河北医药》2013,(13):1982-1983
目的探究在宫颈病变患者中行阴道镜联合液基细胞学技术(LCT)检查的临床效应。方法 1209例患者行LCT检查,其中284例LCT阳性患者行阴道镜检查,分析两种方法间对比病理学诊断的差异性。结果敏感性方面联合方式较LCT高6.84%,特异性方面联合方式较LCT、阴道镜分别高26.41%、14.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学、阴道镜联合检查可互相补充、相互完善,提高早期诊断、治疗可能性,减少肿瘤在宫颈的发生率,产生有效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6.
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最后共同的途径。在这个过程中 ,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TGF -β)一直被认为是致纤维化关键的细胞因子 ,但它除致纤维化作用外 ,还有抗炎、抗肿瘤及抑制免疫等生物学效应 ,故阻断它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是近年来新发现的TGF -β下游的一个信号介质 ,主要介导TGF -β的促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合成 ,生物学效应较单一 ,为研究治疗肾间质纤维化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与拜阿司匹灵对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异常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在药物基础降压前提下,治疗组加用氟伐他汀(来适可)40 mg和拜阿斯匹灵0.1 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加用拜阿斯匹灵0.1 g,每日1次口服。治疗4周后检测两组病人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人治疗后血浆TM、VWF、PAI-1水平显著下降(t=2.21-3.57,P〈0.05、0.01),但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t=3.27-8.47,P〈0.01)。结论氟伐他汀与拜阿司匹灵联合应用能显著降低原发性高血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水平。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幼年大鼠肾小管间质损伤早期肾组织AT1R介导跨膜信号传导通路中JAKM2/STAT3信号分子表达的趋势、相关性及给予苯那普利和氯沙坦干预治疗的影响. 方法 3周龄幼年Wistar雄性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24)、UUO未治疗组(n=24)和UUO治疗组(n=24).以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UUO模型)作为实验模型,于治疗后第3,7,14,28天取病变肾脏石蜡包埋并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AT1、JAK2、STAT3蛋白的表达,并从时相表达趋势上评价AT1R与JAK2/STAT3表达的相关性. 结果 UUO未治疗组3 d时三种蛋白表达的强度即增加,14 d时达高峰,28 d时稍有下降.UUO治疗组AT1、JAK2、STAT3蛋白表达的上调趋势明显受到抑制,与UUO未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但其表达仍强于对照组(均P<0.05).UUO未治疗组三种蛋白表达两两之间的相关系数γ值均大于0,且呈高度正相关关系(均P<0.01). 结论 UUO大鼠模型肾小管间质损伤早期,AngⅡ/IAT1R/JAK2/STAT3间可能存在一条促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信号途径;给予苯那普利和氯沙坦治疗可明显抑制该信号途径的激活.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损伤早期,肾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P65/Rel-A)表达的趋势及其潜在的病理意义。方法以阿霉素肾病大鼠为实验性肾病模型,于肾病早期第1、2、3周观察大鼠蛋白尿、血生化各指标的变化。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P65/Rel-AmRNA表达的情况,并从时相和组织定位表达的趋势上评价P65/Rel-A表达的相关病理意义。结果阿霉素注射后第1周大鼠即出现明显蛋白尿,于第3周即达大量蛋白尿程度(24h)(123±8)mg,同时血生化各指标趋于增高。肾小管中可见大量蛋白管型,肾间质中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P65/Rel-AmRNA表达于小管上皮细胞胞质。随病变的进展,其核转位趋势明显增加,阳染信号由胞质转至细胞核,P65表达半定量为第1周(4.0±3.3)%、第2周(34.2±2.4)%、第3周(39.9±6.4)%[对照组分别为:(8.5±0.4)%、(8.7±1.0)%、(8.4±0.9)%)]。提示随病变进展肾组织P65/Rel-AmRNA表达呈上调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上述变化有明显改善[ACEI治疗组1、2、3周P65分别为:(18.5±3.4)%、(22.8±1.6)%、(26.7±4.9)%]。结论阿霉素肾病早期P65/Rel-AmRNA表达上调,与肾组织病变进展相同步,而给予ACEI有一定的干预治疗效应,间接提示血管紧张素及其受体信号可能参与介导核转录因子的表达和活化。  相似文献   
60.
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趋势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测定并分析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在不同类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rdein purpura,HSP)急性期患儿外周血中的变化趋势及其在HS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HSP患儿114例,符合美国风湿病协会的诊断分类标准,2周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其他免疫抑制剂的初发病例,按临床表现类型分为5组:皮肤型组29例,关节型组26例,腹型组19例,肾型组13例,混合型组为27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29例.CD3、CD4及CD8等T细胞亚群百分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查;IgA、IgG、IgM及补体C3、C4含量用特定蛋白分析系统检查.结果 在不同类型HSP患儿急性期,T细胞亚群CD4百分率降低,CD8百分率增高,CD4/CD8比值降低(P<0.05).B细胞除皮肤型组外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均增高(P<0.05);自然杀伤细胞在腹型和肾型组较对照组减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Igh在混合型组中增高,IgM在关节型和混合型组减低(P<0.05).结论 HSP患儿急性期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免疫球蛋白分泌异常,IgA外周血中水平高低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