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129篇
  免费   6953篇
  国内免费   4194篇
耳鼻咽喉   1046篇
儿科学   891篇
妇产科学   1356篇
基础医学   6065篇
口腔科学   2644篇
临床医学   29643篇
内科学   9165篇
皮肤病学   762篇
神经病学   2254篇
特种医学   864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1篇
外科学   12503篇
综合类   45674篇
预防医学   21961篇
眼科学   1362篇
药学   21149篇
  304篇
中国医学   11043篇
肿瘤学   2674篇
  2024年   753篇
  2023年   2572篇
  2022年   2907篇
  2021年   3969篇
  2020年   4352篇
  2019年   3862篇
  2018年   1992篇
  2017年   3074篇
  2016年   3562篇
  2015年   4575篇
  2014年   8487篇
  2013年   8155篇
  2012年   11054篇
  2011年   11954篇
  2010年   10790篇
  2009年   10825篇
  2008年   14903篇
  2007年   12242篇
  2006年   11050篇
  2005年   14269篇
  2004年   8005篇
  2003年   6006篇
  2002年   4186篇
  2001年   3138篇
  2000年   2275篇
  1999年   1743篇
  1998年   1290篇
  1997年   1272篇
  1996年   1078篇
  1995年   997篇
  1994年   899篇
  1993年   578篇
  1992年   532篇
  1991年   476篇
  1990年   439篇
  1989年   466篇
  1988年   158篇
  1987年   127篇
  1986年   119篇
  1985年   73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6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影像技术对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及耻骨直肠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集团滨湖医院和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接收的128例初次妊娠并经阴道分娩后3天~5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28例初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取80例育龄期无流产史、无生育史的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女性进行三维超声影像检查,分析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盆底特征,并对耻骨直肠肌损伤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AP(6.22±0.59)cm、LR(4.52±0.62)cm、HA(16.84±1.41)cm~2均大于对照组(5.00±0.51)cm、(4.19±0.46)cm、(14.52±1.34)c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LPR(0.56±0.09)cm、T-RPR(0.58±0.11)cm均小于对照组(0.48±0.04)cm、(0.73±0.06)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P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研究组女性依据直肠肌是否损伤分为损伤组(52例)和未损伤组(76例),未损伤组胎儿头围(30.35±1.63)cm、腹围(33.85±1.57)cm均小于损伤组(32.37±1.42)cm、(35.48±1.53)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损伤组第二产程、三产程时间(41.52±28.53)min、(7.69±3.72)min均低于损伤组(69.92±48.12)min、(10.52±9.4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损伤组孕末BMI(25.83±3.29)低于损伤组(27.45±2.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三维超声影像对两组AP、LR、HA、T-LPR、T-RPR、A-PR进行重复性测量,结果显示组内、组间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超声影像技术这一影像学检查手段对女性盆底支持系统结构有较好的评估作用,阴道分娩后早期女性会伴随盆隔裂孔结构异常情况,耻骨直肠肌损伤与第二产程、三产程时间,胎儿头围、腹围及母体孕末期BMI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3.
5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桡动脉压迫的最佳时间。方法:762例经桡动脉穿刺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三组给予不同的压迫止血时间(A 6h;B 4h;C 1.5h),比较三组患者止血效果、皮下血肿或淤血、桡动脉闭塞、压迫部位局部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C组患者止血效果、皮下血肿发生率与A、B组无明显差异,桡动脉闭塞发生率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1.5小时,既能有效止血,又能显著降低桡动脉闭塞及压迫部位胀痛、麻木等压迫相关不适症状的发生率,为肿瘤患者重复进行手术治疗保留通路,值得借鉴及推广。  相似文献   
55.
56.
57.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妇科附件良性疾病的有效性。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8年6月—2019年3月收治的83例附件良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单孔腹腔镜手术组42例(试验组)和传统多孔腹腔镜手术组41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等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两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及满意度调查对比,试验组患者术后疼痛感轻微,满意度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良性病变,与术前诊断相符。83例均随访1~3个月,无切口感染、愈合不良,无腹腔内出血、切口疝等术后并发症。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治疗妇科附件良性疾病安全、效果可靠,术后疼痛轻且美容效果突出,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患者接受度更高,具有极大的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8.
心肌炎是一种心肌炎症性疾病,还是导致年轻人急性心力衰竭、猝死和扩张型心肌病的重要原因。心肌炎的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表现极其相似,常规检查鉴别诊断往往困难。虽然诊断心肌炎的"金标准"是心肌活检,但因有创、灵敏度差及病灶的局限性而限制其临床应用。心脏磁共振(CMR)"一站式"检查,不但能够了解及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还能直观地观察到心肌组织的病理改变(包括水肿、毛细血管渗出、细胞坏死及纤维化等)及心肌应变。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路易斯湖诊断标准结合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诊断心肌炎特异性更高,评估病情变化及疗效更准确。故该文就磁共振路易斯湖诊断标准及特征追踪技术在心肌炎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中频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腹部术后胃肠麻痹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针刺,取公孙(双侧)、内关、上巨虚、下巨虚、足三里等,常规局部消毒,使用毫针(0.35mm×50mm)直刺1~1.5寸,得气后平补平泻,留针20min,每10min行针1次,1次/d,5次/周。治疗组40例中频电刺激,在手术切口双侧放置浸湿无菌纱布,将电极板置于纱布上,频率15Hz,电极启动按键并逐渐增加电流,以患者耐受度为标准,2次/d,5次/周;针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胃潴留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胃潴留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恢复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频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腹部术后胃肠麻痹,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利用血管减影前后的吻合程度,探讨非刚性对位减影技术在肝脏CT动态增强检查中的质量评价。 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肝脏CT动态增强检查的50例患者资料,使用非刚性对位减影技术获得减影图像,对减影前后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定性评价包括图像伪影情况及解剖错配程度,定量评价测量各血管(腹主动脉、肝右动脉、肝左动脉、门静脉主干、门静脉右支、门静脉左支)减影前后在动脉晚期、门静脉晚期的CT值。采用混合线性效应模型及拟合方程评估减影前后各血管的CT值曲线拟合程度。 结果减影后图像均无明显解剖结构错配导致的伪影,3名测量者一致性较高(ICC=0.844,P<0.001)。减影技术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各血管的CT值,与强化分期不存在交互作用。无论是在动脉晚期还是门静脉晚期,减影前后各血管CT值走势一致,CT值变化曲线吻合。 结论非刚性对位减影技术可轻松实现肝脏CT动态增强检查的图像减影,并获得良好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