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8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7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452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颈椎骨折脱位常导致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甚至高位截瘫,目前,临床上对无脊髓损伤的颈椎骨折脱位是否需手术治疗尚存在争议。我们对18例此类患者采用经前路减压、复位、自体髂骨植骨及AO纯钛带锁钢板固定治疗,现对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2.
目的:将siRNA技术应用于NgR,筛选出高效的NgR(Nogo受体)特异性siRNA,并构建其表达载体。方法:2005-03/2006-03,在杭州新瑞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神经生物教研室设计筛选NgR特异性siRNA,按照E1bashir等设计原则和siRNA的要求,设计、合成4对siRNA,转染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皮层和海马细胞,筛选出基因高沉默效率的NgR特异性siRNA;2004-03/2005-03上海生工生物工程公司将获得的高沉默效率siRNA设计成带有BamHI、HindⅢ酶切粘性末端、终止识别序列和LOOP环的发卡式RNA,并将其克隆入载体pRNAT-U6.1/Neo,构建NgR特异性siRNA表达载体,然后进行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结果:①4对NgR特异siRNA中,siRNA199下调NgRmRNA的表达水平效率最高,转染72h效果最显著(96.04%)。NgR特异性siRNA199序列为:5’-CCGAAUCUCUUACGUGCCATT-3’。②将该序列的发卡式RNA成功克隆入载体pRNAT-U6.1/Neo,构建成NgR特异性siR-NA199表达载体,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表明设计序列完全相符,目的基因序列准确无误。结论:NgR特异性siRNA199及其表达载体构建成功,为进一步合成病毒载体及观察NgR特异性RNA干扰抑制大鼠NgRmRNA表达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骨巨细胞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EnVisionTM二步法检测77例骨巨细胞瘤患者肿瘤组织中OPN的表达,比较不同临床、病理指标骨巨细胞瘤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分析其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OPN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阳性率为76.6%,而在正常骨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侵袭性骨巨细胞瘤OPN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骨巨细胞瘤,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95.5% vs 69.1%, P=0.013).OPN在不同Campanacci分级的肿瘤组织中均有阳性表达,且随着分级的增加,阳性表达率增加,不同分级间阳性表达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9).OPN阳性表达率与复发与否、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病程长短、发病部位等临床特征无显著相关.结论:骨巨细胞瘤OPN高表达,且与肿瘤侵袭性及分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4.
PBL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实习教学中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BL教育模式是针对目前教学模式中的优缺点进行反思后提出的优秀的医学教学模式,其核心是通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得医学生获得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旨在解决目前临床医学教学中的高分低能现象。通过改革教学方式,在骨科临床实习的教学中尝试实行PBL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有限的实习时间内能掌握更多的骨科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技能。  相似文献   
55.
脊柱结核的误诊分析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颈胸段脊柱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术入路、肿瘤切除术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Zephier或AO钢板内固定重建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本院1998年1月~2001年12月期间收治的33例原发性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表现、诊断、各种手术途径、术式及其预后.结果本组33例中骨巨细胞瘤14例,骨髓瘤8例,嗜酸性肉芽肿4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淋巴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骨软骨肉瘤1例.肿瘤切除方式囊内切除11例,包膜切除13例,广泛切除9例.根据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给予相应的放疗或化疗.术后随访6~48个月.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32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T1~T2骨巨细胞瘤和1例软骨肉瘤患者分别于囊内切除术后8个月、13个月局部复发,1例软骨肉瘤患者于囊内切除术后24个月因肺部转移,全身衰竭死亡.结论根据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根据肿瘤的部位、性质、范围选择相应的手术途径及肿瘤切除方式,前路植骨、钛网、Orion或AO钢板内固定术有利于颈胸段脊柱稳定性重建.  相似文献   
57.
重组大鼠pEGFP-N1-IGF-1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IGF-1),为基因治疗脊髓损伤(SCI)提供前提。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从大鼠肝脏组织总RNA中提取并扩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基因的全长cDNA,并将该基因连接克隆到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以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IGF1。结果实验从大鼠肝脏组织中提取总RNA,以RTPCR方法获取编码IGF1基因的全序列cDNA。构建IGF1cDNA真核表达质粒时将能发出绿色荧光的EGFP报告基因融合在IGF1基因,并经酶切后DNA电泳鉴定及DNA测序证实结果。结论构建重组质粒pEGFPN1IGF1成功,实验中将能发出绿色荧光的EGFP报告基因融合在IGF1基因的3′端,并以编码柔软肽段的核苷酸连接,既保留了IGF1的神经营养活性,又便于基因治疗中可检测到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新型植骨重建钛网的生物力学特点及其避免术后沉陷的有效性。方法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植骨重建钛网,以现有钛网为研究对照,建立使用2种钛网的椎体次全切除植骨重建手术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模拟术后颈椎活动,分别在屈曲、侧屈及扭转3种工况下施加73.6N的预载荷,观察钛网、钢板以及相邻椎体终板的应力分布。结果在3种不同工况条件下,使用新型植骨重建钛网较使用现有钛网可使钢板承受应力减低1.48—3.95MPa(23.5%~41.3%),钛网承受应力增加0.61~1.13MPa(12.2%~22.2%),相邻椎体下终板承受应力降低0.41~1.43MPa(27.7%~44.9%),相邻椎体上终板承受应力降低0.91~1.42MPa(28.0%-38.6%)。结论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术中使用新型钛网进行植骨重建可一定程度上增加手术节段稳定性,降低术后钛网沉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影响颈椎转移性骨肿瘤预后的因素。方法:统计48例颈椎转移性骨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切除方式、KPS评分、内脏转移情况,骨转移情况,肿瘤类型及术后放疗,化疗情况,并应用Cox模型进行生存和预后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术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1.67%、38.32%、11.27%,KPS评分≥80、肿瘤生长缓慢,无内脏转移,无骨转移,行广泛切除术,术后行化疗和放疗患者的生存期均明显延长(P<0.01)。结论:Cox模型分析表明,肿瘤类型,术后化疗,内脏转移情况,术后放疗,术前KPS评分和骨转移情况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颈椎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决定具体的治疗方式,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生存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0.
腰椎退变性侧凸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或腰椎后路减压、矫形固定、融合手术治疗由于椎间盘退变后继发小关节退变、椎管和神经根管容积变化以及脊柱失稳、畸形等病理改变导致的腰椎退变性侧凸患者的效果。方法2001年7月-2007年6月,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56例,其中行非手术治疗5例。手术治疗51例。手术组患者平均年龄为63岁,腰椎侧凸Cobb角平均30°,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或辅助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后外侧融合或椎间融合治疗。结果56例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生活质量提高,手术组矫正角度平均为15°,骨融合率达到95%,无神经损伤及翻修病例。结论腰椎退变性侧凸首选非手术治疗,如失败应根据患者情况遵循尽量采用有限内固定和融合的原则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