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8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71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51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680篇
内科学   338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20篇
特种医学   60篇
外科学   205篇
综合类   1216篇
预防医学   2425篇
药学   445篇
  12篇
中国医学   174篇
肿瘤学   11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21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73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68篇
  2012年   358篇
  2011年   273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94篇
  2005年   296篇
  2004年   214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外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0例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1周后经血液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37.69±6.28)g/L、(72.83±8.20)g/L,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对照组为4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其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病人营养评估的合理方法. 方法:选择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联合营养状况主观综合评估(SGA)对IBD病人进行营养状态评估,同时检测血红蛋白(H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以及钠、钾和钙等指标. 结果: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NA值与Hb、ALB、和Na+呈显著相关性.Kendall's tau-b相关方法分析证明,MNA与SGA两种营养评估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772,P=0.000). 结论:MNA联合SGA对IBD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评估方法科学和准确.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呼吸科危重症病人进行高脂肪低糖类肠内营养(EN)治疗后,营养状况和呼吸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呼吸科危重症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营养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相同的抗感染和对症治疗,营养组采用高脂肪低糖EN液(瑞能),对照组采用普通匀浆膳。分别于营养治疗前1 d和治疗后第14天测定血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呼吸商(RQ)、每分钟通气量(VE)、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氧耗量(VO2)、氧合指数(Pa O2/Fi O2)以及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氮平衡(NB)等指标。结果:治疗第14天后,营养组病人的RQ、VCO2、VO2Pa CO2、Pa O2、Pa O2/Fi O2均较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营养组TP、ALB、NB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呼吸科危重症病人应用高脂肪低糖EN支持可显著改善营养状况和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时间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4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患者在术后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于术后48 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监测免疫功能指标如CD3+、CD4+、CD8+、CD4+/CD8+水平及胃肠恢复指标如腹胀不适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的不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214.2±34.9)、(29.3±2.9)、(76.8±2.3)g/L]均明显高于B组[(186.7±28.3)、(26.6±2.6)、(72.3±2.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CD3+、CD4+、CD8+、CD4+/CD8+[(67.6±6.1)%、(49.8±7.3)%、(17.9±3.6)%、(3.4±0.7)]均明显高于B组[(52.3±1.0)%、(37.8±7.1)%、(13.7±3.2)%、(1.6±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出现腹胀不适患者12例,占60.0%,B组4例,占2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肠蠕动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35.7±4.9)、(57.2±8.7)h]较B组[(40.2±3.7)、(65.8±7.9)h]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后12 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更好的纠正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不良状况,增强其机体免疫能力,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不同早期肠内营养方案对严重颅脑外伤患者胃肠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0-06—2013-06收治的严重颅脑外伤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2组患者入院24h内开始肠内营养,试验组还同时给予益生菌。然后观察2组患者的呕吐、腹胀、胃潴留、反流、便秘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情况;观察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和肠内营养达标时间。于营养开始第0、6、14、21天检测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指标,并比较2组患者住ICU时间。结果 2组呕吐、腹胀、胃潴留、腹泻和住ICU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反流及便秘发生例数和营养支持第6、14天空腹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营养支持第21天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首次排便时间及肠内营养达标时间早于对照组。结论在肠内营养同时添加益生菌既可以改善严重颅脑损伤患者的胃肠功能,又可以提高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贵阳市农村初中学生日常膳食与营养状况。方法:对贵阳市542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24 h回顾法反映膳食状况,结合身高、体重,应用Rohrer指数评价营养状况。结果:贵阳市农村初中学生能量、蛋白质等营养素普遍摄入不足,其中Ca2+、核黄素、维生素A摄入明显不足,脂肪供能比较低,碳水化合物供能比较高,营养不良比率较高;男学生中瘦弱的比例达14%,女学生中瘦弱的比例最高达37%。结论:贵阳市农村初中学生营养素摄入不足,营养状况不达标。  相似文献   
57.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6):540-542
目的对比低出生体质量(LBW)早产儿早期(出生24 h内)与晚期(出生72 h后)给予肠外营养(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武穴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LBW早产儿,其中出生24 h内给予PN者47例(早期PN组),出生72 h后给予PN者45例(晚期PN组),2组患儿在静脉滴注葡萄糖注射液基础上中心静脉置管输注氨基酸与脂肪乳,同时予以微量喂养,当摄乳量达150 m L·kg-1·d-1时停止PN;比较2组患儿出生第1天和第7天体质量(BW)、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出生第1天2组早产儿BW、TBIL、BUN、ALB、TG、TC及F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第7天2组早产儿BW、TBIL、BUN、ALB、TG及TC均较出生第1天显著改善(P<0.05)。出生第7天,早期PN组早产儿血清ALB水平高于晚期PN组(P<0.05),但2组早产儿BW、TBIL、BUN、TG、TC及FP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N组和晚期PN组早产儿PN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分别为(13.2±2.9)、(14.5±3.1)d,早期PN组早产儿PN过渡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短于晚期PN组(P<0.05)。早期PN组和晚期PN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8%(6/47)和17.8%(8/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PN较晚期PN更能改善LBW早产儿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8.
姚瑶  曹艳佩  杨晓莉  韩新 《护理研究》2015,(11):1333-1335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病人知识水平与营养状况的关系。[方法]对在某院接受随访的107例腹膜透析病人进行透析相关知识水平和营养状况调查,分析病人腹膜透析知识水平与营养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腹膜透析病人知识水平得分为(92.72±10.58)分,与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估、血清清蛋白、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中点周径、上臂中点肌围呈正相关(P<0.05),与血红蛋白水平及体重指数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腹膜透析病人知识水平与其营养状况密切相关,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其营养状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尿毒症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德国贝朗血液透析机(Dialog)每周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比较首次透析前、透析2个月(透析前、透析后),透析4个月时(透析前、透析后)的营养状况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30例患者首次血液透析前的Hs-CRP、IL-6、TNF-α、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2个月透析前、2个月透析后、4个月透析前及4个月透析后水平,P<0.05;首次血液透析前的Hb、Alb及转铁蛋白均显著低于其它各时间点,P<0.05;血液透析2个月后、4个月后的Hs-CRP、IL-6、TNF-α及铁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血液透析2个月前及血液透析4个月前;血液透析2个月后、4个月后的Hb、Alb及转铁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血液透析2个月前及4个月前水平,P<0.05。维持性血液透析是改善尿毒症症状的有效方式,但血液透析将引发尿毒症患者的微炎症状态,降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0.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3):143-145
目的:探讨十全大补汤配合肠内营养在改善食管癌术后营养状况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例患者均分为实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十全大补汤治疗。观察患者相关营养指标、免疫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观察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患者手术前后AMC、TSF指标无显著差异,手术前,其他指标,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前和手术后1d,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与同组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手术后10d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前,两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和手术后1d,两组患者各项免疫指标与同组手术前比较,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手术后10d和对照组比较,升高明显(P0.05)。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十全大补汤配合肠内营养在改善食管癌术后营养状况中能够改善患者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