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39篇
  免费   2596篇
  国内免费   2475篇
耳鼻咽喉   332篇
儿科学   1006篇
妇产科学   429篇
基础医学   4349篇
口腔科学   544篇
临床医学   8689篇
内科学   6035篇
皮肤病学   770篇
神经病学   1000篇
特种医学   115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2篇
外科学   2323篇
综合类   15531篇
预防医学   3025篇
眼科学   396篇
药学   6130篇
  46篇
中国医学   4587篇
肿瘤学   1729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812篇
  2022年   960篇
  2021年   1132篇
  2020年   1260篇
  2019年   1414篇
  2018年   696篇
  2017年   1279篇
  2016年   1464篇
  2015年   1592篇
  2014年   2125篇
  2013年   2039篇
  2012年   2883篇
  2011年   3080篇
  2010年   2782篇
  2009年   2822篇
  2008年   2871篇
  2007年   2871篇
  2006年   2799篇
  2005年   3020篇
  2004年   2416篇
  2003年   2336篇
  2002年   1965篇
  2001年   2032篇
  2000年   1368篇
  1999年   1394篇
  1998年   1404篇
  1997年   1381篇
  1996年   1253篇
  1995年   1234篇
  1994年   944篇
  1993年   599篇
  1992年   457篇
  1991年   362篇
  1990年   324篇
  1989年   288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探讨黄芩苷调节白细胞介素(IL)-33/基质裂解素2(ST2)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大鼠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大鼠,灌胃生理盐水)、DR模型组(大鼠建立DR模型后,灌胃生理盐水)和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建立DR模型后,分别灌胃75 mg·kg^(-1)、150 mg·kg^(-1)、300 mg·kg^(-1)黄芩苷),所有大鼠均以右眼为实验眼。FFA检查各组大鼠视网膜血管生成情况,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ng-1、IL-6、IL-3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33、ST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R模型组大鼠血清VEGF、Ang-1、IL-6、IL-33、TNF-α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IL-33、S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为P<0.05),右眼眼底新生血管增多,荧光素渗漏明显;与DR模型组相比,黄芩苷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VEGF、Ang-1、IL-6、IL-33、TNF-α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IL-33、ST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右眼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减少,荧光素渗漏减少;随着黄芩苷剂量的升高,大鼠血清VEGF、Ang-1、IL-6、IL-33、TNF-α水平及视网膜组织中IL-33、ST2蛋白表达水平均逐渐降低(均为P<0.05)。结论黄芩苷能抑制IL-33/ST2信号通路激活,减轻DR大鼠体内炎症水平,减少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LDH、PLT、PCT及白细胞在腺病毒感染患儿体内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腺病毒感染患儿进行研究,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轻症组(n= 33)和重症组(n = 27);另选取同期行体检的3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的血清LDH、PLT、PCT及白细胞水平,分析LDH、PLT、PCT及白细胞水平与腺病毒感染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患儿组的LDH、PCT、白细胞水平高于对照组,PLT低于水平对照组(t=18.335,P=0.000;t=5.466,P=0.000;t=8.295,P=0.000;t=4.628,P=0.000)。重症组患儿的LDH、PCT、白细胞水平高于轻症组,PLT低于水平轻症组(t=12.635,P=0.000;t=3.502,P=0.001;t=3.113,P=0.003;t=3.138,P=0.00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腺病毒感染患儿LDH、PLT、PCT及白细胞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血清LDH、PLT、PCT及白细胞水平可对腺病毒感染患儿进行诊断,能够判断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病情程度不断加重,血清PCT、LDH和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LT水平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云南地区肾移植受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和DQB1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20年11月该院1251例肾移植受者HLA基因检测结果,分析HLA-A、B、DRB1和DQB1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结果 HLA-A位点检出等位基因17种,其中A*11、A*02和A*24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0.3145、0.2802和0.1930.HLA-B位点检出等位基因31种,其中B*15、B*40和B*46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0.1926、0.1199和0.1199.HLA-DRB1位点检出等位基因14种,其中DRB1*12、DRB1*04、DRB1*09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0.2178、0.1399和0.1171.HLA-DQB1位点检出等位基因7种,其中DQB10301、DQB1*05和DQB1*06分布频率较高,分别为0.2866、0.2010和0.1671.结论 云南地区肾移植受者HLA-A、B、DRB1和DQB1位点中,A*11、B*15、DRB1*12和DQB10301分别为分布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符合南方汉族人群H LA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199、白细胞介素(IL)-10及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胰腺癌患者40例作为胰腺癌组,肺癌患者40例(肺癌组)作为其他肿瘤对照,胰腺炎患者40例(胰腺炎组)作为炎症对照,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纳入研究者共16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CA199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HI3L1和IL-10水平,比较胰腺癌组与其他各组血清CA199、IL-10、CHI3L1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A199、IL-10及CHI3L1检测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胰腺癌组血清CA199、IL-10及CHI3L1水平均升高(P<0.05).单项指标检测中,CA199对胰腺癌的诊断特异度最高,为95.0%,曲线下面积(AUC)为0.908.IL-10对胰腺癌的诊断灵敏度最高,为87.5%,AUC为0.936;CHI3L1诊断胰腺癌的AUC为0.820.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灵敏度分别为97.5%、97.5%,AUC为0.996.结论 血清CA199、IL-10和CHI3L1联合检测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55.
外周血白细胞聚集是一种罕见现象,根据细胞聚集的类型可以分为中性粒细胞聚集、淋巴细胞聚集、混合细胞聚集等.白细胞聚集导致白细胞计数(WBC)假性升高或假性降低均有报道[1-4],而本例白细胞聚集对 WBC未产生明显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8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58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采用流式微球捕获芯片技术(CBA)检测受试者外周血中IL-6、IL-8和IL-10表达水平,并分析DLBCL患者这些指标与临床特征、疾病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结果:DLBCL组IL-6、IL-8和IL-10表达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71.81±70.91)pg/ml比(2.71±0.28)pg/ml,(47.95±13.04)pg/ml比(3.69±0.47)pg/ml,(38.02±10.35)pg/ml比(1.77±0.2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2.38、3.39、3.50,均 P<0.05)。DLBCL患者中,骨髓侵犯、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及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的IL-6、IL-8和IL-10水平均高于骨髓未侵犯、IPI评分1~2分及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均 P<0.05)。DLBCL患者外周血中IL-6与IL-8、IL-6与IL-10、IL-8与IL-10表达水平均相关( r2值分别为0.93、0.89、0.89,均 P<0.05)。IL-6、IL-8、IL-10均高表达的患者中,临床分期为Ⅲ~Ⅳ期、6个疗程后未缓解患者比例均高于IL-6、IL-8、IL-10单项及两项高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DLBCL患者外周血清中IL-6、IL-8和IL-10表达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三者表达水平升高预示DLBCL患者疾病分期较晚、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7.
周凡凡  董其虎  孙璐 《西部中医药》2021,34(12):106-108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联合硫酸镁对先兆早产母婴结局及对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先兆早产孕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硫酸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孕期延长(宫缩消失时间、延长妊娠时间)和新生儿情况(胎儿娩出Apgar评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保胎成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检测两组血清IL-6、NO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宫缩消失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延长妊娠时间、胎儿娩出Apgar评分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保胎成功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NO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芍药甘草汤联合硫酸镁能够明显改善先兆早产孕妇的妊娠结局与新生儿结局,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6、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奥沙利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结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2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卡铂、5-FU和亚叶酸钙(CF)治疗,观察组给予L-OHP、5-FU和CF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56.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及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两组血清IL-6及VEGF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神经毒性、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口腔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及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结肠癌患者实施L-OHP联合5-FU化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度神经毒性和胃肠道反应,具有一定安全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精液中白细胞对精液各主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0例不育症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精液实验室手册的相关要求,对其精液中的白细胞以及精液各主要参数等进行检测。结果 2000例男性不育患者中有498例精液中的白细胞≥1×10~6个/m L,设为白细胞精液组;1502例精液中的白细胞1×10~6个/ml,设为非白细胞精液组。白细胞精液组的精液粘稠度和精液液化时间明显较非白细胞精液组高(P0.05);白细胞精液组的精液量明显较非白细胞精液组低(P0.05);白细胞精液组的密度、PR百分率、活动率、精子正常形态率与非白细胞精液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液中的白细胞含量与精液的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精液中的白细胞含量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出血与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关系。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7月于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104例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所有患者分为年龄<55岁组(n=50)与年龄≥55岁组(n=54);根据疾病缓解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缓解组(n=52)与未缓解组(n=52);根据血小板计数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组(n=56)与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组(n=48);根据白细胞计数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n=71)与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n=33)。比较各组患者化疗后并发出血情况。结果年龄<55岁组化疗后并发出血率为20. 0%(10/50),显著低于年龄≥55岁组的53. 7%(2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疾病缓解组化疗后并发出血率为23. 1%(12/52),显著低于疾病未缓解组的51. 9%(27/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小板计数<20×10~9个/L出血率为51. 8%(29/56),显著高于血小板计数≥20×10~9个/L组的20. 8%(10/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出血率为29. 6%(21/71),显著低于白细胞计数≥50×10~9个/L组的54. 5%(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患者年龄、病情状况、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与血液病化疗后并发出血密切相关。临床上可对血小板及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预测化疗后并发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