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脉压和代表炎症反应的标志物--白细胞计数的关系. 方法选用我院2004年1月~2005年3月住院资料较全的高血压患者156例为观察对象,所有高血压患者均服用1种或2种降压药物,血压控制150/90 mm Hg以下.清晨空腹抽血测定白细胞计数、血肌酐、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于抽血前3 d不同时间测量血压3次,分别取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计算其脉压.并根据脉压分为四组:≥70 mm Hg组,60~69 mm Hg组,50~59 mm Hg组,以及<50 mm Hg组.比较不同脉压组各项指标结果及与脉压的相关性.结果 156例患者均测得各项指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不同脉压组性别、年龄、收缩压、白细胞数、尿素氮、肌酐及甘油三酯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白细胞、血糖、肌苷及甘油三酯是脉压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P<0.05).结论 脉压升高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也升高,脉压升高导致心血管疾病增加可能是通过炎症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联合硫酸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法,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SLE患者,按照盲抽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羟氯喹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血小板参数检测项目对血液病诊断的意义。方法:总结109例血液病人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值,并设正常对照。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相比,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增高(P〈0.05)、血小板压积降低(P〈0.01),而平均体积无明显差异(P〉0.05);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平均体积大于正常对照(P〈0.01),血小板压积低于正常对照(P〈0.01),血小板分布宽度无显著变化(P〉0.05);③急性髓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血小板的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变化,特别是MPV的变化,对有些血液病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怀孕12~18周的孕妇分别进行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小板计数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检查对象 孕妇8例,年龄25~28岁,孕期12~18周,检查为建档例行检查,无其它明显不良反应,胎儿正常。 1.2检查方法 使用CEIL-OYN 1700血球计数仪和10%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末梢采血后混匀程度与静置时闻长短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随机采取我院门诊检测血细胞分析的患者标本,对100例随机标本在采血后分不振荡立即检测和充分振荡混匀静置5min后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取血后混匀程度、静置时间长短,都会对血小板计数产生较大影响。结论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因素很多,只有规范、正确操作,排除各种干扰才能提高PLT计数结果的准确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7.
化疗是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措施之一,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能引起病人胃肠道不适、口腔粘膜溃疡、骨髓抑制及血管损伤等不良反应。因此,对化疗期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除常规护理外,必须针对不良反应做好对应性护理。我科自2001-02~11共收治234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的身心状态有明显的正性改变且无化疗引起的死亡和永久性的脏器损害。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135例,女99例;年龄6~79岁。诊断:ANLL62例、ALL52例、HD42例、NHL53例、MM8例、MDS7例、CML10例,均接受不同药物不同剂量的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进行导管化疗后导致病人血中白细胞(WBC)下降的危险因素,提供导管化疗的可靠方案。方法各种晚期肿瘤患者共81例,平均年龄54.5岁。先后经导管疗法用过氟脲嘧啶(5-FU)750~1500mg,顺氯氨铂(CDDP)60~80mg(或卡铂300~400mg),阿霉素(ADM)30~40mg,丝裂霉素(MMC)6~20mg或三联用药,而有外周血WBC下降者。对用药方案、给  相似文献   

9.
10.
5%羧甲基淀粉钠(“404”代血浆)配成的分离液与血液以1:1.5的比例混合后,室温下15~20min内就能使红细胞下沉。对白细胞、血小板的分离率狗血分别为93.1%和84.6%,人血分别为83.5%和75.1%。分离效果比较稳定,所得白细胞及所含干细胞的性能完好。分离后白细胞、血小板、血浆和红细胞可分别直接输给受体,无不良反应。羧甲基淀粉钠的分子量小(Mw=4~6万),体内排泄快(24h可排出70%),而且为国内生产,来源方便,价格便宜,分离100ml血液仅需0.6元(而高分子右旋糖酐和纤维蛋白原分别为6.0和100元左右)。用它配成分离液分离白细胞、血小板,方法简单,使用方便,可在野外进行,对战时及医疗条件较差的基层单位尤为适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浆蛋白C(PC)、游离蛋白S(FPS)、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Ⅰ(PAI-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浆FIB、D-D、PAI-Ⅰ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血浆PC、FPS含量明显降低(P<0.05),PLT、PCT、MPV明显升高(P<0.05);肺癌患者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血浆PT、TT、APTT明显缩短(P<0.01),血浆FIB、D-D含量降低(P<0.05或P<0.01)、PAI-Ⅰ含量升高(P<0.01),PC、FPS含量降低(P<0.05),PLT、PCT、MPV下降(P<0.01);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凝血、纤溶功能相关指标和血小板参数与患者性别、病理类型、TNM分期、有无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关联(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各项指标明显不同于正常人,总体处于高凝、抗凝功能降低、继发纤溶亢进的状态下,化疗可进一步加剧肺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病例173例,根据Truelove评分分为轻、中、重度,正常对照组39例,统计各组的血小板计数。结果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计数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与溃疡性结肠炎的严重程度分级有关。结论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评价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杨蓉 《西南军医》2011,13(4):608-610
目的评价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计数在老年肺癌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0月我院就诊的老年肺癌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同期来我院的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小板计数。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及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液流变学主要参数均明显升高,对老年肺癌的早期诊治存在重要的临床监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观察了高血压、冠心病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循环中白细胞计数,以探讨白细胞在这些疾病形成中的作用机制.观察组81例,对照组33例.结果:高血压组、冠心病组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白细胞计数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白细胞计数和单纯高血压病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和单纯冠心病组无显著差异.白细胞计数的增高在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患者凝血指标及血小板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132例重度烧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自原(Fbg)水平;用迈瑞BC-5800无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PLT),并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重度烧伤患者PLT、PT、TT、APTT、Fbg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烧伤程度越重,差异越明显。结论重度烧伤患者存在的凝血系统障碍、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原升高、纤溶系统功能异常,是严重烧伤后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重要因素,临床医生应当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对138例T2DM患者和46例健康患者(对照组)的WBC、糖、脂肪代谢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T2DM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WB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WBC与年龄、病程、BMI、hs-CRP、HBA1C、LDL、HOMA-IR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WBC为因变量,仅有年龄、病程、BMI、hs-CRP、HBA1C、HOMA-IR、LDL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WBC的升高(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也可能成为T2DM的危险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明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63例创伤性脑损伤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与血小板数量,并结合GOS、是否合并感染进行比较分析.同时采用ELIISA法观测C反应蛋白(CRP)、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的浓度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患者是否合并感染WBC在伤后24 h内都显著增高(P<0.01),非感染组患者在4 d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至10×109/L以下,但感染组患者4 d时仍高于正常(P<0.05).感染及预后不良患者WBC在7~14 d 出现二次升高,PLT在14~21 d显著升高(P<0.01).TSP1的浓度变化与CRP呈正相关关系(r=0.720,P<0.01). 结论 WBC的动态变化为预防性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感染可能引起患者后期高凝状态,注意监测感染患者14~21 d PLIT的变化;WBC二次升高及PLT后期升高影响患者预后;TSP1与CRP可能参与炎症引发血栓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20.
严重烧伤早期,无论烧伤区域还是非烧伤部位以及各器官的微循环功能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的主要危害不仅能使烧伤病变加深加重,还能使远隔烧伤部位的组织器官发生异常,乃至继发多系统多脏器的衰竭。为进一步了解微循环障碍对受伤机体的影响,本刊将陆续报道有关烧伤早期在血液凝固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期望能为改善局部和全身的血液循环积极寻求有效地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