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9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04篇
内科学   128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6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17篇
综合类   388篇
预防医学   129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21篇
中国医学   262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目的总结我院肝内胆管结石病行保留Oddi括约肌的胆管狭窄整形术(Oddi sphincter-preserved cholangioplasty with hepatico-subcutaneous stoma,OSPCHS)96例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我院1994年6月~2006年12月肝内胆管结石病行OSPCHS后随访达3年以上96例的临床资料,报道OSPCHS术后胆管炎和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性腹痛复发病例的微创治疗结果及转归。结果96例中完全无症状的64例。症状复发32例,其中有与肝内胆管结石相关的腹痛13例,有胆管炎复发19例,胆管炎复发率为19.8%(19/96)。32例平均随访时间为8.1年(3~13.5年)。复发的原因包括残余胆道狭窄(5例)和残余结石(1例),新结石的产生(18例),新的良性胆道狭窄和结石(5例)以及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3例)。除3例拒绝进一步治疗外,16例经过切开皮下盲襻胆道镜治疗后继续随访3.2年无症状,10例有胆道狭窄合并结石(包括残余狭窄和新的狭窄)的仍然有胆管炎或腹痛症状,3例因罹患肝门部胆管癌死亡。结论OSPCHS术后结石和胆管炎复发的病例通过皮下盲襻切开胆道镜取石等治疗避免了再次开放的大手术。OSPCHS是治疗病变非局限化的肝内胆管结石病的最佳选择;处理胆道狭窄仍然是预防结石和胆管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背景:天津大学材料学院利用仿生学方法制备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支架材料,具有与天然骨相似的结构和性能。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组织工程支架的细胞毒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①急性全身性毒性实验:将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与生理盐水分别注射至昆明小鼠腹腔,注射24,48,72 h记录小鼠体质量。②致敏实验:在日本大耳白兔背部皮下分别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与生理盐水,72 h内观察注射部位水肿及红斑情况,间隔14 d后再次行激发实验。③热源实验:在日本大耳白兔耳缘静脉注射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注射后检测体温变化。④溶血实验:在稀释的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浸提液、生理盐水与蒸馏水。⑤将第3代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材料共培养,观察材料表面细胞增殖、生长及黏附状态。结果与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支架材料无急性全身毒性、无致敏性、无热源反应、无溶血反应,该支架材料具有三维网络结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材料表面生长、增殖及黏附良好,表明纳米羟基磷灰石/细菌纤维素复合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与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53.
综合心理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是老年高血压的常见亚型,此型高血压发病机制与普通的双期高血压有所不同,虽然两者均为心身疾病,但后者似乎与情绪异常关系更密切,国内对高血压综合治疗的报道较少,为了提高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的控制率,找出更有效的治疗途径,本文分别比较了单纯降压药物与综合降压的降压效果,以期为高血压的治疗探索出更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4.
目的观察镓盐对维甲酸致大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细胞凋亡和基因组DNA含量、分子量的影响.方法用维甲酸灌胃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组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18只);骨质疏松组(18只);氯化镓治疗组(19只),给予25mg/(kg·d)氯化镓灌胃;雌激素治疗组(12只),给予苯甲酸雌二醇0.2μg/kg,3次/周,腹腔注射.实验进行30 d.用琼脂糖电泳法检测骨组织基因组细胞凋亡、含量及分子量.结果骨质疏松组大鼠骨细胞凋亡增加,DNA含量减少,分子量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物(MDA)含量增加;镓盐治疗组骨细胞凋亡明显减轻,DNA含量增加,分子量增大,肝组织MDA含量下降.结论镓盐可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进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55.
以坏死性淋巴结炎为首发的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又称Kikuchi Fujimoto综合征。本病多数情况下为一种温和的自限性疾病 ,少数病例可以反复发作 ,导致多器官系统受累 ,甚至导致死亡。部分病例可以发展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我院最近收治一例 ,现报道如下。患者女性 ,34岁。因发热、咽痛、浅表淋巴结肿大 2 0d于 2 0 0 1年 6月 8日第 1次入院。入院前体温最高达 41℃ ,伴颈部、左腋下淋巴结肿大 ,有压痛。给予头孢三嗪、环丙沙星静脉点滴 ,体温始终未降。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检 :体温 37 3℃ ,脉搏 88次 /分 ,呼吸 1 8次 /…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原因和治疗。方法分析32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24例胸部切口感染患者行二期清创缝合或二次手术资料。结果本组24例患者均一期愈合,痊愈出院,随访1—96个月,无胸部切口相关并发症。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胸部切口感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行二期清创缝合或二次手术,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7.
王立新  张雅平  陆红 《山东医药》2008,48(19):157-157
应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取得90.2%~98.3%的优良率.2003年8月~2005年4月,我院共对34例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AO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并加强康复期健康教育,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乳头小切开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同时行网篮取石术,术后给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结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小切开及胆总管取石术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其中21例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及32例伴胆源性胰腺炎亦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术联合利胆排石中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59.
内镜介入加中药清胰利胆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联合清胰利胆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B超、CT、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诊断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30例,经ERCP明确胆道梗阻部位及性质后,经奥狄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或鼻胆管引流术(ENBD),术后给予清胰利胆中药.[结果]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血淀粉酶及发热、腹痛迅速消退,30例胰腺炎全部治愈.[结论]内镜介入并清胰利胆中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联合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AOSC患者行胰胆管造影(ERCP)明确梗阻部位后,行ENBD留置鼻胆管至梗阻部位上方,术后给予中药治疗。[结果]51例ENBD成功率100%,治疗后黄疸及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体征均迅速减轻或消失。[结论]内镜ENBD合并清热解毒、利胆中药治疗AOSC安全、有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