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2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正畸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使用和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矫正双颌前突的硬组织变化.方法:选取双颌前突病例12例,随机分为两组,I组不使用微种植体支抗,Ⅱ组使用微种植体支抗.通过对两组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微种植体支抗在双颌前突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矫正结束,两组病例面型均得到了显著改善,I组上下颌切牙切缘分别内收3...  相似文献   
52.
低龄儿童龋(ECC)影响儿童牙齿、牙列、颅颌面和全身健康发育,是目前世界范围内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儿童公共卫生问题之一。ECC的临床管理应以维护儿童口腔健康为中心,从其致病因素入手,以龋病风险评估为基础,早期预防在先,预防和治疗相结合,医护人员、儿童及其监护人相互配合,周期性地持续进行,从而阻止ECC的发生发展。本共识从ECC的风险评估、早期预防管理、临床治疗及术后管理来阐述ECC的临床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53.
混合牙列期是乳牙列向恒牙列转化的过渡期,生物学过程复杂多变,伴随颌骨生长、继承恒牙胚发育、乳牙牙根的生理性吸收、周围牙槽骨的改建及软组织的生长和功能的建立。混合牙列期的乳恒牙是否正常替换,对颌骨的正常发育、良好咬合关系的建立和软组织的发育及其功能发挥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乳恒牙的正常替换与恒牙萌出间隙密切相关。混合牙列间隙异常不仅直接关系此期错𬌗畸形的发生、发展,甚至影响𬌗、颌及面的正常生长发育。因此,混合牙列期的间隙管理是预防、降低错𬌗畸形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混合牙列期可能出现的间隙问题、影响间隙大小的原因、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需要评估的内容和间隙管理的方法等方面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规范化混合牙列期间隙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唾液腺低级别导管内癌(LGIDC)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肿瘤,主要发生于腮腺,极少发生于其他部位。副腮腺LGIDC目前国内外文献鲜有报道。本文报道1例副腮腺LGIDC并回顾相关文献,探讨LGIDC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治疗方案,为临床诊治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脂肪干细胞经低浓度骨形成蛋白2、骨形成蛋白7短期诱导后向软骨细胞和骨细胞方向的分化情况。 方法:无菌切取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皮下脂肪,胶原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分为3组:骨形成蛋白2组加入含0.1 g/L维生素C、10 mmol/L β-甘油磷酸钠、10 μg/L骨形成蛋白2的诱导培养基培育15 min,然后按18×104个细胞/孔接种,再培育4~14 d;骨形成蛋白7组培养方法基本相同,仅将骨形成蛋白2更换为骨形成蛋白7;对照组同法加入单纯培养基进行培育。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形成蛋白2组、骨形成蛋白7组可上调脂肪干细胞数达1.78~1.79倍,上调蛋白含量达1.15~1.95倍,上调碱性磷酸酶活性达32~40倍。与对照组比较,诱导15 min培育4 d时,骨形成蛋白2组runx-2基因表达提高1.9倍,骨桥素基因表达提高2.2倍,双聚糖基因表达提高1.3~1.7倍;骨形成蛋白7组仅双聚糖基因表达提高1.3~1.7倍,不影响runx-2、骨桥素基因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诱导15 min培育14 d时,骨形成蛋白2组runx-2、骨桥素、双聚糖及aggrecan基因表达无变化;骨形成蛋白7组runx-2基因表达下调1.8倍,骨桥素基因表达下调5.0倍,双聚糖基因表达下调1.7倍,aggrecan基因表达有所提高。 结论:经短期诱导后,再培养4 d骨形成蛋白2刺激runx-2和成骨基因的表达,14 d时骨形成蛋白7下调这些基因的表达,却上调蛋白多糖聚合体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6.
本文通过对测量66例儿童与成人全颌曲面断层片左右侧髁突及下颌角点至前鼻棘中点的距离,对Angle‘sII类错He畸形患者下颌骨及左右侧髁突的对称民生情况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Angle‘sII错He畸形患者下颌骨及左右侧髁突的对称性的存在明显差异(P<0.05),并有随年龄增长而加重的趋势,因此,Angle‘sII类错He畸形患者应进行早期治疗,必要时应实行双期矫治。  相似文献   
57.
舌骨、舌的大小、位置及功能运动异常可导致安氏Ⅲ类错胎畸形的发生,并对正畸治疗后的稳定性有密切关系,因此备受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安氏Ⅲ类错胎与舌骨位置关系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8.
目的:对比研究FL-BOND自酸蚀粘接系统和全酸蚀粘接系统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8例楔状缺损患者420个患牙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FL-BOND自酸蚀粘接系统与全酸蚀粘接系统对牙颈部楔状缺损进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治疗后6,12,24月复查,对2组病例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病例一次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FL-BOND系统在防止牙本质过敏方面明显优于全酸蚀粘接系统。结论:FL-BOND系统与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楔状缺损有良好的防止牙本质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胃癌螺旋CT增强特征及增强扫描技术在胃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分析50例胃癌患者的CT增强表现和术后的病理结果。患者CT扫描前30min饮水1000~1500ml,扫描前5~10min肌注山莨菪碱10mg,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胃癌的CT表现为胃壁局部或弥漫性增厚、软组织块影和固定的狭窄胃腔,部分病例合并癌性溃疡,并侵犯邻近组织,可有邻近或远处淋巴结肿大转移。病灶好发于贲门和胃窦部,增强扫描时病灶较平扫更明显,并有显著强化。CT分期的准确率达86%,淋巴结转移的检测率为60%。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是诊断胃癌和对胃癌进行分期的一种可靠方法,有助于临床更好地治疗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60.
自体冷冻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论证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2 0只健康雄性大耳白兔实施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并与对侧的新鲜髂骨移植相比较。分别在术后 2 ,4 ,8,1 2周各处死 5只动物 ,获取整块下颌骨标本作大体观察、X线检查和组织学评价。结果 :复合移植组术后 2周时冷冻骨以移植骨残余吸收为主 ,髂骨表层可见新骨生成 ,深部主要为非活性骨 ;4周时冷冻骨及髂骨均发生活跃成骨 ;1 2周时冷冻骨及髂骨皮质形成较成熟的板层骨。新鲜髂骨移植组 :愈合过程与复合移植组基本相似 ,只是在早期软骨增生异常活跃。结论 :冷冻自体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骨性愈合可靠 ,证明冷冻自体病变下颌骨复合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大范围肿瘤性缺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