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56层螺旋CT低剂量心脑血管联合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256层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脑血管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患者CTA资料.组1:心脑血管联合CTA(n=17),应用大范围前瞻性心电门控行冠状动脉、颈动脉及脑血管一站式扫描;组2:冠状动脉CTA(n=20):前瞻性心电门控行常规冠状动脉成像;组3:常规颈脑血管CTA(n =20).分别测量各组升主动脉根部、双侧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起始部、颈内动脉(蝶鞍层面)图像CT值与图像噪声;采用4分法评估冠状动脉图像质量,3分法评估颈脑血管图像质量;分别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的图像CT值与噪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组1与组2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及组1与组3颈脑血管图像质量.结果 组1与组2升主动脉根部CT值[分别为(427±50)、(426±86) HU]、噪声[分别为(30±9)、(31±9)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58、-0.325,P值均>0.05);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组1与组2均满足诊断需要冠状动脉节段,优良分别达到98.1%( 202/206)、99.6%(244/245);两组间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572,P>0.05).组1与组3颈总动脉起始部CT值[分别为(474±70)、(348±81)HU]、椎动脉起始部CT值[分别为(447±83)、(328±66) 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043、4.869,P值均<0.05);颈内动脉(蝶鞍层面)CT值[分别为(370±92)、(367±97)HU]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1,P>0.05).组1颈脑血管图像质量评分1分1例,2分14例,3分2例;组3颈脑血管图像质量评分2分7例,3分13例;两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06,P<0.05).组1、组2、组3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7.0±0.8)、(3.1±0.4)、(5.0±0.3) mSv.结论 256层螺旋CT大范围前瞻性心电门控心脑血管联合成像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冠状动脉、颈动脉及脑血管图像质量,具有简便、快捷、无创、对比剂使用少、辐射剂量低、客观和重复性强的优势,是一种全新的评估冠状动脉与颈脑血管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诊断颅内动脉成窗变异及合并其他血管异常。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653例经头部CTA检查,并诊断为颅内动脉成窗的3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颅内动脉成窗的发生率、部位、形态及其他血管异常。结果 (1)653例患者共检出39例(5.97%)41个成窗动脉,其中基底动脉成窗检出率3.37%(22个),椎动脉成窗检出率0.31%(2个),大脑前动脉成窗检出率1.22%(8个),前交通动脉成窗检出率0.61%(4个),大脑中动脉成窗检出率0.76%(5个)。后循环成窗以凸透镜型为主(66.67%,16/24),前循环成窗以裂隙型为主(76.47%,1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11,P0.05)。(2)39例中22例成窗患者合并其他血管异常,以单侧或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最多(10例),其次为颅内动脉瘤(5例)。5例动脉瘤部位均远离成窗部位,位于颈内动脉交通段3例、基底动脉顶端1例、双侧大脑中动脉M2段1例。结论 CTA可以直观、清晰地显示颅内动脉成窗及合并其他血管异常,但血管成窗与血管异常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53.
急性咽后壁脓肿的CT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对急性咽后壁脓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咽后壁脓肿患者CT资料.结果 CT清楚显示所有患者病变部位及累及范围.18例CT均表现为咽后壁软组织肿胀增厚,其中8例CT平扫示咽后壁梭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3例示宽大气-液平面,4例示咽后壁病变处异物,2例见咽后间隙积气,4例合并纵隔脓肿,2例存在食管瘘,5例CT增强扫描示咽后壁病变环形强化.结论 CT能准确评价急性咽后壁脓肿,应作为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54.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泌尿系统先天发育异常中重复肾盂输尿管畸形发病率较高,传统的B超及静脉尿路造影(IVP)在该类疾病的诊断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组(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42例行腰椎MSCT容积扫描并经后处理重组检出的腰椎峡部裂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MPR、VR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并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进行对照。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组结合VR成像,能清晰显示42例84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横轴面图像仅检出28例58处峡部裂,漏诊14例,漏诊率33.3%(14/42)。与常规椎弓横轴面CT图像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组在显示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等继发病变征象方面,二组数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MSCT容积扫描和MPR、VR重组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腰椎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分析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并与病理分型对照,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8月至2012年9月间诊治的32例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例,对照分析CT表现与病理分型。结果 32例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4例典型类癌、4例不典型类癌、10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4例小细胞肺癌。其中男27例、女5例,平均年龄54.9岁;中央型14例、周围型18例;肿瘤平均直径(32.145±13.335)mm,分叶征12例(37.5%),密度均匀23例(71.9%),增强扫描CT值增高(41.594±18.641)HU;合并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20例。结论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CT表现与其病理特性相对应,典型类癌及不典型类癌影像表现有一定特点,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及小细胞肺癌缺乏特征性影像表现,确诊最终依赖病理。  相似文献   
57.
卵巢卵泡膜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8.
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临床发病率、分型、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94例对称性顶骨凹陷症患者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年龄78岁,89例行CT平扫,5例增强扫描.均采用脑窗及骨窗观察.结果:总人群发病率3.0‰,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9.9‰.男女比例1∶2.6.双侧对称性顶骨凹陷症75例,非对称性顶骨凹陷症16例,单侧顶骨凹陷症3例.CT表现为顶骨外板凹陷、板障变薄、内板完整,头皮软组织正常.结论:CT对颅骨骨质异常敏感,结合临床,能明显提高对称性顶骨凹陷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256层CT全颈部灌注成像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256层CT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25例患者行全颈部CT灌注成像,其中鼻咽癌15例,颈部转移淋巴结65枚,同时取颈部正常肌肉组(65枚淋巴结);结节性甲状腺肿10例,颈部有未转移淋巴结55枚。记录转移淋巴结、未转移淋巴结及颈部正常肌肉的灌注参数值[灌注(P)、血流量(BF)、血容量(BV)、达峰时间(TTP)],并比较各灌注参数值在转移淋巴结与未转移淋巴结及正常肌肉间的差异。结果转移淋巴结组、正常肌肉组及未转移淋巴结组P值中位数分别为32.54HU、8.04HU和20.92HU,PEI均数分别为36.14HU、14.74HU和35.95HU,TTP值均数分别为36.35s、53.05s、48.65s,BV值中位数分别为31.17ml/100g、8.28ml/100g和18.98ml/100g。转移淋巴结P值、PEI值与BV值均高于正常肌肉组织(P<0.01),TTP值小于正常肌肉组织(P<0.01)。转移淋巴结与未转移淋巴结间P值、PEI值、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TTP值小于未转移淋巴结(P<0.0...  相似文献   
60.
多层面螺旋CT的口腔种植体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的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口腔种植体植入术前精确定位及骨量测量的意义。方法测量比较带有3个放射标记物的模板在模型及多层面螺旋CT影像中的距离和相互角度,并在CT影像中虚拟植入种植体,观察种植体植入情况。结果 多层面螺旋CT中影像的放射标记物间的距离与模型上测量数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能直观、准确提供种植体植入的骨量信息。结论 使用多层面螺旋CT能在术前准确评估牙槽骨骨量及确定种植体植入位置、方向、大小、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