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6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11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06篇
  2篇
中国医学   24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小儿抽动障碍病位虽在肝,却与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基于小儿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结合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提出“五脏皆令小儿动,非独肝也”的辨证思路。从“小儿病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的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围绕“抽动”的表象,联系脏腑理论,结合小儿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求“引动”之本。同时指出,治疗应该从见“动”止动,转变为辨证治“动”,如此方可达到药到“动”止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抽动障碍(TS)近10几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病因尚不明了,多有论述,认为与遗传基因、脑内受体功能、精神创伤和心理应激因素等有关,但对症状的确认基本无争论。由于对该病治疗的认识程度有限,观点颇多,兹将近年有关该病的论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3.
王航雁 《人民军医》2008,51(1):20-21
1 抽动障碍症的定义 抽动障碍症(TD)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发病,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是一组原因未明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  相似文献   
54.
目的 分析儿童抽动障碍的发展趋势及中医研究概况。方法 检索常用数据库中中医辨治儿童抽动障碍的原始文献,筛选后提取第一作者及其单位所在地、发表年份、研究类型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及总结分析。结果 中医辨治儿童抽动障碍的文章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对儿童抽动障碍的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且随机对照研究及名医经验类文章数量逐渐升高;本病证型分布以肝亢风动证最多,且与地域及文章发表时间无关;病位主要在肝、脾,虚证主要表现为气虚、阴虚。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儿家长的广泛关注,近15年相关研究显著增加,多项研究表明本病的病机虚实夹杂,在治疗肝亢的同时要注意气虚、阴虚的存在。  相似文献   
55.
目的 观察感觉统合训练治疗病程1年以上抽动障碍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的49例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治疗2个疗程,应用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于治疗前、后进行评分,根据减分率评定治疗效果.对其中30例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于训练前、后应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ASQ)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49例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治疗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51.3%,伴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训练治疗的效果优于不伴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χ2=4.778,P<0.05),30例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于训练后ASQ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治疗病程1年以上抽动障碍有一定疗效,且尤其适用于伴有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疗效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67例抽动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安坦口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止痉方,标本兼治。治疗4周后统计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57%,对照组总有效率65.6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57.
目的: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一部分小儿抽动障碍的病因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存在免疫功能的异常。本文重点探讨小儿抽动障碍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溶血法和抗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B微量中和法,测定109例抽动障碍病儿和20例非感染性疾病对照组ASO(抗链球菌溶血素O)和抗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B(ADNaseB)抗体,以确定链球菌感染。结果:对照组链球菌感染率15%(3/20),短暂性抽动组13%(9/69),慢性抽动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组为42%(17/42),后者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部分慢性抽动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病因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8.
抽动障碍是以某种形式的不随意、快速、重复的非节律运动和/或无明显目的、突发性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多发生于儿童时期,近年该病有增加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能力。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4例抽动障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了解儿童抽动障碍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发病特点,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 以西安市儿童医院儿保门诊1997年1月至2002年1月已确诊抽动障碍的176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辅助视频脑电图、血清微量元素、注意力测试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 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各年龄组临床特征不同;血微量元素缺乏37例,占21%;抽动障碍伴多动18例,占10.2%;测脑电图者41例,其中正常者占78.1%,轻度异常占21.9%,但无特异性改变.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发病与性别、年龄有关;部分儿童补铁治疗有效.抽动伴多动者,优先治疗抽动后多动症状可缓解,采取综合治疗,早期进行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60.
抽动障碍(TD)是儿童较常见的疾病。目前治疗抽动障碍的药物有氟哌啶醇及莫匹林等,因其副作用太大,临床上患儿常难以接受。笔者对本院2003年12月~2005年1月确诊为TD的患儿,用托吡酯(TPM)与氟哌啶醇分组单药治疗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