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42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20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268篇
临床医学   1293篇
内科学   122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72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3434篇
预防医学   61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409篇
  14篇
中国医学   2460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54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170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509篇
  2011年   614篇
  2010年   538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576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555篇
  2005年   703篇
  2004年   648篇
  2003年   609篇
  2002年   591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522篇
  1999年   371篇
  1998年   327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01篇
  1994年   192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68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刘兴莲  黄星原  张敏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0):6622-6624,i001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活化、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lxactant protein-1,MCP-1)表达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ls,VMC)中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柯萨奇病毒B3(the coxsackievirus B3,CVB3)感染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实验第7,14和21天处死动物。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活化和MCP-1表达,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MCP-1mRNA的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MCP-1含量。结果:①感染组小鼠心肌组织中NF-κB活化、MCP-1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强(P&;lt;0.01),第14天达高峰,阳性信号指数分别为(38.28&;#177;8.25)和(2s.47&;#177;4.36),且与心肌病变呈正相关。②感染组小鼠MCP-1mRNA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且第14天的表达量(0.74&;#177;0.17)大于第7天(0.55&;#177;0.13)和21 d(0.24&;#177;0.06)。③感染组小鼠MCP-1表达增加与NF-κB活化呈正相关(r=0.685,P&;lt;0.05)。④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小鼠血清MCP-1含量明显增加(P&;lt;0.001),第14天达高峰(20.464&;#177;3.347),且与心肌组织中MCP-1的表达水平一致。结论:MCP-1能调节炎性细胞至受损心肌组织中,降低了心脏功能,可能在VMC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其表达至少部分通过NF-κB的活化来调控。  相似文献   
52.
53.
多普勒超声Tei指数评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超声测定左、右心室Tei指数评价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功能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正常儿童,5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进行左、右心室Tei指数、射血分数(EF)等指标的测定。结果5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左、右心室Tei指数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超声Tei指数技术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功能进行评价具较高敏感性,为临床提供了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4.
1 病例报告男 ,10岁。发病 2 0 d内患儿同学中有多人患有流行性腮腺炎 ,1999- 0 9- 13开始无诱因出现发热 ,t39℃ ,为持续性 ,左侧耳下及下颌下腺区肿瘤 ,张口及咀嚼时疼痛加剧 ,住治于当地县医院 ,诊断为流行性腮腺炎 ,经治疗 ,3d后 ,上述症状缓解 ,第 6天出现头痛、恶心伴喷射性呕吐胃内容物 ;第 7天出现咳嗽 ,咳白色泡沫样痰、心慌、胸闷、气短、腹痛、腹胀、腰痛、尿少及排尿困难 ,睾丸肿痛 ,颜面及下肢水肿 ,1999- 0 9- 2 1查体 :t37.6℃ ,P12 4次 / min,R30次 / min,BP16 5 / 12 0 mm Hg,颜面水肿 ,双侧腮腺及下颌下腺无肿大及触痛…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方法:85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采用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胸腺肽20mg。聚肌胞4mg,细胞色素C30mg。维生素C2g静脉滴注,口服维生素同时使用中药汤剂口服治疗。结果:治疗1、5、10、15日观察疗效,最后临床上气短、心累、乏力等症状全面改善,临床治愈率为100%。结论:及早地对病毒性心肌炎出诊断和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与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4例,其中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20例,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组64例,统计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病情持续时间及临床表现,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高于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PR间期及QRS波间期均高于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PR间期>200 ms率及QRS间期>120 ms率也都高于非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临床表现为晕厥,发热及心源性休克等症状,QRS间期延长与PR间期延长是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前后的研究及影响。方法 6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根据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将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接受早期干预方案。分析比较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以后,观察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护理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 5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恢复期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观察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50例患者经过精心、全面的护理,痊愈49例,1例患者死亡,痊愈率98%。结论对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全方位的精心护理能够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症及死亡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甘孜州道孚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32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儿分成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各66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联合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体征消失时间、心肌酶恢复时间、心电图恢复时间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 <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对其临床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治愈49例(61.25%);显效23例(28.75%);有效7例(8.75%);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98.75%。治疗后各种心电图异常表现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心理及生理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