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显性单旁路预激综合征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前、术后心电图,探讨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对PJ间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RFCA治愈的显性单旁路预激综合征患者129例,根据旁路部位分为十组.分别测量各组RFCA术前、术后PR间期、QRS时间、PJ间期以及术前δ波时间.比较各组RFCA术前、术后PJ间期,术前正路传导时间(术前PR问期+δ波时间)与术后PR间期,术前正路下传除极心室时间(术前QRS时间-δ波时间)与术后QRS时间,比较术前各组δ波时间.结果 (1)右后壁组、右后间隔组术前PJ问期明显短于术后[右后壁组术前(226±18)ms,术后(236±19)ms,P<0.01;右后间隔组术前(221±18)ms,术后(238±31)ms,P<0.05],其他各组PJ间期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各组患者术前正路传导时间与术后PR间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右后壁组、右后间隔组术前正路下传除极心室时间明显短于术后QRS时间[右后壁组术前正路下传除极心室时间(79±12)ms,术后QRS时间(87±9)ms,P<0.01);右后间隔组术前正路下传除极心室时间(70±13)ms,术后QRS时间(86±9)ms,P<0.05],其他各组术前正路下传除极心室时间与术后QRS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右后壁组、右后间隔组δ波时间明显大于左后壁组和左后间隔组(P<0.05).结论 预激综合征不仅不延长PJ间期,且可能缩短PJ间期,其主要取决于旁路心室端距离心室正常最后除极部位的远近及心室预激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与室性心律失常(ventricul ararrhythmia,VA)的关系。方法采用24h动态心电图检测52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和38例正常人的HRV时域指标,并根据是否有VA将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分为VA组和非VA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HRV的比较,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HRV与VA的相关性。结果 VA组、非VA组和对照组的24小时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NN intervals/24h,SDNN)分别为(85.97±15.65)ms、(115±20.56)ms、(133.21±27.65)ms。VA组与非VA组和对照组比较HRV明显降低(p<0.01),非VA组与对照组比较HRV降低(p<0.05),与HRV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心律失常与非心律失常优势比OR值为3.62。结论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HRV降低与VA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动物模型心电图波形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变化规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清洁级Wistar近交系30只大鼠,依照体重量将其编号后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0只)和模型组(20只);模型组大鼠开胸腔建立AMI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缝合结扎,其余方法同模型组;造模28周时检测两组大鼠心功能,并行心电图检查;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两组大鼠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变化规律与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结果:模型组大鼠左室收缩末径(LVIDd)、左室舒张末径(LVIDs)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明显低于假手术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16.865,t=12.954,t=10.631,t=16.341;P<0.05);模型组大鼠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及QTc间期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3.519,t=3.715,t=5.669,t=7.303;P<0.05);模型组中心律失常大鼠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及QTc间期均明显高于心率正常大鼠,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3.335,t=3.335,t=3.762,t=7.691;P<0.05);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及QTc间期延长均是影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性危险因素,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OR=1.775,OR=1.984,OR=2.016,OR=1.921;P<0.05)。结论:AMI动物模型心电图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延长是影响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碎裂宽QRS波(fragmented wide QRS,f WQRS)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0例,根据入院12导联同步心电图是否出现f QRS波群分为f QRS组(205例)及非f QRS组(9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心电特征值及超声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对12导联同步心电图出现f QRS波群的患者分为宽f QRS组与窄f QRS组行亚组分析,探讨宽f QRS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f QRS组与非f QRS组心电各项特征值比较,QRS时限延长[(93.12±11.74)ms vs(89.15±11.15)ms,P0.05]、QTc间期延长[(448.39±35.18)ms vs(439.93±29.79)ms,P0.05]。心脏超声结果显示,f QRS组EF值更小[(47.41±9.12)vs(50.44±7.84),P0.05],心功能较差。随访期间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亚组分析显示,宽f QRS组与窄f QRS组比较,宽f QRS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窄f QRS组(P0.05),宽f QRS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窄f QRS组[(13.02±5.00)个月vs(16.81±4.31)个月,P0.01]。结论宽f QRS波在体表心电图中出现,对远期再发心血管事件有较高的预警价值,可以做为预测心源性死亡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PR间期延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发现DR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3月于西京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97例为研究对象。用免散瞳的眼底摄像技术对DR进行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539例、有视网膜病变(DR)组258例。进行心电图检测得到PR间期,测量血压、血糖和血脂等。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PR间期、DR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用Spearman相关分析,PR间期、DR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T2DM患者的PR间期均值为(162.90±22.25)ms,其中DR组患者PR间期的平均长度为(170.08±23.78)ms,显著高于NDR组[(157.11±19.08)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R间期与DR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293,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R163 ms的T2DM患者是PR≤163 ms的患者患DR风险的2.071倍(OR=2.071,95%CI:1.477~2.905,P0.01);PR200ms的T2DM患者是PR≤200 ms的患者患DR风险的4.060倍(OR=4.060,95%CI:1.653~9.972,P0.01)。结论心电图PR间期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相关性,应提醒PR间期显著延长的患者进行DR筛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病毒性心肌炎患者80例,将其分为急性期组43例、恢复期组18例和迁延及慢性期组19例,选择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1(IL-2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迁延及慢性期Th17/CD_4~+T、Treg/CD_4~+T、Th17/Treg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心肌炎迁延及慢性期Th17/CD_4~+T、Treg/CD_4~+T、Th17/Treg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P<0.05);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Th17/CD_4~+T、Treg/CD_4~+T、Th17/Tre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迁延及慢性期IL-1β、IL-6、IL-17、IL-21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心肌炎迁延及慢性期IL-1β、IL-6、IL-17、IL-21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P<0.05);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IL-1β、IL-6、IL-17、IL-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和迁延及慢性期TGF-β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病毒性心肌炎迁延及慢性期TGF-β均高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P<0.05);病毒性心肌炎恢复期和对照组TGF-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性心肌炎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呈负相关(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迁延及慢性期患者存在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失衡,以迁延和慢性期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动态心电图监测(DCG)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优势,并探讨DCG心率变异性分析的临床必要性.方法 选择66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为心肌炎组,选择50例健康体检婴幼儿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24h常规心电图(ECG)和DCG检查,同时分析比较两组心率变异性参数.结果 心肌炎组患儿DCG检查阳性率为95.45%(63/66),明显高于ECG检查的75.76%(5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炎组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每5 mi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的均方根、24h窦性心搏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比、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明显低于对照组,LF/HF明显高于对照组[(98.3±17.7) ms比(168.5 +23.6) ms,(95.6±32.3) ms比(148.7 +34.3) ms,(32.1±11.3) ms比(62.5±13.4) ms,(15.6±5.1)%比(29.1±7.2)%,(5.5±0.7)Hz比(6.2±0.7)Hz,(4.2±0.5) Hz比(5.9±0.8) Hz,1.35±0.25比1.11±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结论 DCG可提高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率,能够捕捉复杂的心电图改变类型,心率变异性分析能表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损伤的程度,交感和迷走神经受损,以迷走神经损伤更显著,对于疾病早期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转归及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柯萨奇B族病毒(CBV)感染所致病毒性心肌炎(VMC)急性发作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分段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96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为观察组,进行CBV病毒标志物测定,并与对照组1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观察CBV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发生情况,并根据是否CBV感染将患者分为CBV感染49例及非CBV感染47例,对比CBV感染与非感染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分析柯萨奇B族病毒感染所致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结果观察组患者CBV感染阳性率51.0%,高于对照组的13.0%,其中CBV2~5型病毒感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BV感染患者在多项临床症状分布高于非CBV感染患者,症状改善时间长于非CBV感染,室性早搏、窦速、ST-T异常、房室传导阻滞等分布高于非CBV感染患者,房性早搏分布低于非CBV感染患者,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高于非CBV感染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柯萨奇B族病毒感染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中感染率较高,其急性发作突出表现为临床症状较多,体征消失较慢,实验室检查特别是CBV病毒标志物检查及心肌酶谱检查、心电图检查能够较好的进行鉴别,在发作前期给予抗病毒感染能够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电图QRS波延长与心肌损伤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1月经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QRS波长是否延长分为延长组(n=52)和非延长组(n=38),分析QRS延长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比较延长组和非延长组患者的心肌损伤指标CTnI、CK-MB、Myo及两组患者心脏功能LVEF、LVFS、LVEDd水平,分析延长时间与心肌损伤相关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QRS延长组血清CTnI、CK-MB和Myo指标均高于非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延长组LVEF和LVFS的水平低于非延长组,LVEDd高于非延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延长水平与血清CTnI、CK-MB和Myo指标呈正相关(P<0.05),与LVEF和LVFS的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LVEDd水平呈正相关(P<0.05)。 结论STEMI患者心电图QRS延长与心肌损伤程度呈正相关,监测ECG的QRS波群有助于评估STEMI患者的心肌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5年6月-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改变特征及血清CK-MB、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心肌肌钙蛋白(c Tn I)水平。结果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6,P=0.011)。动态心电图在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阵室性心动过速、Ⅰ°房室传导阻滞、QRS低电压、ST段改变、T波改变等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入院即时CK-MB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 Tn 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P<0.001)。结论CK-MB与动态心电图联合可以提高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诊断价值,其中心电图改变以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Ⅰ°房室传导阻滞、ST段改变及T波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