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1.
“脑肠相通”假说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脑为奇恒之府 ,位置最上 ,元神所居之地。大肠为传化之腑 ,腑之最下 ,糟粕汇集之所。浊气出 ,精汁藏 ,则脏腑得养 ,气机调畅 ,神乃正常。故提出“脑肠相通”假说 ,认为二者在生理上相互促进 ,病理上相互影响。1 假说提出的依据1 1 脑肠肽的发现使脑肠相通假说成为可能2 0世纪  相似文献   
52.
石膏合理配伍治疗温病高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膏,辛、甘、寒,归肺、胃经,功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为治热病气分之主药,又因其味辛能散,故能通达肌表,解除表热,其作用《疫疹一得》概括为“石膏性寒,大清胃热;性淡气薄,能解肌热;体沉性降,能泄实热”,单用本品即有效果,若配伍得法,退热更著。1石膏配...  相似文献   
53.
《温病条辨》指出温为阳邪,最善发泄,阳盛必伤阴,温病“立法以救阴为主”,认为“留得一分正气(阴津),便有一分生机。”这种“重阴精”的学术患想贯穿《温病条辨》始终,是吴鞠通温病治疗学的突出特色。其主要内容体现为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54.
基于温病理论,探讨病毒性疾病发病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文中提出病毒性疾病传变为"病毒首先犯肺,继传脏腑",基本病因病机是"热、虚、痰瘀",治疗原则为"清、养、通"等.在此基础上,阐释中药抗毒新药创制的组方原则,即"治外感如将"、审不同病因、察不同证候及小儿抗病毒组方.  相似文献   
55.
本栏发表的五篇文章,与上一期笔谈的内容相同,题目仍然是:中医理论相对于临床和中药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滞后,中医发展需要中医理论快速跟进和突破,你认为影响和制约中医理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如何打破制约中医理论发展的瓶颈?下一期笔谈的题目是:怎样看待中医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作为医学的分支,中医学应当怎样把握研究的重心?如何才能既把中医文化发展到一个较高水平,又不背离"中医首先是医学"的原则,二者相辅相成,促进中医学术的发展?希望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56.
《温病条辨》是一部系统的温病学专著,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学必读的经典之著。全面了解其基本情况与学术渊源,有利于继承挖掘其学术精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温病条辨》的基本情况1·1作者及主要内容《温病条辨》清·吴瑭撰著。吴瑭,字配珩,号鞠通,江苏淮阴人,生于公元1758~18  相似文献   
57.
<内经>在论述六气病机中,遗失秋燥致病.后世医家多不明燥邪致病,每遇燥邪致病,多用辛香温燥之药,如乌药、香附、半夏、厚朴等,以燥治燥加重病情.喻昌言"他凡秋伤于燥,皆为秋伤于湿,历代诸贤,随文作解,弗察其讹"(<医门法律·秋燥论>).直至金元时期刘河间发现燥邪致病:"诸涩枯涸,干劲皴裂,皆属于燥"(<素问·玄机原病式>),才将六气病机补充完整.但刘河间只是给出燥邪致病病机,未给治法及方药.明末医家喻昌将燥邪致病病机完善并第一次提出治燥专用方药.至此,秋燥致病才被后世医家重视.如清代医家吴瑭创出桑杏汤、杏苏散、桑菊饮等治燥名方.  相似文献   
58.
张斌  张思超 《中医杂志》2008,49(3):282-283
《温病条辨》中有“温病最忌辛温”的告诫,又在温病治疗中常常运用到辛温药物,甚至将辛温解肌的桂枝汤放在首位,提示辛温药物并非是温病的绝对禁忌。现就其运用辛温药的规律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9.
吴瑭继承了张仲景下法思想,充分发挥和扩展了“三承气汤”下法适应证,使温病下法自成体系。现就《温病条辨》诸下法内容予以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60.
目的?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大鼠的退热效应及免疫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埃希氏大肠杆菌小脑延髓池注射建立大鼠细菌性脑膜炎发热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大承气汤组、醒脑静注射液组、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扑热息痛组。观察各组用药后的退热效果,同时检测血浆中IFN-γ、IL-4的含量变化,及组织、血浆中P物质的含量。结果?大承气汤和醒脑静注射液及大承气汤合醒脑静注射液组均能有效治疗脑膜炎发热,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的解热效果(P<0.05),能降低血浆中IFN-γ(P<0.01)、IL-4(P<0.05)水平,下调IFN-γ/IL-4的比值(P<0.05),并且能降低发热大鼠P物质含量(P<0.05)。结论?通腑泄热法对脑膜炎发热有较好的解热效果,这可能与其通过脑肠轴元件生物介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